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生在90年末端,似乎是站在世代交替的路口。科技發達的現在,從小接觸Nokia3310到學生時期出現的第一個平板電腦、手機...再到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20、30年內發生,人們在網路呈現自己的樣貌,從臉書到ig再到抖音以及脆;過往的純粹似乎漸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虛擬的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進步,真的是人類要的嗎?社會逐漸進步,卻也讓人走入渾沌,自我認同...教育...種種問題的產生,卻似乎都被利益遮掩,這是人們希望的嗎?

時代的入口

生在y、z世代的交界口,應該對時代變遷是最有感的,出生時迎接自己的是藍光dvd,還有windows98或xp,那台跑得慢到不行的電腦,只能玩著煮青蛙、接龍或是彈珠台,上網只能靠IE;長大一點後,遊戲變成SEGA、CS或是楓之谷,單機遊戲則是光榮或是世紀帝國;聽的音樂是FOXY下載的,有時還下載到A片,讓MP3或隨身碟中毒。只是雙J的音樂烙印在我們心中,又或是麻吉幫和哈狗幫的嘻哈帶我們成為那個叛逆的少年。電視的節目,球賽有SBL,偶像劇從薰衣草到終極一班最後是命中註定愛上你...如果你和我同年,現在你會說這是回憶,但這些事逐漸成為與下一世代的代溝,一切都從把無名小站的臉書開始興起後,亦或是,把即時通和MSN淹沒的LINE開始出現後,讓我們的人生逐漸遠離單純的足跡。

但這樣說就太廣義了,來自鄉下的人或許他接觸森林與溪流的時間比都市的孩子多;而來自都市的人或許他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進入補習班的時間比鄉下孩子多。但都在做一樣的事情-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留下珍貴的童年時期記憶。這麼說又太狹隘了,因為沒有絕對的理論可以去證明這些事,更何況還沒提及家庭等其他因素呢...只好將焦點回到網路及社群媒體的興起上,慢慢地導入到社會議題中吧。

新鮮感

和許多人一樣,臉書的誕生讓我逐漸拋棄無名小站,開心農場和開心水族箱取代了跑跑卡丁車及楓之谷,不再和同學買密籍,反而是關注誰偷我的菜或是幫我清理水族箱;漸漸地,開始將自己的心情、日記發在個人的版面上,自己的部落格,似乎不錯呢?看到頭貼好看的妹子,加好友;看到找人按讚的臉書讚友邀請,加好友;看到加入同個社團的妹子提出交友申請-加好友...阿...男的...刪除刪除...臉書的出現,讓人們正式走入大數據時代,會有這樣的跡象,用新鮮感來說或許最適合;逐漸知道用網路可以讓生活更便利,甚至有導航和觸控手機的出現,一切來的太快,比找女朋友還快,漸漸的出門和朋友吃飯不在是用言語,而是拿出手機展示,到最後甚至連出門也都成為倦怠;我們都因為這份新鮮感,掉進大數據的漩渦中;幾年後,IG上市,不想再被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加好友了,我們逐漸轉往IG,並貼上年輕人的標籤,宣洩自己,展示自己,而這背後的操控者全是同一家公司。

:「大家都有臉書吧,我們可以創辦班級的社團公告班務。」

:「靠!妳臉書IG都超過1000人喔?太扯了吧?」

:「ㄟ!你有沒有IG追蹤一下啊!」

:「這你朋友喔,介紹一下啊,很正ㄟ!」

臉書對我們來說逐漸變成公事社群,為了應付班上的老師或是家長親戚,可以透過換大頭貼或是分享一些粉專的文章來證明自己還活著;而在IG上,大肆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們又被另一種新鮮感束縛,可當時的我們哪知道呢?標記越多好友代表自己越有人氣,數字同樣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東西,只是這次不是出現在試卷上,而是社群軟體上。這會開始造成一些自卑感產生,在需要尋求認同與認知的階段,我們會開始瘋狂的去讓數字往上升,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做,只是這麼做的目的來去追求自我的認同,就我個人而言,與過去那個積極努力取得成績後被認同的方式,我寧願選擇後者,因為這樣才會感覺到自己手上的東西是真實的。

