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學測英文命題大綱:一場僅適用新規則的嶄新遊戲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新遊戲的方向

 

114學測在即(1/18-20),而今年英文科定在第二天早上(19號早上9點)。除了反覆提醒考前應注意的瑣事,筆者希望從「考綱」著手,提綱挈領,指出測驗的方向,並提點應考前應當注意的要點

因應108年教綱,大考中心於同年度所公布的「111學年度起適用考綱」[1] 已經指明接下來學測遊戲規則的原則:以「核心素養」為發展主軸的「英語文課綱」,除「培養……知識與技能」,其重點擺在「語言技能的使用。」(說明 1)

於下一句挑明「除日常溝通外,」更重視培養「藉由英語獲取其他領域的新知……」(說明 1)

看似抽象的概念描述,其實背後有一套嚴謹的科學理論框架。


一試卷、兩樣情?

 

113年初,學測第二天(1/21),許多台北市考生步出考場的直接感受就是「難!」[2]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比較「今年考題與歷屆試題及模擬考,」題目中「用了許多生字,」而給其中一位考生「今年選擇題沒有比較簡單」的感受。

根據這位湯姓考生的說法,如果不考慮變數更多的手寫題──包括中翻英翻譯題、作文題──選擇題的整體難度有可能予以考前信心滿滿的考生「滑鐵盧」的慘敗教訓;然後他收拾書本、鉛筆盒,等著去南陽街排隊,報名指考衝刺班。


然而,實際難度是真的「偏難」嗎?

另一位鄭姓考生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今年題目比歷屆簡單一點點,尤其是最前面的詞彙題」──旋即被一旁黃姓考生反駁。

為何有如此落差?為何「一試本、兩樣情?」難道中央社報導「凸槌,」寫錯採訪稿?抑或,問題出在具爭議性的「選擇題」──一個覺得比往年難,另一個比歷屆簡單──其實真正能「鑑別出能力高低」的試卷上?


鑑別度

 

113年學測英文科極具有鑑別度,而且考題設計十分符合科學。請讓我們看級分、成績對照表[3]:

級分分布

級分分布

按照列表的級距分差欄位所示,英文科驚人地「具鑑別度」:頂標的底分跟數學A跟B的底分幾乎沒有區別;連級距分差都是平均的6點多分──每6-7分就是一個分級。

頂標的底分甚至都跟數學科一致:都落在86分左右;各級距的分數分布,也幾乎跟數學科的分布接近。

簡言之,設計試卷的命題委員們,要不是統計學專才,能精準計算各題給分的配比;不然,就是這份卷子的設計極為科學化,能精準鑑別學生能力。


語言學為核心的科學化命題


要想理解命題的設計原理,就必須參考官方給定的說明。

請讓我們來檢視〈考試說明〉所述的測驗目標。

根據文中條列的七項目(說明 1),筆者整理成以下四大重點:

 

一、考核考生「上下文意發展」理解的能力 (context)。

二、掌握文中的各類詞彙、慣用語與字詞配搭 (Lexicon and collocation)

三、能運用所學的詞彙、語法,組構「具有一致性與連貫性短文」的能力;當然地預設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理解「文法一致性與連貫性」的性質(grammatical agreement and coherence)

四、挑明「常用實詞詞彙 (content words) 的構詞、語意、字詞搭配(collocation) 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沿著這四大點規畫出的脈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以語言學為中心」所布建的設計框架:

 

以「語用學」為框架 (pragmatic framework),將詞彙放進適合的語境 (context) 而能往特定「語意」(semantic framework) 的方向匯流;文章中的句子構成則遵照「句構學」的原理 (syntactic framework)。

 

換句話說,題目中語句是按照句構學原理去設計而成;題幹遵循語意學原理去設計;最後再由依照語用學原理去設計的「語境」包裹命題──將試題卷中的語料,依照洋蔥式似的結構,層層包裹起來。

試卷題目本身就是科學製程產出的語料、科學化的產物。


「背多分」將被掃地出門


傳統的「背多分」應試策略──透過每天捧著「學測、指考7000單與常見片語」背單字、上考場從有限的腦容量中,挪開一些背數學算式的空間,盡可能多塞進一個、兩個字詞的策略──大考中心明確告訴你:這招已經行不通了。

