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在即(1/18-20),而今年英文科定在第二天早上(19號早上9點)。除了反覆提醒考前應注意的瑣事,筆者希望從「考綱」著手,提綱挈領,指出測驗的方向,並提點應考前應當注意的要點
因應108年教綱,大考中心於同年度所公布的「111學年度起適用考綱」[1] 已經指明接下來學測遊戲規則的原則:以「核心素養」為發展主軸的「英語文課綱」,除「培養……知識與技能」,其重點擺在「語言技能的使用。」(說明 1)
於下一句挑明「除日常溝通外,」更重視培養「藉由英語獲取其他領域的新知……」(說明 1)
看似抽象的概念描述,其實背後有一套嚴謹的科學理論框架。
113年初,學測第二天(1/21),許多台北市考生步出考場的直接感受就是「難!」[2]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比較「今年考題與歷屆試題及模擬考,」題目中「用了許多生字,」而給其中一位考生「今年選擇題沒有比較簡單」的感受。
根據這位湯姓考生的說法,如果不考慮變數更多的手寫題──包括中翻英翻譯題、作文題──選擇題的整體難度有可能予以考前信心滿滿的考生「滑鐵盧」的慘敗教訓;然後他收拾書本、鉛筆盒,等著去南陽街排隊,報名指考衝刺班。
然而,實際難度是真的「偏難」嗎?
另一位鄭姓考生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今年題目比歷屆簡單一點點,尤其是最前面的詞彙題」──旋即被一旁黃姓考生反駁。
為何有如此落差?為何「一試本、兩樣情?」難道中央社報導「凸槌,」寫錯採訪稿?抑或,問題出在具爭議性的「選擇題」──一個覺得比往年難,另一個比歷屆簡單──其實真正能「鑑別出能力高低」的試卷上?
113年學測英文科極具有鑑別度,而且考題設計十分符合科學。請讓我們看級分、成績對照表[3]:
按照列表的級距分差欄位所示,英文科驚人地「具鑑別度」:頂標的底分跟數學A跟B的底分幾乎沒有區別;連級距分差都是平均的6點多分──每6-7分就是一個分級。
頂標的底分甚至都跟數學科一致:都落在86分左右;各級距的分數分布,也幾乎跟數學科的分布接近。
簡言之,設計試卷的命題委員們,要不是統計學專才,能精準計算各題給分的配比;不然,就是這份卷子的設計極為科學化,能精準鑑別學生能力。
要想理解命題的設計原理,就必須參考官方給定的說明。
請讓我們來檢視〈考試說明〉所述的測驗目標。
根據文中條列的七項目(說明 1),筆者整理成以下四大重點:
一、考核考生「上下文意發展」理解的能力 (context)。
二、掌握文中的各類詞彙、慣用語與字詞配搭 (Lexicon and collocation)
三、能運用所學的詞彙、語法,組構「具有一致性與連貫性短文」的能力;當然地預設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理解「文法一致性與連貫性」的性質(grammatical agreement and coherence)
四、挑明「常用實詞詞彙 (content words) 的構詞、語意、字詞搭配(collocation) 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沿著這四大點規畫出的脈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以語言學為中心」所布建的設計框架:
以「語用學」為框架 (pragmatic framework),將詞彙放進適合的語境 (context) 而能往特定「語意」(semantic framework) 的方向匯流;文章中的句子構成則遵照「句構學」的原理 (syntactic framework)。
換句話說,題目中語句是按照句構學原理去設計而成;題幹遵循語意學原理去設計;最後再由依照語用學原理去設計的「語境」包裹命題──將試題卷中的語料,依照洋蔥式似的結構,層層包裹起來。
試卷題目本身就是科學製程產出的語料、科學化的產物。
傳統的「背多分」應試策略──透過每天捧著「學測、指考7000單與常見片語」背單字、上考場從有限的腦容量中,挪開一些背數學算式的空間,盡可能多塞進一個、兩個字詞的策略──大考中心明確告訴你:這招已經行不通了。
字彙題的選詞挖空、給定的答題選項,皆已經偏往「構詞學」與「句構學」原理的方向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al frameworks) 去設計。
光會積累字彙量不足以適應111年度起的學測英文科。
沒有構詞學基礎觀念──無法將字詞「拆解成細小的詞素」或「重新將這些詞素組成別的字眼」──並將字詞放進「句構的框架,」透過「語境」去記憶「句構關係」 (syntactic relationships)、從而記憶特定的字詞配搭(collocation),與常見的語言表達 (linguistic expressions),考生會很難掌握學測的命題。
無法跟上新遊戲規則的考生們,在這場「嶄新的英文考試遊戲」的競賽中,恐怕要落敗下來。
對解試卷命題的原理有個基本認識後,我們來稍微檢視113年度卷子的第一大題──最直接測出「一試卷、兩樣情」的第一印象──的段落[4]:
People who desire a ______ figure should exercise regularly and maintain healthy eating habits. (A) spicy (B) slender (C) slight (D) slippery
分析:
第一題就有許多「提示」(the cues, or content words) 引導題意的方向。