:「阿你怎麼刪我好友阿?」

:「ㄟ你怎麼退某某某追蹤了?」

:「ㄟ你知道他和網友見面一次後他們就打炮了ㄟ」

:「ㄟ我看你追蹤名單裡有一個叫OO的,他是誰啊?借我看一下他的個人檔案介面好不?」

因為社群軟體的興起,除了追求數字,更麻煩的是人際關係問題,人跟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本就該使用面對面的對話,嶄露真誠或是隱藏自我也罷,至少不太會有「疑心」的敏感症狀發生;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可以更認識這個人,可以證明彼此之間的情誼是甚麼;可後來,人與人的交情,卻變成一個追蹤鍵就可以定義的事情,個人的隱私,也因為註冊帳號及好友清單的需求,變得一覽無遺;我個人很討厭IG上無法將追蹤粉絲隱藏這件事,因為我身邊就有幾個另一群的好友,因為其中一位追蹤自己的紛絲瀏覽自己的粉絲群,開始進行追蹤、騷擾等行為,最後還用「認識一下啊」來合理這項行為,完全沒有替他人思考,而是基於自我人性所產生的行為。這就不得不提到網路交友的問題,可能因為成長背景,可能因為自我認同,可能是其他原因,人總會被網路上呈現的樣貌所吸引,尤其對象是公眾人物的時候,這情況更誇張。

多少時間沒有與人真正的面對面交流,我們曾幾何時需要運用追蹤加好友來證明彼此的情誼,最後還要靠網路的雞湯告訴你怎麼做才能讓自己避免掉這些想法及情緒,說來實在可悲,我們創造的虛擬世界,不僅斷送了我們對人的信任;反而創造了更多多疑的處方籤,最後還要靠語錄讓自己在虛擬中找到避風港,可是死都不願意抽身看看現實,他雖然殘酷,但至少他摸的到。

社群軟體的口號「在網路上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吧!」「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些的確有助於人提升自我認知及尋求同溫層,可網路上的東西密密麻麻,領域涉及範圍廣大,只要看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便會產生爭論甚至演變成批判。為甚麼你要否定我的想法?明明這件事就是這樣...種種的疑問浮現在使用者的腦海中,讓人因此變得敏感;而在網路上交友所產生的問題也是另一個老生常談的事了,我比較想提到網紅現象。

台灣第一位Youtuber是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跟我同屆的人大多數一定也是從經典文化教材、血多再慢慢變成柳丁人、洋蔥、玩game...在到現在的老高、簡伯等人所拍攝的影片。網紅最常說的一句話,或是大多數公眾人物說的一句話,便是:「我只是在做我自己,不要理會酸民或其他批評,如果有想提問的請理性討論。」甚麼是做自己?在網路時代,我們已經學會讓自己投影成虛擬,因為一時間太多的訊息映入眼簾,我們在尚未可以清楚分辨是非的時候聽到做自己這句話,第一時間反應的,大多是變成只要我喜歡,我就可以;如果你不喜歡,你就是歧視。這樣的效應其實很可怕,甚至令人髮指,我們尚失人身為生物最獨特的行為-思考;特別是有些成人面對某些事情都還會迷茫的時候,我們又如何去指望歷練更少還處在認知階段的世代能夠有能力分辨是非呢?人會因為好奇及新鮮感去接觸新的事物,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就,讓自己獲得認同;這便是促成網紅誕生的主因。而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網路影視產業,人們所能做的企劃似乎也逐漸產生視覺疲乏,今天A網紅開箱房間明天B網紅開箱自己爸媽;今天開箱五星級餐廳明天開箱一星餐廳;今天穿真理褲明天穿旗袍。這讓我想到熱狗的一句歌詞:「有人賣帥,有人賣奶,有人賣人脈,光怪陸奇的年代。」起初,人會對網紅產生興趣,這是因為在一開始的影片製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按下訂閱及小鈴鐺,希望能多看見這個人的身影,久了之後你會自覺好像走入他的生活中,成為他的一部份,直到最後自己也想成為和他一樣的人,墜入了我也想紅的思維枷鎖中,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直到某個產品的出現打破這個平衡-抖音。

有趣的人不在這裡.

