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統測對話題分析(11-15) (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對話題的部分解題重點圍繞「語境。」語境有三個面向值得考慮:

(一)、語法結構 (linguistic context):疑問句跟應答句之間的「文法一致性」(agreement),例如, “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回 “what do you do . . . ” 答「動詞」: “I teach English . . .” 疑問句找到適當的應答;應答句回應相對應的提問。

        (二)、情境 (situational context):從既有的資訊判斷談話當下的「情境、場合。」比如說,若是關於運動的「話題」(topic),可以預期問答之間會出現相關的「主題。」另外,在對話「哪裡進行」也會影響說話者的「語氣。」比如說,在辦公室談話應該會跟在咖啡廳聊天非常不同。

        (三)、人際關係、身分差異 (social context):延續說話的「場合因素」,應答模式會因「關係親疏、社會位階」等因素,呈現不一樣的樣態。比如,下屬對上司的語氣,會跟平輩之間的語氣十分不同。

        綜合上述三者,試著檢視11-20題問答題:

 

11.

Anita: There’s a famous Chinese restaurant across the road. They serve the best Peking duck.

Sergio: Yes, I used to go there every week before I moved away from here.

*Anita: I really want to try their Peking duck. _____________

*Sergio: Once in a long while.

(A) Is it far away from here?

(B) Does it really taste good?

(C)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D) Do you still go there often?

 

Ans. (D)

Anal. 這題有許多干擾的資訊。不過,優先考慮「文法結構」可以排除不需要的選項。根據題幹,挖空的部分圍繞著第二段問答(*): Anita, “I really . . . ____.” Sergio, “Once in a long while.” 與 Sergio的回答對應的提問只有可能跟「經驗、頻率」有關,因此排除 (A) 問距離 (B) 問食物好不好吃。

接下來要決定是問「經驗」或「頻率。」假設答題者看到上段 Sergio回答 “I used to . . .”,很容易被干擾而回答 (C)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但這個提問無法對應下段回答 “Once in a long while” 【每隔一段時間去一次】──顯然是回答「頻率。」

 

12.

Betty: Hello. I’m calling about your ad for the five-room rental apartment. Is it still

available?

Manager: Yes, it is. ___________

Betty: Yes. I’d like to. Can you tell me the address?

(A) Would you like to see it?

(B) Where did you see the ad?

(C) When do you want to see it?

(D) Will your friend come with you?

 

Ans. (A)

Anal. 從「語法結構」直觀來看, 應答 “I would like to . . .” 對應問題 “Would you . . .” 選項 (B) Where . . . (C) When . . . 優先排除。

        從「情境」與「人際關係」來看,顯然是「租屋者」與「房產管理員」之間的對話:前者「詢問租屋,或要看房子。」因為Betty 問的是 “available”,之後追問時索要「地址」(the address),要考慮「她人要前往、親眼去看。」既然確定她要去「看房」,接著要考慮「個人前往」或「攜伴而行。」

        從應答的語法一致性(agreement)來看, (A) “Would you . . .” 對應第一人稱“I would . . .” 而 (D) “Will your friend . . .” 則對應第三人稱 “S/he will . . .”

        這題的回答是 “I would like to . . .” 該語境中,除了提問者 Betty 和回應者 Manager,沒有第三者介入,因此不適合選 (D)

 

 

13.

Alex: I’m interested in buying an electric car.

Sales: Good choice. They cause less pollution, and there are lots of places in the city where you can charge your car.

*Alex: What if I want to leave the city? How far can I go before I need to charge the car?

*Sales: ___________

(A) It has gone too far.

(B) You have no choice.

(C) It has a range of 200 kilometers.

(D) As far as I know, there’s no charge.

 

Ans. (C)

Anal. 從「語法結構」來看,Alex 問 “How far can I go . . . ”,應答則回 “ . . . a range of 200 kilometers” 回答「距離。」 (A)、(B) 答非所問了。

        (D) 選項中的 “charge” 【索費、收費】可能跟題幹的 “ . . . before I need to charge the car” 【需要充電】混淆。

要記得 “to charge the car” 【替車充電】的字詞配搭。

 

14.

Jane: Guess what I saw during my trip to Paris last month?

Roy: I bet you saw the Eiffel Tower (艾菲爾鐵塔) , right?

