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介紹了一種將二氧化碳捕捉下來後可能的應用方式,碳礦化,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碳酸鹽類後封存或利用。另外一間公司 CarbonCure 是擁有直接再利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技術,並且做到規模化的廠商之一。近日CarbonCure達到了封存500,000 公噸 CO2 里程碑,是相當顯著的成就。
致力於全球水泥與混凝土產業提供碳利用技術的氣候科技公司 CarbonCure Technologies 今日宣布其重大的新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已在 750 萬車次的 CarbonCure 混凝土中封存了超過 500,000 公噸的二氧化碳。CarbonCure 創辦人兼執行長 Rob Niven 表示:「這一里程碑充分體現了 CarbonCure 創新合作夥伴的強大永續承諾。我們共同證明,減少混凝土的碳足跡不僅是未來的目標——這一目標已經實現,並且正在大規模進行。」
CarbonCure 將捕獲的 CO2 注入預拌混凝土中,讓其立即發生礦化作用並永久封存,同時使製造商在保持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同時減少水泥使用量。這項解決方案可輕鬆整合至現有的混凝土工廠操作流程,讓生產商在不影響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碳足跡。此外,製造商透過減少水泥使用和碳權獲得多元收入,抵銷技術成本。這種兼具環境和經濟效益的方案,使 CarbonCure 成為全球最廣泛部署的碳利用技術。
CarbonCure 董事會主席 Lisa Bate 表示:「達成超過 500,000 公噸的 CO2 封存成就,顯示了 CarbonCure 在應對建築環境中隱含碳排放挑戰方面的真正進展。該問題預計到 2060 年將加倍,等同於每月建造一個新的紐約市。」「企業和政府都在尋求可規模化的低碳建材方案,特別是在快速成長的資料中心和基礎建設領域。CarbonCure 正在回應這一需求,並協助推動實現淨零未來的步伐。」
達到 50 萬公噸的 CO2 封存量,相當於每年由 583,000 英畝森林所封存的碳量,這片面積大約相當於大峽谷國家公園的一半。此外,這也等於每年路上減少 119,000 輛燃油車。「如果沒有我們前瞻性的混凝土產業夥伴的努力,這一成果不可能實現。」Niven 表示。「能看到碳移除和減排轉化為高度可信的碳權,並透過 CarbonCure 的共享收入模式創造實質價值,激勵了混凝土生產流程的加速減碳,這非常令人振奮。」
目前,CarbonCure 的技術已在全球 20 多個國家部署數百套系統,為綠色建築專案提供超過4,600 萬立方公尺的高品質低碳混凝土。
水泥是CBAM標的產品之一,也一直是氣候變遷議題下備受關注的產業。將二氧化碳封存於混凝土之中一來能夠降低產品製造的碳足跡,二來可以成為封存溫室氣體的載體,是非常值得發展與應用的面相。
台灣碳費上路後儘管各家水泥廠都有在推動低碳水泥產品計畫,但最常看到的意見還是遊說政府也推出台版CBAM,進行產業保護。例如相關新聞,號稱2025就能啟動台版CBAM,這效率可真不得了,歐盟還有試驗轉換期,台灣說不定比歐盟還快正式上路。但歐盟CBAM背後的邏輯與運作基礎是已經推動近二十年的強制性碳交易機制ETS,台灣在缺乏ETS的機制下,用哪一種價格標準去課稅?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英國220億英鎊碳捕捉與封存計劃:大膽改革還是化石燃料的長期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