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沒有那麼容易:微根孢黴與它的小伙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微根孢黴(Rhizopus microsporus)是玉米、向日葵與水稻的病原菌。不過,它也可以幫忙人類製造天貝(tempeh)。


有趣的是,有些微根孢黴體內有一隻內共生菌,稱為Mycetohabitans rhizoxinica。在含有內共生菌的微根孢黴中,有些如果沒有內共生菌,連孢子都無法形成;也有些研究發現,這個內共生菌可以讓微根孢黴提升致病性,讓水稻罹患幼苗枯萎病。


由於有些微根孢黴有內共生菌、有些沒有,這就讓科學家感到非常好奇。畢竟,「內共生」(endosymbiosis)對生物的演化很重要。許多研究發現都認為,粒線體(mitochondria)與葉綠體(chloroplast)都是內共生的產物。


是否能夠使用微根孢黴與它的小伙伴來觀察內共生如何形成呢?


研究團隊使用流體力學顯微鏡(FluidFM),將細菌注入微根孢黴中,來觀察內共生如何發生。


首先,他們把大腸桿菌(E. coli)注入微根孢黴中,結果真菌很快就形成隔膜來阻隔細菌。這意味著,微根孢黴並不是「人人都好」,無選擇性的接受任何細菌。


接著,他們把微根孢黴的小伙伴注入。結果,小伙伴可以成功地在微根孢黴體內繁殖與擴散,有些微根孢黴的孢子也被小伙伴成功地感染了,把小伙伴帶到下一代去。但是,這樣的關係並不穩定,很快地小伙伴就不見了。


為了要觀察內共生關係如何建立,研究團隊在小伙伴被注入到微根孢黴後大約一週收集孢子。然後,他們使用FACS技術分析和分離含有小伙伴(他們先在小伙伴體內放了綠色螢光蛋白的標記以方便追蹤)的孢子。這個階段,他們會記錄到底有多少孢子帶有小伙伴。


接著,他們把這些帶有小伙伴的孢子分十組拿去培養,並計算孢子發芽成功率。然後,他們把帶有小伙伴的孢子比率乘上孢子發芽成功率,得到「適應度指數」。


這樣一次次地重複,每一輪都計算「適應度指數」。到第七輪,他們只保留表現最好的三組分開培養,後面的七組合併一起培養。


結果發現,透過人工挑選培養10輪以後的微根孢黴,即使接下來不進行任何人工挑選,後代孢子中含有小伙伴的比例雖然逐漸降低,但是到第四輪仍然在繁殖閾值(十萬分之一)以上;相對於沒有進行人工挑選培養的微根孢黴,在第一輪含有小伙伴的孢子就掉到繁殖閾值以下了。


所以,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內共生關係要建立,必得有一些選擇壓力。那麼,在自然界微根孢黴又是怎麼與它的小伙伴墜入愛河呢?


研究團隊認為,可能是因為小伙伴會合成抗真菌毒素(Rhizoxin)。因為在自然環境中的觀察發現,抗真菌毒素可以幫助微根孢黴不受到阿米巴原蟲與線蟲的攻擊;另外,抗真菌毒素還能幫忙微根孢黴提高對水稻的致病力,造成水稻幼苗枯萎病,這樣也可以讓微根孢黴的生活品質改善(吃的東西變多了)。


另外,雖然機制尚未明瞭,但有些微根孢黴一旦失去了它的小伙伴,連孢子都無法形成!在這樣的狀況下,當然更不可能單飛囉!


所以,藉由研究微根孢黴與它的小伙伴,我們體悟到:相愛(建立內共生關係)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要有外界的試煉(選擇壓力)讓它們對對方越來越依賴,到最後就是高唱「至少還有你」囉!