Jane: Of course I saw that. And I also saw the Mona Lisa.

Roy: You mean da Vinci’s (達文西) Mona Lisa?

Jane: __________ I saw it at the Louvre (羅浮宮) .

(A) No way!

(B) That’s the one.

(C) You’re lucky!

(D) Don’t mention it.

 

Ans. (B)

Anal. 這題要注意「文法一致性」(agreement) 跟「字詞配搭」(collocation)。

        疑問句 “You mean . . . Mona Lisa?” 還原成 “Is that Mona Lisa?”

        題幹有提示「代名詞」 “that” 的使用,用來指涉 Jane 看了「什麼」 (what she saw . . .) 上段的 “You saw the Eiffel Tower” 對應 “I saw that.”

        沿著題幹的脈絡,回答要找主詞為 “That” 的答案:(B) 是唯一主詞符合的選項。

        另外,字詞配搭 ”That’s the one” 指涉 “That’s the one (that) I saw.” 說話者雙方都明白 “the one” 所指相同,為 “Mona Lisa”, 補語 “ . . . that I saw” 可以省略。

 

15.

David: Do you like watching judo (柔道) competitions?

Annie: No, not at all. But, I’m a big fan of Drangadrang (楊勇緯) .

*David: Really? You know him? __________

*Annie: He’s talented, strong and of course, very cute. He’s even won an Olympic medal!

David: Wow! You really know him, huh?

(A) How did you meet him?

(B) What does he really like?

(C) What do you like about him?

(D) How did he know about judo?

 

Ans. (C)

Anal. 從文法一致性來看, Annie回答關於「他」的「屬性、特質」(He’s . . .)

        對應的提問只有 (C) “. . . about him” 有「關於其人」的提問。

        (B)、(D)的提問會對應 “He likes . . .” “He V-ed . . .” 等句型:S+V . . .

        選項(A) 答非所問。

 

