透過觀察一個人而了解一個人是最自然不過的
但我們常常只能看見表象:
看到對方很喜歡小孩又溫柔對待小孩
於是相信對方是善良的
跟對方是善良的所以喜歡小孩又溫柔對待他們
在本質上是兩件事
的確善良的人會選擇行善
但並不意味著行善的人就是善良
有一句話說
善良是一種選擇
這裡的善良究竟是個性還是行為?
如果真的這麼方便
善良竟然是一種個性的選擇
那人生也就太簡單了
當善人有好處的時候我選擇溫良恭儉讓
當惡人有好處的時候我選擇 _ 你 X 的 _
這樣人格也太分裂了一點
所以我認為
善良是一種選擇
這裡的選擇應該被定義作行為
也就是善舉或是善行
我選擇要做這件好事或不做那件壞事
這是我個人的選擇並為這個選擇承擔後果
但是外人所看見的這個選擇
難道就能歸因於對方的本質是否善良嗎?
當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然後就會發現
如果
這些美景 這些美女 這些迷失的光陰
不夠常在 心不夠美 又不夠長到讓人學到
很容易就會覺得狹隘視野中所及之善
可以輕易誤導產生行善人即善的錯覺
當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然後就會發現
如果
黑夜能夠被品嘗
親自行過萬里路
又經由體驗印證了書中的字句道理
就會明白
嘴巴說的愛不是愛
紙上寫的愛也不是愛
一起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一起面對一起成長
那才能看透一個人的本質
那才有可能判斷一個人是真的善良
然後或許就能夠體會到人生旅行的意義
善者選擇行善,而非行善者即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