字彙題的選詞挖空、給定的答題選項,皆已經偏往「構詞學」與「句構學」原理的方向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al frameworks) 去設計。

光會積累字彙量不足以適應111年度起的學測英文科。

沒有構詞學基礎觀念──無法將字詞「拆解成細小的詞素」或「重新將這些詞素組成別的字眼」──並將字詞放進「句構的框架,」透過「語境」去記憶「句構關係」 (syntactic relationships)、從而記憶特定的字詞配搭(collocation),與常見的語言表達 (linguistic expressions),考生會很難掌握學測的命題。

無法跟上新遊戲規則的考生們,在這場「嶄新的英文考試遊戲」的競賽中,恐怕要落敗下來。


新遊戲的規則:考題解析


對解試卷命題的原理有個基本認識後,我們來稍微檢視113年度卷子的第一大題──最直接測出「一試卷、兩樣情」的第一印象──的段落[4]:


1


People who desire a ______ figure should exercise regularly and maintain healthy eating habits. (A) spicy (B) slender (C) slight (D) slippery


  • 分析:


第一題就有許多「提示」(the cues, or content words) 引導題意的方向。

這題考核學生能聯想「想要」的東西 (desire-desirable) 與 (B) a slender figure「苗條身材。」

句子中散落其他提示: “should exercise regularly,” “maintain healthy eating habits”

作為初次見面的開場題目,這題已經揭示「接下來該怎麼玩。」


2


Watching the sun ______ from a sea of clouds is a must-do activity for all visitors to Ali Mountain. (A) emerging (B) flashing (C) rushing (D) floating


  • 分析:

此語境中,只有「太陽露出」(the sun emerges)符合題意。

第二題考「阿里山看雲海」──選「太陽公公冒出頭來」(the sun emerges from a sea of clouds) ──僅能算是暖身。


3


Do you know what time the next bus is ______? I’ve been waiting here for more than 30 minutes. (A) apt (B) due (C) bound (D) docked

 

  • 分析:

根據上下文 (context),此語境應是說話者「等公車。」

因此,選項(A)、(D)自動排除:(A)用以指涉人的特質;(D)則指涉船隻靠港。


接下來要確定到底是 (B) 到達,抑或 (C) 出發。

句子中提到「等待」,所以應選(B)。


但問題來了,學生可能知道 “due” 【到達、到期】,不必然確定 “bound” 指「出發」

【例如, “this train is bound for . . . Taipei station . . .” 學生有可能在列車上聽過。】

因此,必須依靠「語意學」中,「反義詞」的觀念去答題:


“due” 跟 “bound” 互為反義,方向相反 (converses)。


考生必須聯想互相關聯的詞彙來應答。


鑑別實例:第8題


真正能鑑別考生實力的題目,能讓有自信的學生陷入可能掉分的掙扎,的題目,從第8題起算: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he business hotel ______ not only good service but also convenient public transport.

(A) proposes (B) contains (C) promises (D) confirms


分析


如果是抱著「7000單」死背的學生,看到 (B) contains「包含」就選,已經掉入大考中心「剔除台式英文」的篩選口、跟這1分訣別。

然後,出了考場,看英文老師即時解析,才發覺剛剛在試場犯下致命失誤、扼腕不已。


這題稍難的原因在於,解題所需的提示「不在文句之中。」

而是,必須靠學生靈活運用「相似、相反詞之間的關聯,」從記憶中提取解題的提要──〈考試說明〉測驗目標第二、三、四點:理解慣用語與字詞配搭。

要解這題,必須釐清題目的「社交語境」(social context)──屬語用學的範疇。


要區別 “the hotel” 到底是 (B) 包含,還是 (C) 保證提供/保證有,必須先知道 “service provider-guest”──服務提供者之於顧客的關係:

 

(→)The service provider promises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 . .

(←)The guest expects (that they provide)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仔細分析會發現,這題考「相對詞彙比較」──方向性比較 (converses)。

而句子中「沒有語詞提示」──必須由考生自行透過既有語詞方向性方面的聯想,才能找到「不在場,卻有其他相關詞提示它在」的字詞。


小結


藉由這題,出題委員們相當高明地「耍了一把」那些「期待」考卷中出現「印在7000單書上」的「必出單字。」

在這裡,「『保證』印在7000單書裡的『期待』會落空」才是答題關鍵。


因應新遊戲的規則

 

回到鄭姓與黃姓考生的爭執點:113年學測英文科到底偏難,還是偏簡單?

