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40|該如何避免工作成癮帶來的焦慮?

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工作成癮是一種成癮症,其特點是非常不健康地過度投入工作。」


「工作成癮者只有工作才能給予他們滿足感,他們把所有時間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忽略自己的身體需要和情感需求。」


「願意少做,意味著從根本上改變事情的優先等級,


把保持簡單且相對平衡的生活方式,


看成是比賺錢或者獲得殊榮更重要的事。」


這段討論節錄自美國作家Edmund Bourne[1] 的著書"應對焦慮:九種消除焦慮,恐懼和憂慮的簡單方法"[2] (英文書名 The Anxiety & Phobia Workbook[3]),引發我對「工作」的重新思考。


記得我在博士三年級以前,也是有點工作成癮。


那時候沒有分上班下班,醒著的時間都是在做研究相關的事情。


或許也因為時間都投在研究上面,


研究結果有沒有照理想,投稿後獲得的意見好不好,


對我心情上的影響都非常大。


然而,由於學術研究是一件蠻有挑戰性的事情,


而且事情的走向也不是自己完全控制,


所以結果常常不是心想事成而是事與願違。


記得當時也時常焦慮,


在美國又很孤單,身邊講中文的人也都是大陸的朋友,


文化上還是有些差異。


隨著後來失敗的經驗累積夠多,


隨著我發表過Conference的文章以及 Journal的文章後,


我開始理解,每個事情都有他自己的命運,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事情往自己靠過來的時候,


誠實,誠懇,盡力地把事情往前推一把,


Do your best 就可以,而不用過於 Push。


事情其實是環境,其實是其所處於的「局」,


來決定最後成不成的。


這樣講雖然有點佛系,但事情的機制真的是這樣。


我也逐漸了解,要做大事情,


真的要去研究「造局」的技術。


Reference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mund_Bourne

[2] https://www.dedao.cn/ebook/detail?id=rEQKv6PKN7rEo2Gxg96ZjApyMvQVlw5egjwXb14PJzDkYaReqd8n5LOmB8d7egBx

[3] https://www.newharbinger.com/9781684034833/the-anxiety-and-phobia-workbook/

raw-image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忽視寫信的重要性: - 很多研究生誤以為學術討論只要靠面對面溝通或開會就足夠,但其實透過電子郵件將想法具體化,能幫助自己與合作者更清楚地理解雙方的觀點,並記錄討論過程中的細節。電子郵件不僅可以提供一個正式的紀錄,還能讓合作者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深入思考和回應,這對於構建深層的知識和形成具體的
在生成式AI出現之前,PDCA模型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專案管理和工作流程中。這個由計畫、執行、評價、改善組成的循環,讓人們能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達到80分的合格標準。然而,日本作者伊藤羊一和尾原和啟在《努力革命》一書中提出了新思維:如果想要突破80分的瓶頸,達到120分的創造性,就需要用DCPA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分冊化讀書法,掌握厚重書籍的知識?】 面對大量教科書、文獻和資料,是碩博士生日常的一部分。然而,厚重的書本往往令人感到壓力,不知該從哪裡開始。日本作者 IPUSIRON 和增井敏克在《「技術書」の読書術》中分享了一個特別的讀書方法:將書拆成小冊來讀,稱為「分冊化讀書法」。
堀公俊的創意框架,提供了一種將「田野工作(Field Work)」運用在研究探索的獨特方法。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選擇一個適當的研究題目,常是最具挑戰的部分。這套思維方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清楚觀察世界的變化,還能有效啟發新的研究方向。 田野工作不只是去現場觀察,而是一種帶著目的的深度探索:
「書其實就只是已經寫入文本的筆記本而已 (本はすでにテキストが入ったノートである)。」 「買了筆記本後,都會寫入一些東西,而「書」其實就只是寫了許多內容的筆記本。」 「讀者買了書,其實就是看了作者的筆記,形成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 「當你買了書以後,把書當作素材,去創作能代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主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傾向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仿效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設計,未必適用於自己。長期依賴外部的方案會讓學生缺乏主動性,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需要透
1. 忽視寫信的重要性: - 很多研究生誤以為學術討論只要靠面對面溝通或開會就足夠,但其實透過電子郵件將想法具體化,能幫助自己與合作者更清楚地理解雙方的觀點,並記錄討論過程中的細節。電子郵件不僅可以提供一個正式的紀錄,還能讓合作者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深入思考和回應,這對於構建深層的知識和形成具體的
在生成式AI出現之前,PDCA模型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專案管理和工作流程中。這個由計畫、執行、評價、改善組成的循環,讓人們能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達到80分的合格標準。然而,日本作者伊藤羊一和尾原和啟在《努力革命》一書中提出了新思維:如果想要突破80分的瓶頸,達到120分的創造性,就需要用DCPA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分冊化讀書法,掌握厚重書籍的知識?】 面對大量教科書、文獻和資料,是碩博士生日常的一部分。然而,厚重的書本往往令人感到壓力,不知該從哪裡開始。日本作者 IPUSIRON 和增井敏克在《「技術書」の読書術》中分享了一個特別的讀書方法:將書拆成小冊來讀,稱為「分冊化讀書法」。
堀公俊的創意框架,提供了一種將「田野工作(Field Work)」運用在研究探索的獨特方法。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選擇一個適當的研究題目,常是最具挑戰的部分。這套思維方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清楚觀察世界的變化,還能有效啟發新的研究方向。 田野工作不只是去現場觀察,而是一種帶著目的的深度探索:
「書其實就只是已經寫入文本的筆記本而已 (本はすでにテキストが入ったノートである)。」 「買了筆記本後,都會寫入一些東西,而「書」其實就只是寫了許多內容的筆記本。」 「讀者買了書,其實就是看了作者的筆記,形成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 「當你買了書以後,把書當作素材,去創作能代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主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傾向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仿效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設計,未必適用於自己。長期依賴外部的方案會讓學生缺乏主動性,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需要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過於忙碌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有一種人,上班在處理公事、午休在處理公事,連下班回到了家,還在處理公事。 俗稱的工作狂。 這種人好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中階以上主管。 為什麼? 是只有這些人可以升上去吧? 還是純粹是一個又一個會議所導致的? 也很有可能,畢竟開完一個又一個冗長的會議後,也只剩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Thumbnail
心理學家Wayne Oates定義,「一個人無法控制自己地不斷工作」,成為一種工作成癮現象,使人陷入沮喪的失控漩渦。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過於忙碌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有一種人,上班在處理公事、午休在處理公事,連下班回到了家,還在處理公事。 俗稱的工作狂。 這種人好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中階以上主管。 為什麼? 是只有這些人可以升上去吧? 還是純粹是一個又一個會議所導致的? 也很有可能,畢竟開完一個又一個冗長的會議後,也只剩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Thumbnail
心理學家Wayne Oates定義,「一個人無法控制自己地不斷工作」,成為一種工作成癮現象,使人陷入沮喪的失控漩渦。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