參考文獻:


Giger, G.H., Ernst, C., Richter, I. et al. Inducing novel endosymbioses by implanting bacteria in fungi.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010-x


94會員
23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植物的氣孔(stomata)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讓植物取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二是防止植物脫水。 但是在高溫的時候,光合作用的酵素可能因高溫而失去活性,這時候,氣孔要不要開呢?不開無法散熱,植物就會過熱;開的話,植物就會喪失許多水分...怎麼辦?
原產於波里尼西亞社會群島的莫雷阿島(Mo’orea)的黃金葛(Epipremnum aureum)是很受歡迎的觀葉植物。黃金葛耐陰、能水栽,葉子形狀美觀,又容易種植,可說是「菜市場植物」。 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件事:沒人看過黃金葛開花。 為什麼黃金葛不開花呢?
看過「侏儸紀公園」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個偷胚胎的胖子。 最近的一個新聞,又讓我想起他來了。
過多的光能對植物是一種傷害,所以植物們會有一些小撇步,來處理這個問題喔!
2024年9月的高點閱率文章
吃過「哇沙米」(わさび)的人,應該都對那股「衝」味永生難忘。「哇沙米」來自於山葵(Eutrema japonicum),有非常強烈的味道。 這種衝味,其實是植物的「異硫氰酸鹽」,屬於「硫代葡萄糖苷」的一類。十字花科的植物都會合成它,但卻不是每一種「硫代葡萄糖苷」都對害蟲有效喔!
植物的氣孔(stomata)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讓植物取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二是防止植物脫水。 但是在高溫的時候,光合作用的酵素可能因高溫而失去活性,這時候,氣孔要不要開呢?不開無法散熱,植物就會過熱;開的話,植物就會喪失許多水分...怎麼辦?
原產於波里尼西亞社會群島的莫雷阿島(Mo’orea)的黃金葛(Epipremnum aureum)是很受歡迎的觀葉植物。黃金葛耐陰、能水栽,葉子形狀美觀,又容易種植,可說是「菜市場植物」。 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件事:沒人看過黃金葛開花。 為什麼黃金葛不開花呢?
看過「侏儸紀公園」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個偷胚胎的胖子。 最近的一個新聞,又讓我想起他來了。
過多的光能對植物是一種傷害,所以植物們會有一些小撇步,來處理這個問題喔!
2024年9月的高點閱率文章
吃過「哇沙米」(わさび)的人,應該都對那股「衝」味永生難忘。「哇沙米」來自於山葵(Eutrema japonicum),有非常強烈的味道。 這種衝味,其實是植物的「異硫氰酸鹽」,屬於「硫代葡萄糖苷」的一類。十字花科的植物都會合成它,但卻不是每一種「硫代葡萄糖苷」都對害蟲有效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水稻稻瘟病菌,是引起稻熱病的兇手。稻熱病在85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在1985年,水稻稻瘟病菌把魔爪伸向小麥!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小麥有個叫做Rmg8的基因,可以抵抗此病。 但是,這個基因到底怎麼出現在小麥中,又怎麼取得抗稻瘟病的技能的?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請說明個人對『地方創生』和『社區營造』的瞭解。」 這是在錄取成為小孢子之前,我所面臨的第一道提問。記憶模糊,想不起在那場應徵實習的面試裡,我究竟回答了什麼,只記得當時的自己其實有點心虛,因為我覺得,自己好像稱不上瞭解地方創生。 後來我還是進了工作室,和大小孢子從初相識到吵吵鬧鬧;從得知要辦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水稻稻瘟病菌,是引起稻熱病的兇手。稻熱病在85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在1985年,水稻稻瘟病菌把魔爪伸向小麥!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小麥有個叫做Rmg8的基因,可以抵抗此病。 但是,這個基因到底怎麼出現在小麥中,又怎麼取得抗稻瘟病的技能的?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請說明個人對『地方創生』和『社區營造』的瞭解。」 這是在錄取成為小孢子之前,我所面臨的第一道提問。記憶模糊,想不起在那場應徵實習的面試裡,我究竟回答了什麼,只記得當時的自己其實有點心虛,因為我覺得,自己好像稱不上瞭解地方創生。 後來我還是進了工作室,和大小孢子從初相識到吵吵鬧鬧;從得知要辦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