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撰寫學術論文導入環節常犯的其他錯誤】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寫學術論文的導入部分(introduction)是吸引讀者、傳達研究價值的關鍵。然而,除了你提到的三個常見錯誤外,以下這些問題也經常出現在碩博士生的導入段落中,影響了論文的說服力和整體品質。


---


▋ 缺乏清晰的研究動機


- **問題描述過於模糊**:有些學生的導入段落會提到研究問題的重要性,但沒能明確指出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即使主題本身有價值,但如果動機不夠具體,會讓讀者不清楚為什麼此研究是「迫切」且「必要」的。

- **研究缺乏與當前熱點的連結**:如果學生沒能將自己的研究與當前學術或社會議題掛鉤,會使論文顯得與現實脫節,無法吸引讀者的興趣。


**建議**:說明你的研究如何回應現有的理論空白、技術缺口或社會需求,並與當前的研究趨勢呼應。


---


▋ 文獻回顧與研究貢獻不明確


- **文獻回顧堆砌但缺乏邏輯**:許多碩博士生在導入段落中引用了大量文獻,但沒有明確說明每篇文獻如何與自己的研究相關。文獻回顧雖然詳盡,但缺乏聚焦的結構,讓人難以理解你在學術社群中的「定位」。

- **研究貢獻描述過於籠統**:一些學生會在導入段落結尾匆忙地寫一句「本研究的貢獻是......」,但描述過於籠統,無法讓讀者清楚了解這篇研究具體解決了什麼問題。


**建議**:在文獻回顧中有系統地組織已有研究,強調其不足之處,並明確說明你如何彌補這些不足。


---


▋ 研究問題與假設表述不清


- **研究問題不具體或過於廣泛**:有些學生提出的研究問題範圍過大,導致讀者無法理解論文的重點。另外,如果研究問題表述不夠精確,也會讓人無法清楚地知道你的研究目標。

- **假設沒有明確支持**:在導入部分,一些學生會提出假設,但沒有充分解釋假設的合理性,讓讀者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


**建議**:確保你的研究問題具體且聚焦,並提供清楚的理論依據來支持假設。


---


▋ 使用術語過多,降低可讀性


- **忽略非專業讀者的理解**:有些論文的導入段落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技術細節,對學術領域內的專家來說或許沒問題,但對不熟悉該領域的讀者而言,這會大大降低可讀性。

- **句子過於冗長、結構複雜**:有些碩博士生在導入段落追求形式上的「學術性」,但使用過於冗長的句子,讓文章讀起來艱澀。


**建議**:避免不必要的術語,用簡單而精確的語言傳達複雜概念,確保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理解。


---


▋ 導入段落缺乏清晰結構


- **沒有逐層鋪陳的邏輯**:有些導入段落沒有清楚的層次,跳躍性過強,讀者不容易追蹤論文的思路。

- **未妥善引導至研究目的**:一篇好的導入段落應逐步引導讀者理解你的研究目標,但許多學生在段落之間缺乏銜接,導致讀者無法順暢地理解研究的核心問題。


**建議**:按照「背景 → 問題 → 文獻回顧 → 研究空白 → 研究目的」的邏輯來組織導入段落,讓讀者自然進入你的研究世界。


---


▋ 結語:優化導入段落,為研究鋪路


導入段落是讀者進入論文的第一步,如果無法清楚傳達研究的價值與目的,將大大削弱論文的影響力。對碩博士生而言,撰寫導入段落時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細節,還需要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強調研究的社會價值、實際應用挑戰,以及學術貢獻。


精心設計的導入段落,不只是為了展示你的知識與技能,更是為了說服讀者理解並認同你的研究價值。透過避免這些常見的錯誤,你能夠更有效地傳達研究的重要性,為你的學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raw-image


438會員
1.6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如何透過「中介效應」理解複雜現象】 ── 1. 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 2. 為什麼的思維挑戰 3. 機率與說服力的巧妙運用 在碩博士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被要求回答「為什麼」──為什麼某種現象發生?為什麼某變數會影響另一變數?萬為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用「中介效應」的概念,清晰地剖
對碩博士生來說,管理時間和工作效率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課題。然而,你是否也發現,無論工具如何進化、工作效率如何提升,我們的工作時間卻反而變得愈來愈長?羅振宇老師在《啟發俱樂部》中提出的觀點,正好揭示了這種現象的本質:**當生產工具愈進步,我們對它的依賴也就愈高,最終不知不覺地延長了工作時間。**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研究所生涯充滿挑戰,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精力管理。當我們忽略這些關鍵要素時,很可能導致日常效率低落、研究進展卡關。 下面列出 4 個常見錯誤,你是否也犯了其中之一?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體能管理不只是睡眠和飲食,還包含運動。 雖然許多研究生重視
「企業家做快速決策的過程是三個P:政治 Politics, 勸導 Persuasion, PPT PowerPoint」 「克服悲傷情緒,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個P:自責 Personalization,永久化 Permanence,普遍化 Pervasiveness」 「事情只是發生
Tesla 在最新的「We, Robot」活動中,公開展示了「Robotaxi」——一款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全自動駕駛車輛,專為共享出行設計。這項創新標誌著 Tesla 在推動無人駕駛技術普及上邁出重要一步,目標是徹底改變城市交通模式。 ▋Robotaxi:簡約設計與高效運營 Ro
【碩博士生如何透過「中介效應」理解複雜現象】 ── 1. 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 2. 為什麼的思維挑戰 3. 機率與說服力的巧妙運用 在碩博士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被要求回答「為什麼」──為什麼某種現象發生?為什麼某變數會影響另一變數?萬為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用「中介效應」的概念,清晰地剖
對碩博士生來說,管理時間和工作效率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課題。然而,你是否也發現,無論工具如何進化、工作效率如何提升,我們的工作時間卻反而變得愈來愈長?羅振宇老師在《啟發俱樂部》中提出的觀點,正好揭示了這種現象的本質:**當生產工具愈進步,我們對它的依賴也就愈高,最終不知不覺地延長了工作時間。**
做研究是碩博士生活的核心,而「構思」就是你在撰寫論文、設計實驗或專題研究時的關鍵武器。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分享的觀點,揭示了如何透過「構思」的訓練,擺脫運氣與靈光乍現的依賴,讓你能持續具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老師提到了兩種值得珍藏的靈感:一種是讓你思路暢通、順流而下;另一種則充滿未知
研究所生涯充滿挑戰,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精力管理。當我們忽略這些關鍵要素時,很可能導致日常效率低落、研究進展卡關。 下面列出 4 個常見錯誤,你是否也犯了其中之一?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體能管理不只是睡眠和飲食,還包含運動。 雖然許多研究生重視
「企業家做快速決策的過程是三個P:政治 Politics, 勸導 Persuasion, PPT PowerPoint」 「克服悲傷情緒,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個P:自責 Personalization,永久化 Permanence,普遍化 Pervasiveness」 「事情只是發生
Tesla 在最新的「We, Robot」活動中,公開展示了「Robotaxi」——一款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全自動駕駛車輛,專為共享出行設計。這項創新標誌著 Tesla 在推動無人駕駛技術普及上邁出重要一步,目標是徹底改變城市交通模式。 ▋Robotaxi:簡約設計與高效運營 Ro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