短影音的出現讓本就複雜的網路社會多了一層棘手,原本最多就是點開照片看看陌生人的照片,可抖音的出現讓自己的隱私曝光的更徹底,我們常說沒圖沒真相,所以現在影片來了;但影片也可以造假,甚至讓人迷失在其中。「抖音一拍,父母白養」這是人們對抖音使用者的評語,曾幾何時我們在除了Porn Hub和XVIDEO等網站外看到人在搔首弄姿徵炮友,而流量獲取關注度的方式更讓使用者像嗑毒品一樣迷失,一秒鐘的奶照,來自國中國小生;不經意露出的屁股蛋,來自長相清純的女孩,可卻沒注意到他手上已有包手的痕跡。精品的販售,白花花的鈔票,讓認知階段的孩子沉迷於虛擬的紙醉金迷;當然,並非所有短影音都是這樣,我們也可以看到料理、舞蹈、音樂、語言教學等出現在這裡,但那是因為你的演算法不支持你,今天不去搜尋,他也會隨著大數據出現道你眼前,隨後在看到dcard或脆上面出現覺得被陌生訊息騷擾很噁心的言論,可下面依舊附上自己的社群帳號連結,這樣我們究竟該拉你一把還是看這你墜落呢?我想身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應該都沒法取得肯定的答案,甚至是寧願視而不見,那,誰來幫助這些人呢?