從上述分析的結論來看,「理解遊戲規則,懂得玩遊戲的考生」才會覺得簡單。

為何學生會覺得「充滿以前沒出現過的生字?」因為考委們有意識設計「提示不在現場,但可以旁敲側擊」的題目;而設計本身符合語言學科學原理。

會理解第8題細膩的設計,並能扛住考場壓力、選對答案,要不天生有絕佳語感,要不長年浸泡在英語場域,要不就是矇對、撿到分數;要不,就是真正理解遊戲規則與命題設計原理。


筆者之所以不斷提倡理解四大基本命題原理──上下文意(context)、詞彙關聯(lexical relevance)、文法一致性(agreement)、字詞配搭(collocation)──是為幫助考生,理解命題委員的設計意圖,以適應新的考試遊戲。



參考資料

 

[1] 學科能力測驗英文考科考試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PDF)

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J270523662171227536/111%E5%AD%B8%E5%B9%B4%E5%BA%A6%E8%B5%B7%E9%81%A9%E7%94%A8%E5%AD%B8%E6%B8%AC%E8%8B%B1%E6%96%87%E8%80%83%E7%A7%91%E8%80%83%E8%A9%A6%E8%AA%AA%E6%98%8E%28%E5%AE%9A%E7%A8%BF%29.pdf

 

[2] 學測英文科作文機器人入題 考生異口同聲喊難,中央社報導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1210042.aspx

 

[3] 113學測五標成績查詢!歷年五標、原始分對照表整理(天下親子)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6821

 

[4] 大考中心113年學測英文科定稿 (PDF)

