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流派的興起就像潮汐的變化一樣起起落落,但似乎有少數流派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排除萬難保持其流行和傳唱性,而福音(Gospel)正是這樣一種音樂流派,源自於基督教讚美詩歌,起源可追溯到數百年前,特別是在上世紀,美國黑人音樂家幫助復興了福音運動,在此過程中造就了 Sam Cooke 和 Aretha Franklin 等傳奇,甚至其中還有許多瑰寶待世人發掘。
美國福音起源於種植業,黑人奴隸在田間勞作時會歌唱基督教歌曲。 隨著時間的推移,福音之聲成為黑人團結和堅韌的聲音,並在 1865 年奴隸解放後的歲月裡繼續發展。事實上,在 20 世紀初,隨著美國種族歧視日益嚴重,民權運動開始興起,福音音樂有著急劇上升的趨勢。
由於福音音樂的宗教性質,美國的每個特定教堂和地區都開始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福音音樂,這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儘管許多受歡迎的福音歌手如將其作為通往世俗流行音樂(主要是放克和靈魂樂)的墊腳石,但福音在美國的某些地區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根基。反過來,新興的世俗音樂風格也開始影響福音音樂。
70 年代,越來越多的福音音樂家受到 R&B、爵士、放克和靈魂樂風格的影響,他們的音樂極具感染力,不僅吸引了基督徒,也吸引了眾多音樂愛好者。這個時代最具創新精神的福音團體之一來自印第安納州加里市,由 Rufus J. Nelson 牧師領導的聖經路教會(Bibleway)。
聖經之路教會認為音樂既是讚美上帝的方法,也是發展教會的方法。 恰巧他們的成員包括許多富有才華的音樂人,包括當地放克和靈魂樂界的成員,他們在福音音樂的創作中大量借鑒了放克、靈魂樂和爵士樂。要在一個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的音樂流派中找到新的風格並非易事,但印第安納州的這家教會卻辦到了。
儘管聖經之路教會在二十世紀後半創作許多具創新性和最吸引人的福音音樂,但福音的本質意味著他們的存在很大一部份侷限於現場表演,這意味著聖經之路創造的音樂只有印第安納州加里市當地的少數人才能聽到。
也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聖經之路錄製了專輯《 Tears 》,並於 1977 年發行。然而,在 70 年代以迪斯可為主導的音樂產業中,沒有一家唱片公司會關注本地的福音樂團,因此教會不得不自行出資發行專輯。由於當地教會缺乏資金和相關行銷能力,這張專輯在印第安納州以外的地區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多年來,《 Tears 》一直被認為早已失傳,幸運的是,在匈牙利唱片公司 Time Drift 的努力下終於重新發行。經過 47 年的塵封歲月,依然保持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音樂水平,融合眾多樂風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聲音,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麼多才華橫溢的音樂人恰巧皆為同一教會的成員,終於能重新出土,供現代樂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