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教導視覺文化》~ 視覺藝術教育的價值

2020/1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教導視覺文化》共鳴筆記|from Jinna Sun

凱莉 ·費德曼(Kerry Fredman),《教導視覺文化》(Teaching Visual Culture)(五南圖書,2017年3月,204頁)

從「觀看藝術」到「鍛鍊思考」,從「讓思考可見」到「善用圖像表達」,視覺表達力在現今教育場域已普遍被重視,所指的不只是「敘事」、「敘思」、「敘理」,還要可以「敘感」、「敘情」、「敘念」。讓在腦中運作的感知、思維和決定,可以順暢傳遞給對方或社群,與之連結溝通,甚至是對社會發聲與倡議。
視覺實踐(visual practice)的力量,已是現代公民不能不修習的一門學問。
我對課程全面改變設計思維的覺察點,是在2017年九月開學第一天,當拿到課表時發現一個很大的變化,以往課程名稱「美術」,全面修改為「視覺藝術」。雖然從開始教書以來,我就沒有再領過「美術」課本,九年一貫課綱之後,國中端課本都是「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三科合一,但是,敝校課表長久以來依然維持「美術」的舊科名,大家也不以為意。
直到這一天,我認真意識到,原來在我的課表上,「美術」已正式成為歷史名詞。
旋即在2017年9月6日,將自己召集的「新北美術學思達共備社群」名稱,更名為「視覺藝術學思達共備社群」。義無反顧地,往幫助學生獲致視覺藝術實踐於生活的方向走去。

在現今,教育現場極為重視重大議題融入教學與跨領域素養課程。跨域素養課程從生活情境與真實現象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感官覺知,從觀察到覺察,蒐集資訊、解讀分析,最後提出有理有力的論證過程。
視覺藝術的參與和實踐,絕對可以幫助這一整個從提問、探究到解答的歷程可視化,不管是想法的呈現、核對、溝通、討論、成型、評估、檢討、測試、改良、發表、推廣……等等,藝術都會是互動的有力工具。
北伊利諾大學藝術教育教授凱莉 ·費德曼(Kerry Fredman)在這本《教導視覺文化》一書論及當代視覺文化的複雜與多元,以文本為基礎的溝通已快速轉變為視覺圖像。
作為參與全球文化的重要面向,視覺藝術必須打破單一形式與線性時序的侷限,轉向打破疆界的跨域操作,落實於以學生為導向的生活經驗、情感連結與社會關係。
所有的課程都是一段歷程,藉由群體互賴的課堂互動,幫助學生以視覺文化為學習素材,進行詮釋、批判與反思,在感知覺察與認知聯結之間,藝術創作是為了能夠與他人溝通和被理解,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課堂的孩子們,最終能真正成為以創作為職業的藝術家,或許鳳毛麟角,甚至能夠從事藝術相關產業的比例,也許也不多,但是,我期待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自己未來的工作中,因為更善於使用視覺表達力,而取得較佳的競爭優勢與自我實現。
這本兩百頁左右的教科書等級理論書籍,所承載的藝術教育理論與觀念,讀起來令人欣喜,多位藝教師長先進的翻譯流暢易讀,甚為感恩。原文版早於2003年出版,可以想見對視覺文化的重視,早已深入全球藝術教育的各個層面。
我本身的研究領域並非藝術教育專業,卻在第一線的教學現場實踐中,因為時代的劇變與學生的需求,深刻共鳴於費德曼教授的倡議,同時應對於自己在藝術學思達課堂的種種操作,特別是費德曼提出群組互動的合作學習,如何有益於覺察、連結與批判和反思。
藝術教育的學習素材取徑,勢必得與視覺文化、社會議題、生活經驗緊密連結,每個課程都是一個連續變化的歷程。
很幸運,在教學接近二十年的這個當下,
我還在路上,見證藝術教育的美麗風景。
140會員
104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