這題考核學生能聯想「想要」的東西 (desire-desirable) 與 (B) a slender figure「苗條身材」;句子中散落其他提示: “should exercise regularly,” “maintain healthy eating habits”
作為初次見面的開場題目,這題已經揭示「接下來該怎麼玩。」
Watching the sun ______ from a sea of clouds is a must-do activity for all visitors to Ali Mountain. (A) emerging (B) flashing (C) rushing (D) floating
分析:
此語境中,只有「太陽露出」(the sun emerges)符合題意。
第二題考「阿里山看雲海」──選「太陽公公冒出頭來」(the sun emerges from a sea of clouds) ──僅能算是暖身。
Do you know what time the next bus is ______? I’ve been waiting here for more than 30 minutes. (A) apt (B) due (C) bound (D) docked
分析:
根據上下文 (context),此語境應是說話者「等公車。」因此,選項(A)、(D)自動排除:(A)用以指涉人的特質;(D)則指涉船隻靠港。
接下來要確定到底是 (B) 到達,抑或 (C) 出發。句子中提到「等待」,所以應選(B)。
但問題來了,學生可能知道 “due” 【到達、到期】,不必然確定 “bound” 指「出發」【例如, “this train is bound for . . . Taipei station . . .” 學生有可能在列車上聽過。】
因此,必須依靠「語意學」中,「反義詞」的觀念去答題: “due” 跟 “bound” 互為反義,方向相反 (converses)。考生必須聯想互相關聯的詞彙來應答。
真正能鑑別考生實力的題目,能讓有自信的學生陷入可能掉分的掙扎,的題目,從第8題起算: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he business hotel ______ not only good service but also convenient public transport.
(A) proposes (B) contains (C) promises (D) confirms
如果是抱著「7000單」死背的學生,看到 (B) contains「包含」就選,已經掉入大考中心「剔除台式英文」的篩選口、跟這1分訣別;然後,出了考場,看英文老師即時解析,才發覺剛剛在試場犯下致命失誤、扼腕不已。
這題稍難的原因在於,解題所需的提示「不在文句之中。」
而是,必須靠學生靈活運用「相似、相反詞之間的關聯,」從記憶中提取解題的提要──〈考試說明〉測驗目標第二、三、四點:理解慣用語與字詞配搭。
要解這題,必須釐清題目的「社交語境」(social context)──屬語用學的範疇。
要區別 “the hotel” 到底是 (B) 包含,還是 (C) 保證提供/保證有,必須先知道 “service provider-guest”──服務提供者之於顧客的關係:
(→)The service provider promises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 . .
(←)The guest expects (that they provide)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仔細分析會發現,這題考「相對詞彙比較」──方向性比較 (converses)。
而句子中「沒有語詞提示」──必須由考生自行透過既有語詞方向性方面的聯想,才能找到「不在場,卻有其他相關詞提示它在」的字詞。
藉由這題,出題委員們相當高明地「耍了一把」那些「期待」考卷中出現「印在7000單書上」的「必出單字。」
在這裡,「『保證』印在7000單書裡的『期待』會落空」才是答題關鍵。
回到鄭姓與黃姓考生的爭執點:113年學測英文科到底偏難,還是偏簡單?
從上述分析的結論來看,「理解遊戲規則,懂得玩遊戲的考生」才會覺得簡單。
為何學生會覺得「充滿以前沒出現過的生字?」因為考委們有意識設計「提示不在現場,但可以旁敲側擊」的題目;而設計本身符合語言學科學原理。
會理解第8題細膩的設計,並能扛住考場壓力、選對答案,要不天生有絕佳語感,要不長年浸泡在英語場域,要不就是矇對、撿到分數;要不,就是真正理解遊戲規則與命題設計原理。
筆者之所以不斷提倡理解四大基本命題原理──上下文意(context)、詞彙關聯(lexical relevance)、文法一致性(agreement)、字詞配搭(collocation)──是為幫助考生,理解命題委員的設計意圖,以適應新的考試遊戲。
===========================================
[1] 學科能力測驗英文考科考試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PDF)
[2] 學測英文科作文機器人入題 考生異口同聲喊難,中央社報導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1210042.aspx
[3] 113學測五標成績查詢!歷年五標、原始分對照表整理(天下親子)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6821
[4] 大考中心113年學測英文科定稿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