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18 | 人有多少動機去解決自己體會不到的問題?

更新於 2024/09/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在社會中,動機是驅動個人行為和決策的重要因素。然而,當一個問題並不直接影響個人時,人們是否仍然有動機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動機的來源

動機通常來源於個人的需求、利益和情感聯繫。當一個問題直接影響個人的生活、健康或幸福時,個人更有可能主動尋求解決。但當問題與個人無關或影響很小時,動機就可能會減弱。


①同理心與責任感

同理心和責任感仍然可以成為強大的驅動力。同理心可以讓人們理解和感受他人的痛苦與需求,進而產生行動的動機。例如,許多慈善工作者、社會活動家和志願者,雖然自己未必經歷過貧困、疾病或災難,但他們卻願意投入時間和資源,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②社會影響與集體責任

個人生活中未必會立即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但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採取行動,未來的環境會對地球產生嚴重後果。這種想法會讓人們參與環保行動,加上政府這提倡擴大效果,例如不用塑膠袋、參與淨灘活動等。


③個人興趣與專業使命

個人的興趣和專業使命也能驅動人們解決自己無法親身體會的問題。例如科學家、醫生、工程師等專業人士,常常因為追求知識、技術創新或服務社會的使命感,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


結論

總結來說,人們通常更有動機去解決自己親身體會的問題,但通過同理心、道德感、社會影響和個人使命等因素,也可以驅使人們去關心和解決自己無法親身體會的問題。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人類社會能夠面對並解決各種複雜的挑戰,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

