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聞媒體經常放大「青少年」的行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斗大的新聞標題「青少年」犯罪引起眾怒。有人認為會被輕判,出來後又繼續成為社會問題。實際上,媒體這種渲染背後有著一種象徵性,有時甚至帶有出名或炫耀的意味。


我猜媒體想藉此探討家庭、學校和社區是否在教育和輔導青少年方面出了問題。身為青少年助人工作者,我不辯解,但青少年行為不能僅靠司法和教育來解決,這是一個結構性議題。整個社會由不同的小系統組成,青少年不是問題而是在於更多的陪伴。


為什麼青少年容易拿到毒品?甚至是伊托咪酯(喪屍煙彈)?為什麼他們會被幫派利用為青少年會去當車手呢?青少年就是壞的嗎?再加上一句標「8+9」青少年就一定是壞的嗎?


在青少年時期本來就是探索刺激和逃避痛苦的階段,在某種程度上是正常的。然而,當他們生活在匱乏的環境中,更容易被不良勢力吸引。我們該責怪的是做出偏差行為的青少年,還是我們的社會並不夠安全,讓青少年長大的路上變成讓我們擔心的人呢?


當我們以上帝視角來評判青少年的行為,忽視了結構性根源。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應該反思自己能做些什麼。是只在事情發生後呼籲重罰,這樣的行為忽略了青少年面臨環境的困境。甚至其實青少年自殺率持續升高,如果我們無視這些挑戰,問題只會持續存在,其實我們都是默許這些青少年困境的人。


承認政府法規跟不上社會變遷,我們能做的是一起陪伴上身邊的孩子。在青少年犯罪議題中,要知道社會該負的責任比誰都大。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致力做青少年的社工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哪位社工-SW.CHENTING 的其他內容
在數位時代,青少年面臨著巨大的網路壓力與競爭,流量與關注成為他們的價值指標。本文探討網路如何隱祕地影響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促使他們在社交媒體中追求認可,卻忽視了真實的情感交流。我們應改變觀念,重視與青少年的陪伴與溝通,並協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觀。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探討了青少女愛麗的成長經歷,如何因家族期望與社會壓力而感到困惑。愛麗的母親因吸毒入獄,導致她的身份認同危機。在輔導過程中,我們探討瞭如何讓孩子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優勢,並不被他人的期望所左右。這個故事提醒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感受,並鼓勵他們成為獨立的個體。
在數位時代,青少年面臨著巨大的網路壓力與競爭,流量與關注成為他們的價值指標。本文探討網路如何隱祕地影響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促使他們在社交媒體中追求認可,卻忽視了真實的情感交流。我們應改變觀念,重視與青少年的陪伴與溝通,並協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觀。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探討了青少女愛麗的成長經歷,如何因家族期望與社會壓力而感到困惑。愛麗的母親因吸毒入獄,導致她的身份認同危機。在輔導過程中,我們探討瞭如何讓孩子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優勢,並不被他人的期望所左右。這個故事提醒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感受,並鼓勵他們成為獨立的個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暑假期間青少年因易脫離家長、師長的監督管教,在外活動頻率升高,致容易涉足不良場所,發生暴力、吸毒等偏差行為或成為犯罪被害人。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週日讀書會,一開始自己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附帶是:「12歲的孩子是大人還是小孩?」 . 自問自答如下 . 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這個問題很很複雜,我個人以為背後有許多原因: 1. 青春期的轉捩點: 發展心理學的問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暑假期間青少年因易脫離家長、師長的監督管教,在外活動頻率升高,致容易涉足不良場所,發生暴力、吸毒等偏差行為或成為犯罪被害人。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週日讀書會,一開始自己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附帶是:「12歲的孩子是大人還是小孩?」 . 自問自答如下 . 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這個問題很很複雜,我個人以為背後有許多原因: 1. 青春期的轉捩點: 發展心理學的問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