        【16-20題,請看下一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風輕拂的沙龍
47會員
354內容數
這邊主要分享在其他平台發布過、尚未發表,或只發表在方格子的短篇或長篇故事。 可以留言;回覆頻率不一定。 大學、碩班主修英文系;不定期分享英文學習相關的文章。 編輯頻率不固定。
徐風輕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7
學測或統測的英文寫作看中「文章結構的組織。」如果按照設定的立論方向,一步步架構論點,像組裝樂高積木,便能寫出約120-150字能上交閱卷老師批改的短文。
Thumbnail
2024/10/17
學測或統測的英文寫作看中「文章結構的組織。」如果按照設定的立論方向,一步步架構論點,像組裝樂高積木,便能寫出約120-150字能上交閱卷老師批改的短文。
Thumbnail
2024/10/11
總結以上的分析,考生宜時時刻刻考慮「語境」(context)、選詞與語境的關聯(lexicon, relevance)、語法結構中的一致性(grammatical agreement),以及「常見字詞配搭」(collocation)。
2024/10/11
總結以上的分析,考生宜時時刻刻考慮「語境」(context)、選詞與語境的關聯(lexicon, relevance)、語法結構中的一致性(grammatical agreement),以及「常見字詞配搭」(collocation)。
2024/10/09
延續前文的討論,本文旨在靈活應用四大原則──語境 (context)、同義詞/相反詞的字彙理解(lexicon)、文法「一致性」 (grammatical agreement)、配搭詞 (collocation)──解題。
2024/10/09
延續前文的討論,本文旨在靈活應用四大原則──語境 (context)、同義詞/相反詞的字彙理解(lexicon)、文法「一致性」 (grammatical agreement)、配搭詞 (collocation)──解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系列文探討分析英語句構的兩個主要觀點:「語序性」與「同現性」的觀點;兩種分析觀點的方向能夠互補。 本文先從語序性的觀點分析句構。語序分析是建構性的:是從句子的開頭出發,依語序將構件放入預設句型當中。
Thumbnail
本系列文探討分析英語句構的兩個主要觀點:「語序性」與「同現性」的觀點;兩種分析觀點的方向能夠互補。 本文先從語序性的觀點分析句構。語序分析是建構性的:是從句子的開頭出發,依語序將構件放入預設句型當中。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不同溝通模式下,自我狀態的轉變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分析權力不對等、就事論事等溝通類型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不同溝通模式下,自我狀態的轉變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分析權力不對等、就事論事等溝通類型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
Thumbnail
理解四大基本命題原理──上下文意(context)、詞彙關聯(lexical relevance)、文法一致性(agreement)、字詞配搭(collocation)──能幫助考生,理解命題委員的設計意圖,以適應新的考試遊戲。
Thumbnail
理解四大基本命題原理──上下文意(context)、詞彙關聯(lexical relevance)、文法一致性(agreement)、字詞配搭(collocation)──能幫助考生,理解命題委員的設計意圖,以適應新的考試遊戲。
Thumbnail
本文探討語言在處理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何透過用詞的轉變來改變對事件的理解與觀點。以「相對人」這一詞彙為例,文章強調了更中性的語言能促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並且指出當相對人面對錯誤和情緒時,我們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態,才能促進他們的改變與成長。期待讀者放下偏見,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Thumbnail
本文探討語言在處理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何透過用詞的轉變來改變對事件的理解與觀點。以「相對人」這一詞彙為例,文章強調了更中性的語言能促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並且指出當相對人面對錯誤和情緒時,我們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態,才能促進他們的改變與成長。期待讀者放下偏見,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何為問題的定義,尤其是從當事者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常常認為某些人際關係的困擾是必須被處理的問題,但實際上,如果當事者不將其視作困擾,那未必真正構成問題。透過探討社會對當事者的期待和當事者個人的選擇,本文倡導尊重當事者的感受與自主性。這也反映了多元社會中每個人的獨特經歷。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何為問題的定義,尤其是從當事者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常常認為某些人際關係的困擾是必須被處理的問題,但實際上,如果當事者不將其視作困擾,那未必真正構成問題。透過探討社會對當事者的期待和當事者個人的選擇,本文倡導尊重當事者的感受與自主性。這也反映了多元社會中每個人的獨特經歷。
Thumbnail
我們來看這套情境題。 先記下題幹給的條件,我們稍後才能列出做題要用到的資訊。 第一題 首先我們看第一小題,出題老師想考什麽知識點?是命主……
Thumbnail
我們來看這套情境題。 先記下題幹給的條件,我們稍後才能列出做題要用到的資訊。 第一題 首先我們看第一小題,出題老師想考什麽知識點?是命主……
Thumbnail
在面試中,準備題庫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三種常見的面試題庫類型:基本題、行為面試問題和情境題。基本題主要了解應聘者的背景和動機;行為面試問題則探討過去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題則考驗應聘者在複雜情境中的思考能力和商業敏銳度。透過詳細的準備和邏輯的思考,應聘者可以提高面試表現以滿足未來公司的需求。
Thumbnail
在面試中,準備題庫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三種常見的面試題庫類型:基本題、行為面試問題和情境題。基本題主要了解應聘者的背景和動機;行為面試問題則探討過去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題則考驗應聘者在複雜情境中的思考能力和商業敏銳度。透過詳細的準備和邏輯的思考,應聘者可以提高面試表現以滿足未來公司的需求。
Thumbnail
必須在新世界擁有的三項能力:要語言能力,財務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語言能力即英文能力 無國界經濟,網路經濟,倍率經濟的新時代。 無國界經濟:經濟繁榮的通常是地區,而非國家,投資單位一樣以地區,而非國家為主。 財務力:投資&理財。 問題解決能力:質問力 假設問題再解決問題 直到解決問題。
Thumbnail
必須在新世界擁有的三項能力:要語言能力,財務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語言能力即英文能力 無國界經濟,網路經濟,倍率經濟的新時代。 無國界經濟:經濟繁榮的通常是地區,而非國家,投資單位一樣以地區,而非國家為主。 財務力:投資&理財。 問題解決能力:質問力 假設問題再解決問題 直到解決問題。
Thumbnail
112會考考題結合圖表以及學生個人經驗,新式的考題呈現了全新的作文命題方向。從112會考看作文寫作所需之能力以及和未來學測承接的考試趨勢。
Thumbnail
112會考考題結合圖表以及學生個人經驗,新式的考題呈現了全新的作文命題方向。從112會考看作文寫作所需之能力以及和未來學測承接的考試趨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