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貧窮議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知道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誰嗎?」
「我知道是三個美國人。」(準確來說,現在都在美國任教,但都不是在美國出生)
「那你知道他們的題目是什麼嗎?」
「ㄟ......我有看報導,但我想不起來。」
「制度為什麼會造成貧窮。」(事實上他們的題目是國家繁榮,但舉一反三縮小到國內社會和個人似乎也未嘗不可)

這是 10/22 在貧窮人的台北當志工時,和一位觀展阿伯的對話。

raw-image

阿伯穿得很普通,就是街上隨時都可看到的那種阿伯打扮,POLO衫+短褲+拖鞋。

他又問:「你覺得這是什麼意思?」

我想了一下:「就比如說古時候,大家只在乎權勢和貴族,沒有人在意平民百姓的死活,當時制度就是有權有勢的人才能發聲。」

他點點頭,又跟我聊了很多經濟的問題。

國際貿易制度

「你知道為什麼蠻族都是向南侵略,而不是向北嗎?比如說歐洲日耳曼人和中國的匈奴。」

「我有看過一種說法,是《時間地圖》,因為緯度低天氣很熱,所以南方的人比較懶散。」

「這是一種看法,但主要原因還是南方比較容易種植作物。」

阿伯認為國際貿易導致國家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

國際貿易基於比較利益,其又分成絕對利益與相對利益。

其中相對利益就是當大國在各項生產上都具有絕對利益時,就選擇所有產品中機會成本最低者來。但大國不是非與小國貿易不可,小國卻是必須得與大國貿易,這之間的需求就出現了差異,顯示貿易是不平等的。(其實後半段是我自己想的)

Napkin AI 繪製

Napkin AI 繪製

Xmind繪製

Xmind繪製

我們現在對非洲國家或是想到貧窮國家,似乎都仍以農產品為出口大宗,若是想要更好的物質,大多仰賴其他國家進口產品。但比較富裕的國家,也有農作物,即便是已經沒有製造業的美國,仍有大量的第一級產業。所以,富裕國家並不是非貧窮國家的農作物不可,但貧窮國家卻只能透過農作物賺取外匯。

戰爭

不過國際貿易當然已經是相對較好的方式,過去是透過掠奪與戰爭。

「你知道為什麼二戰時,日本向美國宣戰時,就已經註定日本一定會輸了嗎?」

我搖頭。

「日本的自然資源沒有美國豐富,但是其它國家對它虎視眈眈。中國就不是同個陣營的,殖民地也會揭竿起義。而且周邊還有其他國家。美國北部是加拿大,他們很友好,南部也都是他們的小弟。」

阿伯又繼續說,就算有人要攻打美國,他們也能向後退守,但日本沒有地方可以退守。

二戰時期的以空間換時間,或是俄羅斯的焦土政策,也都是類似的概念。

「誰」建立的制度

我提到近期看的《多多益善》關於重障者自立生活的報導。

社會局有規定照服員和個人助理的時數上限。

受訪者因為需要有人協助翻身,晚上也不能躺睡,僅有白天有人協助時,她才能享受「躺平」。晚上時,她曾因各種瑣事,例如調整姿勢、跌倒或是被燙傷,都只能緊急通報請轄區警察協助。

因為以上種種他想要申請更多時數的個人助理,第一次提出時遭到駁回。

我認為這也是制度造成的問題:立法和司法這些機關,都不是重障者,無法真實地看到他們的需求。

阿伯一副孺子可教地表達了認可。

這時候就慶幸自己稍稍讀過一些經濟學,又剛好看到一些報導,現學現買了一下。

國家產業制度

後來阿伯又講起台灣的科技發展史,說孫運璿將原本在德州儀器任職的張忠謀邀請到台灣,後來張忠謀又創立台積電——就是川普說的台灣偷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

阿伯說,台積電會壞了台灣的未來。當每個人都往台積電去、都往科技業去,那其它產業誰來做?

我聯想起那些為接收國(Host Country)從事沒人要做的 3D(Dirty, Dangerous, Difficulty)產業——日本稱為 3K(Kitanai, Kiken, Kitsui )產業——卻又被我們嫌棄、歧視的移工們。

阿伯家裡是做建築的,他問到:「難道建築的專業會比半導體低嗎?」

這也是另一個制度問題,造成的貧窮——其它產業沒有光環、薪水不如科技業,所以其它產業賺得錢就不如科技業。

我又聯想到美國因為製造業的消失,消失的工作數量更甚於經濟大蕭條。

阿伯又講起美國貨幣制度、中國生產過剩等等問題。

教育制度

後來,阿伯提起台灣技職教育。

技職教育失敗,是因為老師都不是業界的人。

日本有匠人精神,什麼都做到最好,若不是《廣場協議》讓日本失落三十年,台灣科技業也無法出頭。(《廣場協議》也許發揮重大作用,但絕不會是唯一原因)

又說起他的女兒(好像是繼女)去年以榜首之姿考上公務員。他認為是因為她中學讀的是私立學校,英語能力跟母語人士差不多,所以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學習到新的技術和研究。