哈囉,我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中,愛上了閱讀,歡迎你們來跟我一起看看別人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 : 孩子 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現在的社會充滿了你必須要與人比較的「賽馬式競爭」,從小嬰兒的什麼時候開始講話、什麼時候戒尿布、到讀什麼學校、到長大後的在哪裡上班、甚至到自己的孩子孫子出生,還是想要跟別人比較,好像比別人厲害一點,才能證明自己是成功的人生。 但有沒有想過,或許這樣的比較是不公平的,每個人擅長的都不一樣,你數學強、我
當大腦運作時,神經元會通過「電化學反應」傳遞訊號。訊號會依次刺激特定腦區的神經元,然後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系統。因此,每次訊號的傳遞與刺激,這個系統就會不斷被重塑和增長,讓訊號傳遞的效率越來越靈活。 外部的刺激 → 各部位神經元受到刺激 → 產生激素、分泌物 → 神經元經歷破壞與
女兒的芭蕾課又到了繳學費的時間,才藝教室有規定,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完成課程,如果請假就必須另外安排補課。 我的女兒性格比較敏感,她屬於那種會先在旁邊觀察、再行動的類型。在陌生環境中,她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她無法接受補課時更換老師或與其他同學一起上課。 由於才藝課安排在週末,我們的週末
經過5天的休息,我終於恢復了。在這5天裡,我得了A型流感,每天高燒到39度以上,腦袋昏昏沉沉,什麼事都無法做。我的弟弟和我同時染上流感,但症狀卻比我輕微。讓我認知到我的免疫力真的非常的差。 生病後,我對健康和生活有了新的體悟。以下是我從這次流感中學到的三個小感想 : 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 : 孩子 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現在的社會充滿了你必須要與人比較的「賽馬式競爭」,從小嬰兒的什麼時候開始講話、什麼時候戒尿布、到讀什麼學校、到長大後的在哪裡上班、甚至到自己的孩子孫子出生,還是想要跟別人比較,好像比別人厲害一點,才能證明自己是成功的人生。 但有沒有想過,或許這樣的比較是不公平的,每個人擅長的都不一樣,你數學強、我
當大腦運作時,神經元會通過「電化學反應」傳遞訊號。訊號會依次刺激特定腦區的神經元,然後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系統。因此,每次訊號的傳遞與刺激,這個系統就會不斷被重塑和增長,讓訊號傳遞的效率越來越靈活。 外部的刺激 → 各部位神經元受到刺激 → 產生激素、分泌物 → 神經元經歷破壞與
女兒的芭蕾課又到了繳學費的時間,才藝教室有規定,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完成課程,如果請假就必須另外安排補課。 我的女兒性格比較敏感,她屬於那種會先在旁邊觀察、再行動的類型。在陌生環境中,她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她無法接受補課時更換老師或與其他同學一起上課。 由於才藝課安排在週末,我們的週末
經過5天的休息,我終於恢復了。在這5天裡,我得了A型流感,每天高燒到39度以上,腦袋昏昏沉沉,什麼事都無法做。我的弟弟和我同時染上流感,但症狀卻比我輕微。讓我認知到我的免疫力真的非常的差。 生病後,我對健康和生活有了新的體悟。以下是我從這次流感中學到的三個小感想 : 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設定各種目標來改善生活品質,但是,從新年新希望到健身房會員卡,許多人發現堅持理想比想像中更加困難。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實現自己的承諾?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自制力?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在商業和社會層面產生深遠影響。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
想要改命,就是得改變「現有的慣性」 而要改變現有的慣性,就是要找到自己根深柢固的信念,改變這樣的信念 才能突破自己生命的自動導航模式 這跟我之前學習到的諮商歷程別無二致 只是,現在困住我的 不是如何「覺察自己現有的信念」 而是如何 100% 讓潛意識相信「我想改變的信念」 雖然 Dan
Thumbnail
科學家發現,動機來源自內心的內在動力,而非外在的金錢、地位、名譽等外在動力。 內在動力讓你取得成就,從結果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本文分享七個喚醒內在動力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找到真正的動機以達成目標和成就,並提供了針對缺乏動機和方法的建議,鼓勵讀者拋開完美主義,為自己設定目標並付諸實踐。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的重要性。透過種植內在動機、重視專注過程並接納短期失敗等六種元素,可以將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融入生活中。增進內在驅力、學會專注過程、釋放對最佳成果的執念、學會從短期失敗中獲取長期利益、培養耐心以及將心放在當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打造和諧的熱情與成功。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1.大格局的心態 有意義的內在動機 注意自己的情緒,接受當下情緒,情緒是暫時的,會消失的。 從中發現意義,意義就是動力, 工作意義與獨特技能連結,成就強化內在動機。 放大格局的制定目標 大格局目標設定,確保有意識的自我升級。 經常更新大格局目標的承諾,每個月複習並更新大格局目標的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設定各種目標來改善生活品質,但是,從新年新希望到健身房會員卡,許多人發現堅持理想比想像中更加困難。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實現自己的承諾?為什麼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自制力?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在商業和社會層面產生深遠影響。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
想要改命,就是得改變「現有的慣性」 而要改變現有的慣性,就是要找到自己根深柢固的信念,改變這樣的信念 才能突破自己生命的自動導航模式 這跟我之前學習到的諮商歷程別無二致 只是,現在困住我的 不是如何「覺察自己現有的信念」 而是如何 100% 讓潛意識相信「我想改變的信念」 雖然 Dan
Thumbnail
科學家發現,動機來源自內心的內在動力,而非外在的金錢、地位、名譽等外在動力。 內在動力讓你取得成就,從結果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本文分享七個喚醒內在動力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找到真正的動機以達成目標和成就,並提供了針對缺乏動機和方法的建議,鼓勵讀者拋開完美主義,為自己設定目標並付諸實踐。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的重要性。透過種植內在動機、重視專注過程並接納短期失敗等六種元素,可以將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融入生活中。增進內在驅力、學會專注過程、釋放對最佳成果的執念、學會從短期失敗中獲取長期利益、培養耐心以及將心放在當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打造和諧的熱情與成功。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1.大格局的心態 有意義的內在動機 注意自己的情緒,接受當下情緒,情緒是暫時的,會消失的。 從中發現意義,意義就是動力, 工作意義與獨特技能連結,成就強化內在動機。 放大格局的制定目標 大格局目標設定,確保有意識的自我升級。 經常更新大格局目標的承諾,每個月複習並更新大格局目標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