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CoCo是唯一不被家族詛咒束縛,記得愛,但卻快要忘記愛的角色。而在CoCo記起來的那刻,也代表家族的詛咒(音樂)化解開來了。
以「個人夢想」與「家庭期待」產生的衝突為主軸,《可可夜總會》敘說化解的過程,並在最後昇華成「愛的關係」,收斂在CoCo身上。音樂作為難容於家族的衝突點,凸顯出個人在群體中的疏離和不被理解,米高只得偷偷建造他的閣樓小世界練吉他。由此對照出鞋子的意義,它使家族壯大並維繫起來,成為情感聯繫的關鍵,但也使米高所對抗的(帶有偏見的)群體更加穩固。在米高與祖母吵架後,祖母決定讓米高加入製鞋工作坊,企圖透過群體認可與接納,來挽回與米高的聯繫。然而祖母這份禮物,反倒是對米高的詛咒,讓米高無法自由發展。如果在我們的互動中,我覺得是禮物的東西對你而言是詛咒,你覺得是禮物的東西對我而言是詛咒,那麼溝通如何可能?
電影刻畫了兩個世界,生者的現實的世界和死者的記憶的世界,這兩個世界的互動為我們展演溝通的積極意涵與可能性。首先,溝通被具現為萬壽菊搭建的橋樑,讓部分亡者得以通過,也就是說溝通之所以可能,依賴的是記憶。然而這個記憶並不是隨便的記憶(因為我恨你也代表我記得你),而是亡靈節意義下的記憶,是悼念、追思,是記憶與亡者的關係,記得我們之間的愛。
換言之亡者的世界靠愛的記憶來運作,如果沒有人記得你,與你產生維繫,那麼這個溝通關係便不會展開。反過來看,「遺忘」便成了真正的死亡,是讓彼此離散、斷開關係的真正的詛咒。所以在米高一氣之下說「自己不在乎死後沒有人祭拜」時,正直指詛咒的核心,使眾人驚呼,也代表米高認為為了追求夢想,願意與家族完全決裂,不在乎與家族的愛的關係。對家族來說是一大傷害,意味著重又要演音樂的詛咒。那麼,我們該如何消解這個詛咒的循環?
除了記憶,亡者與生者之間還有一個特別的「祝福」溝通形式,以禮物的收送形式傳遞在彼此之間,用來挽回關係。關係破碎可以彌補,衝突發生能夠和解,歷代的詛咒也還是有可能解除。我們在電影裡看到,原先米高拒絕接受伊美黛「永遠不再碰音樂」的祝福,到後來接受「永遠不要忘記家人對你的愛」的禮物。關係之所以能夠修復,是因為禮物成為真正的祝福,而不是包裝成禮物的個人私慾,強迫別人接受,就像是我們在〈送禮與回禮(一):怎麼送?如何還?送禮的道德難題〉討論到的。
回過頭看「音樂」與「鞋子」這組對照,音樂其實不是真正的詛咒,在音樂背後,祖母擔心的是音樂會讓家人離散,失去愛,這才是真正的詛咒。而鞋子也不能作為真正的禮物,用來挽回與米高的關係,因為真正的祝福並不具有強制性,而是一收一送你情我願的接納彼此。在收送祝福的禮物關係中,首先是尊重,而非對另一主體的佔有。如果說禮物關係最重要的是連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那麼其核心其實便是伊美黛最後的祝福:記得愛。
既然作為祝福的禮物最終表現形式是愛,那麼作為對立面的詛咒,其實是失去愛(或愛的關係)。將「個人夢想」與「家庭期待」之間的衝突展開,其癥結點是背後擔心愛的關係瓦解,其中又牽涉到尊重、信任與責任。因此在溝通的技術層面上,避談音樂(詛咒)並不會化解衝突,反而更要去談它,去理解彼此背後的關懷,才有化解的可能。在過程中首先要記得愛,談論的目的是要修復彼此愛的關係,提醒彼此不管是追求夢想還是經營家庭,也要考慮與他人的關係、他人的主體性,避免禮物成為枷鎖、夢想變成拋棄。「不要忘記你是誰」,要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讓對方能夠理解你才能信任你,支持你要做的事。
看不見的不一定就不存在,記憶可以形構出另一種確實存在的世界面貌,並且反過來與現實世界溝通,發揮影響力。我們可以主動喚醒記憶,用來積極建立與他人的關係、建構愛的世界。例如伊美黛想起以前擁有音樂的生活,建立起與海特的關係,又或者是我們想起某人的好,化解掉心中的怨恨。記憶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可控的。
因為記憶如此特性,使我們存在具有價值。即便從宏觀的宇宙角度來看,我們的一生就像塵埃,但只要你這個人、你做的事被其他人記得,你就能永遠活在另一個記憶的世界,並且影響現實世界。電影裡那句「不要忘記你是誰」,不只是提醒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也是在提醒我們要去面對過去,因為我們都是從過去走過來的人。
【延伸思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