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往往會遭遇「寫不下去」或「寫不滿意」的瓶頸。其實,這些困境並非罕見——甚至像社會學大師盧曼(Niklas Luhmann)這樣的學者,也依靠系統化的寫作和修訂,才能持續產出大量研究成果。
但是,許多碩博士生可能會犯下一些容易忽略的錯誤。本文針對這些錯誤提出 3 個具體步驟,幫助你建立屬於自己的「寫作修訂系統」,讓你的研究日常更加高效。
▋常見錯誤 1:迷戀筆記,而忽略寫作初稿
許多研究生喜歡記錄大量的筆記,覺得這樣能幫助完成論文。然而,僅有筆記無法直接轉化為文章。盧曼的例子告訴我們:筆記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寫作,而不是做純粹的知識收集。
▋常見錯誤 2:初稿不夠「完整」,導致卡關
許多人在寫初稿時太過追求完美,結果寫幾句就卡住。盧曼的方法是:不要等到有完整的想法才動筆,而是盡早將想法寫成草稿,即使只有一部分也無妨,後續還能用標記和修訂來完善。
▋常見錯誤 3:缺乏有系統的修訂流程
寫完一份草稿後就放著不動,是許多碩博士生常犯的錯誤。修訂是學術寫作的核心——高品質的論文都是透過多次修改而來的。因此,我們需要像盧曼一樣,建立自己的修訂系統,確保論文的持續優化。
以下是根據盧曼寫作系統的啟發,調整出適合碩博士生日常研究的三步驟策略:
▌步驟 1:先寫「不完整初稿」,不要追求完美
把腦中已有的想法馬上寫下來,即使不完整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讓草稿先出來」。這樣的做法降低了卡關的風險,因為你不再需要等待「完美靈感」的到來。
▌步驟 2:用編號標記與分層擴展想法
模仿盧曼的方法,在初稿上加上標記(例如「2a」「2a.1」)。這些標記有助於你找到需要補充和修改的地方,並在草稿內建立邏輯關聯,避免重複閱讀或迷失在龐大資料中。
▌步驟 3:找「模範段落」優化你的寫作表達
修訂時,參考優秀的學術文章或期刊中的段落,學習他們如何陳述論點與鋪排邏輯。透過模仿這些段落,你能更快掌握如何提升自己的論文質量。
盧曼的寫作系統啟示我們:寫作和修訂不是分開的,而是互相交織的過程。對於碩博士生而言,這種系統化的修訂流程不僅能提升論文質量,還能減少在寫作上的卡頓感。
透過本篇介紹的三步驟策略——
你將能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修訂系統,並將它應用在日常研究中。這不僅能加速你的論文進度,還能大幅提升你的寫作水準。
立即試著寫出一個初稿,並透過標記系統來擴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