身在世代交接處的人們,我之所以會用yz世代當比喻,是因為在我們上面,是已經有自己一片天,要不要加入都無所謂的xy世代,他們來自純樸及努力打拼的時代;z及alpha世代,則是出生就註定成長背景與網路拖不了干係的世代,注定是大數據的傀儡。而90末的yz世代,站在這條分水嶺上,我該守舊還是該進入新文明?這反而是價值觀最容易錯亂及受到文化衝擊最嚴重的世代,我們會慢慢離社群遠去?還是就此投入其中?這份選擇來自自己,但別忘了,生命的珍貴在於只有一次,既然都知道多爭取自己投資自己的時間了,不妨也嘗試用其他的方式留下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們的生命不該被資本主義的大數據所綑綁,我們站在世代交替的轉折處,是父母生下我們,讓我們成為生命的書寫者,而不是大數據的魁儡,如果可以,還是買個相簿或是日記本,將一切都記錄下來吧,只少我知道我可以自己掌控他能配伴我到甚麼時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落傑夫的沙龍
5會員
4內容數
我只是個想練習在各種領域留下生命歷程的人,因為我在這世界遊走。
落傑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我叫大黃 這是我與海洋鯨豚的簡單故事
Thumbnail
2025/02/11
我叫大黃 這是我與海洋鯨豚的簡單故事
Thumbnail
2024/11/07
幼蟲-成蟲-化蛹-成蝶; 生命的意義,取決於你如何看待這片土地。
Thumbnail
2024/11/07
幼蟲-成蟲-化蛹-成蝶; 生命的意義,取決於你如何看待這片土地。
Thumbnail
2024/10/10
教育、家庭、同儕與自我心理的衝擊 這是扼殺希望的火苗
Thumbnail
2024/10/10
教育、家庭、同儕與自我心理的衝擊 這是扼殺希望的火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想這就是社群媒體的雙面刃,他能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人、認識社會,但也可能讓人因為接觸太多而感到壓力。下次又遇到這樣的情況的話,不妨幫自己進行一次社群清洗、重新來過,像個初生之犢一樣,讓世界用新的角度來認識自己。
Thumbnail
我想這就是社群媒體的雙面刃,他能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人、認識社會,但也可能讓人因為接觸太多而感到壓力。下次又遇到這樣的情況的話,不妨幫自己進行一次社群清洗、重新來過,像個初生之犢一樣,讓世界用新的角度來認識自己。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之前為了想要在社群平台上做一些事,所以又開始用了FB,想說嘗試著來經營一陣子,雖然我一直以來都很不喜歡FB,然而不得不說,以社群軟體的角度來看FB的功能還是比較全面的。 最近,又再次重新思考起社群軟體的問題。
Thumbnail
之前為了想要在社群平台上做一些事,所以又開始用了FB,想說嘗試著來經營一陣子,雖然我一直以來都很不喜歡FB,然而不得不說,以社群軟體的角度來看FB的功能還是比較全面的。 最近,又再次重新思考起社群軟體的問題。
Thumbnail
標題的臉書是一種代稱,也可用其他社群軟體來代入。發現過去一直錯用社群軟體,或者應該說不知不覺中被使用? 被行銷? 被操控按讚?被美麗照片影響? 最初幾年使用臉書除了聯絡朋友和玩遊戲(娛樂)之外,其實感覺受影響的程度沒有很
Thumbnail
標題的臉書是一種代稱,也可用其他社群軟體來代入。發現過去一直錯用社群軟體,或者應該說不知不覺中被使用? 被行銷? 被操控按讚?被美麗照片影響? 最初幾年使用臉書除了聯絡朋友和玩遊戲(娛樂)之外,其實感覺受影響的程度沒有很
Thumbnail
喔噢! 那還是56K 上網的日子. 想必七八十後都會有共鳴 - 放學趕回家第一時間打開電腦看看誰在上線; 無時無刻精心設計自己的INFO, 希望有心人會意; STATUS 可能長期設定為INVISIBLE 來等暗戀的人.  那是大家第一次接觸網絡世界的SOCIAL MEDIA, 那是大家第一次把情感
Thumbnail
喔噢! 那還是56K 上網的日子. 想必七八十後都會有共鳴 - 放學趕回家第一時間打開電腦看看誰在上線; 無時無刻精心設計自己的INFO, 希望有心人會意; STATUS 可能長期設定為INVISIBLE 來等暗戀的人.  那是大家第一次接觸網絡世界的SOCIAL MEDIA, 那是大家第一次把情感
Thumbnail
身處這個數位資訊爆發的時代,練習簡單生活的課題之一,於我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整理與捨棄我「不需要」、「不想要」或「看了心情不會變好」的數位資訊,比起看得見的文件,我覺得清掃自己的電腦硬碟,以及停止收看對自身無益的資訊內容,更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告訴自己:「必須拿回接收資訊的主導權」......
Thumbnail
身處這個數位資訊爆發的時代,練習簡單生活的課題之一,於我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整理與捨棄我「不需要」、「不想要」或「看了心情不會變好」的數位資訊,比起看得見的文件,我覺得清掃自己的電腦硬碟,以及停止收看對自身無益的資訊內容,更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告訴自己:「必須拿回接收資訊的主導權」......
Thumbnail
國小六年級的時候,你有了人生第一個email,還記得是蕃薯藤的,記得它這樣拼yam.com,真好記,有了email之後其實也不經常上去看有什麼資訊,然後開始網路出現了一些訂閱報,開始東訂一點西訂一點,偶爾還會被一些詛咒信纏上,還有七夜怪談的女鬼要從信件裡爬出來嚇你的畫面,喔,對了,還要配上點音效。
Thumbnail
國小六年級的時候,你有了人生第一個email,還記得是蕃薯藤的,記得它這樣拼yam.com,真好記,有了email之後其實也不經常上去看有什麼資訊,然後開始網路出現了一些訂閱報,開始東訂一點西訂一點,偶爾還會被一些詛咒信纏上,還有七夜怪談的女鬼要從信件裡爬出來嚇你的畫面,喔,對了,還要配上點音效。
Thumbnail
今年9月,我從社交軟體上離開了。 遠離了被數字、人氣所綁架的虛擬世界,開始了「真實的人生」。 做出這個決定前的我很不快樂,特別是畢業前夕延續到畢業後的暑假,感覺自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廢棄塑膠袋,在大馬路紊亂的車流、汙濁的廢氣裡載浮載沉。作為一個被時間推入社會的透明人......
Thumbnail
今年9月,我從社交軟體上離開了。 遠離了被數字、人氣所綁架的虛擬世界,開始了「真實的人生」。 做出這個決定前的我很不快樂,特別是畢業前夕延續到畢業後的暑假,感覺自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廢棄塑膠袋,在大馬路紊亂的車流、汙濁的廢氣裡載浮載沉。作為一個被時間推入社會的透明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