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o051427482769341323/02-113%E5%AD%B8%E6%B8%AC%E8%8B%B1%E6%96%87%E7%A7%91%E5%AE%9A%E7%A8%BF.pd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風輕拂的沙龍
72會員
483內容數
這邊主要分享在其他平台發布過、尚未發表,或只發表在方格子的短篇或長篇故事。 可以留言;回覆頻率不一定。 大學、碩班主修英文系;不定期分享英文學習相關的文章。 編輯頻率不固定。
徐風輕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0
藉由本文的分析,筆者想要強調的解題重點是「增加武器庫」(expanding your arsenal) :熟悉從不同方向解題,能讓自己更靈活應對不同題目,而不用固守「背多分」的過時策略。
Thumbnail
2025/03/10
藉由本文的分析,筆者想要強調的解題重點是「增加武器庫」(expanding your arsenal) :熟悉從不同方向解題,能讓自己更靈活應對不同題目,而不用固守「背多分」的過時策略。
Thumbnail
2025/02/25
2/25(二)是114年學測成績放榜日。成績已成板上釘丁,但統計數據依然有一些值得觀察的要點。筆者整理出一些重點,進一步點出英文科成績分布M型化的現象。筆者期待能讓越來越多人知道學測英文科的測驗方向,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應是策略。
Thumbnail
2025/02/25
2/25(二)是114年學測成績放榜日。成績已成板上釘丁,但統計數據依然有一些值得觀察的要點。筆者整理出一些重點,進一步點出英文科成績分布M型化的現象。筆者期待能讓越來越多人知道學測英文科的測驗方向,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應是策略。
Thumbnail
2025/02/02
承繼上篇,將第二段落輸入ChatGPT生成改寫過、具有基本文章結構的短文;按照上篇的步驟,將生成50-60字左右的短文,並與上一段落結合而成約120字的作文。
Thumbnail
2025/02/02
承繼上篇,將第二段落輸入ChatGPT生成改寫過、具有基本文章結構的短文;按照上篇的步驟,將生成50-60字左右的短文,並與上一段落結合而成約120字的作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只有提到單字題的部分。 這一篇文章,會針對單字題以外的閱讀測驗、混合題及寫作等佔分較高的部分。 基本上會有幾個重點: 1. 和傳統閱讀測驗比較不一樣的題型有什麼不同?新題型的評量重點是什麼樣的能力? 2. 寫作測驗,因為印刷不清楚,看錯圖片怎麼辦? 3. 給未來學生的準備方向。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只有提到單字題的部分。 這一篇文章,會針對單字題以外的閱讀測驗、混合題及寫作等佔分較高的部分。 基本上會有幾個重點: 1. 和傳統閱讀測驗比較不一樣的題型有什麼不同?新題型的評量重點是什麼樣的能力? 2. 寫作測驗,因為印刷不清楚,看錯圖片怎麼辦? 3. 給未來學生的準備方向。
Thumbnail
114 學測英文單字題解析:學習方向的調整 這篇文章將聚焦於 114 年學測英文科的單字題,過去我曾提到,108 課綱上線後,命題團隊更加重視單字的使用方式。今年的考題我覺得基本上是延續這個趨勢?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希望可以整理一些幫助教師或學生強化單字能力的辦法與方向。
Thumbnail
114 學測英文單字題解析:學習方向的調整 這篇文章將聚焦於 114 年學測英文科的單字題,過去我曾提到,108 課綱上線後,命題團隊更加重視單字的使用方式。今年的考題我覺得基本上是延續這個趨勢?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希望可以整理一些幫助教師或學生強化單字能力的辦法與方向。
Thumbnail
理解四大基本命題原理──上下文意(context)、詞彙關聯(lexical relevance)、文法一致性(agreement)、字詞配搭(collocation)──能幫助考生,理解命題委員的設計意圖,以適應新的考試遊戲。
Thumbnail
理解四大基本命題原理──上下文意(context)、詞彙關聯(lexical relevance)、文法一致性(agreement)、字詞配搭(collocation)──能幫助考生,理解命題委員的設計意圖,以適應新的考試遊戲。
Thumbnail
我們來看這套情境題。 先記下題幹給的條件,我們稍後才能列出做題要用到的資訊。 第一題 首先我們看第一小題,出題老師想考什麽知識點?是命主……
Thumbnail
我們來看這套情境題。 先記下題幹給的條件,我們稍後才能列出做題要用到的資訊。 第一題 首先我們看第一小題,出題老師想考什麽知識點?是命主……
Thumbnail
前言 在準備英文會考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歷屆試題解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系統地分析和掌握歷屆試題,不僅能夠幫助考生了解出題方向和考試重點,更能提升答題技巧和應試策略。本篇文章將全面解析英文會考歷屆試題,提供具體範例及詳細解題步驟,並分享高分考生的答題技巧。此外,還將探討如何有效地複習和應用所學知識
Thumbnail
前言 在準備英文會考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歷屆試題解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系統地分析和掌握歷屆試題,不僅能夠幫助考生了解出題方向和考試重點,更能提升答題技巧和應試策略。本篇文章將全面解析英文會考歷屆試題,提供具體範例及詳細解題步驟,並分享高分考生的答題技巧。此外,還將探討如何有效地複習和應用所學知識
Thumbnail
雖然純詞性類已經淡出了會考選擇題的出題舞台,但在我的系統裡,詞性卻是重要的「解題武器」之一;這個武器的優勢是,他不是用事先背起來的、而是可以現場判斷,只要多加練習,有些題目「不用知道答案,也可以得分」。
Thumbnail
雖然純詞性類已經淡出了會考選擇題的出題舞台,但在我的系統裡,詞性卻是重要的「解題武器」之一;這個武器的優勢是,他不是用事先背起來的、而是可以現場判斷,只要多加練習,有些題目「不用知道答案,也可以得分」。
Thumbnail
高中學測國寫的知性題,佔了作文50%的分數,卻常常是學生丟分的關鍵。因此觀察目前考題趨勢,我將知性題整理為四種題型。以下將整理這幾類的考題樣貌,說明此類題的審題重點。依據不同題型,說明回答問題時的思考要點及步驟。
Thumbnail
高中學測國寫的知性題,佔了作文50%的分數,卻常常是學生丟分的關鍵。因此觀察目前考題趨勢,我將知性題整理為四種題型。以下將整理這幾類的考題樣貌,說明此類題的審題重點。依據不同題型,說明回答問題時的思考要點及步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