這也是香港和新加坡在1970年代發展快速的原因。

又再一次見到制度造成的貧窮問題。


貧北的展覽,看到不同面向的貧窮者,回收、弱勢青年、無家者以及精障者等等,從微觀、個人的角度看貧窮議題

講了至少一個半小時的長舌阿伯則是從制度的宏觀層面看待貧窮和不平等問題。

其實很多他並沒有講得很清楚,都是我結合自己過去看的文章書籍,稍做結合,推測他的想法

這好像也可以一窺平常讀的書籍偶爾真的能派上用場。

本來在聽得時候,還對他的話半信半疑,一方面是知道有些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一部分是他說的那些歷史總是需要查證一番的。

結果一查,廣場協議和孫運璿的事都是真的。

今天討論的多是救濟層面的貧窮,可是有些人會將議題延伸得更廣,討論到心靈、知識或是教養等等層面。

和阿伯的對話,也讓我更看到自己在知識層面的貧窮。

貧窮的根源不僅在於物質的匱乏,更在於知識與思考的不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0會員
192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3
政府限制媒體會削弱公眾獲取多角度資訊的權利,破壞民主基礎。數位治理可增強透明度與問責制。
Thumbnail
2025/04/23
政府限制媒體會削弱公眾獲取多角度資訊的權利,破壞民主基礎。數位治理可增強透明度與問責制。
Thumbnail
2025/01/21
近期決定離開待了兩年多的自主團隊,對身邊的人來說很吃驚。 其實這個決定也不是突如其來,一直猶豫也不捨,我在這裡有很多成就,創辦人其實也是不錯的夥伴,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立案正式化之後,可以掛個「共同創辦人」。 但我還有其它想完成的事情,也想成就自己。
Thumbnail
2025/01/21
近期決定離開待了兩年多的自主團隊,對身邊的人來說很吃驚。 其實這個決定也不是突如其來,一直猶豫也不捨,我在這裡有很多成就,創辦人其實也是不錯的夥伴,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立案正式化之後,可以掛個「共同創辦人」。 但我還有其它想完成的事情,也想成就自己。
Thumbnail
2025/01/19
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盛讚一番。
Thumbnail
2025/01/19
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盛讚一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從平凡到卓越:你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 「三個僕人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三種狀態。平凡的人通常不會積極利用資源去創造價值,因為對未知和風險的恐懼使他們選擇逃避…」 我們是否善用資源,決定了我們是停滯不前,還是邁向卓越。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Thumbnail
【從平凡到卓越:你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 「三個僕人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三種狀態。平凡的人通常不會積極利用資源去創造價值,因為對未知和風險的恐懼使他們選擇逃避…」 我們是否善用資源,決定了我們是停滯不前,還是邁向卓越。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Thumbnail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在複雜的經濟學中,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的傳奇人物——亞當.斯密 (Adam Smith) 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人物。 亞當.斯密出生於1723年的蘇格蘭,擔任關稅查帳員的父親在他六個月大時就過世了(母親名叫瑪格麗特.道格拉斯,想必又是一名厲害的角色啊~~可惜留下的資料太少了,只能知道是一個具備知識
Thumbnail
在複雜的經濟學中,被譽為現代經濟學之父的傳奇人物——亞當.斯密 (Adam Smith) 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人物。 亞當.斯密出生於1723年的蘇格蘭,擔任關稅查帳員的父親在他六個月大時就過世了(母親名叫瑪格麗特.道格拉斯,想必又是一名厲害的角色啊~~可惜留下的資料太少了,只能知道是一個具備知識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做選擇,不管是自己做的決定,或是別人為自己做的決定,然後承擔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到底該如何做對選擇,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富足、幸福與美好,或許了解經濟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選擇經濟學,作者是埃里克.安格納,擁有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科學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做選擇,不管是自己做的決定,或是別人為自己做的決定,然後承擔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到底該如何做對選擇,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富足、幸福與美好,或許了解經濟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選擇經濟學,作者是埃里克.安格納,擁有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科學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善用複利,任何人都有成為富翁的機會。文章分享了儲蓄投資的重要,以及每個人通過定期累積資本的方式來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
Thumbnail
善用複利,任何人都有成為富翁的機會。文章分享了儲蓄投資的重要,以及每個人通過定期累積資本的方式來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國家興衰的原因,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過去已經有許多學者嘗試從地理、文化或是領導者無知的角度切入,試圖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會成功,有些國家卻會失敗。這本書是兩位作者投入 15 年的研究成果,提出另一個影響國家成敗的因素 — 制度,並從歷史中挑選出許多國家案例,解釋制度是如何造成國家之間的巨大貧富差異。
Thumbnail
國家興衰的原因,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過去已經有許多學者嘗試從地理、文化或是領導者無知的角度切入,試圖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會成功,有些國家卻會失敗。這本書是兩位作者投入 15 年的研究成果,提出另一個影響國家成敗的因素 — 制度,並從歷史中挑選出許多國家案例,解釋制度是如何造成國家之間的巨大貧富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