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在生活中已經無所不在,從家電(電視、洗衣機、烘碗機...)、汽車、電腦、手機、智慧家電...、辦公室(工廠)生產設備、雲端儲存、運算,而且如果想要讓設備更加智慧更有生產力,更多的晶片就得被置入。現行的半導體產業鏈十分複雜,晶片設計架構(x86, 美國 ; Arm, 英國)、晶片設計軟體(Synopsys、Cadence、Mentor Graphics, 美國)、製造設備(Applied、Lam, 美國 ; TEL, 日本 ; ASML, 荷蘭)、檢測設備(KLA, 美國)、化學品(光阻劑, 日本)、邏輯晶片製造(TSMC, 台灣)、記憶體晶片製造(三星, 韓國),這些產業咽喉點都分布在美國盟友國之中,想要以一國之力來取代所有產業鏈難度相當高。半導體產業推進策略,中國華為 vs. 冷戰時蘇聯。蘇聯採取偷取製造機密回國完全複製,但半導體技術進步速度很快,閉門造車完全跟不上。而華為成為美國晶片的大客戶,購買美國晶片裝入基地台、網通設備、手機,整合各種晶片,逐步學習重點晶片設計(海思, 手機處理器),用市場吸引技術轉移,部分訂單轉國內設計、製造,從系統面往下逐一擊破,策略相當成功成為了一流科技廠商,但與政府的關係導致禁令也隨之而來。我們的頭號客戶,就是我們的頭號競爭對手。技術只有找到市場時才會進步,半導體產業更是如此,最先進的製造廠需要200億美元投入,2~3年後就不是最先進的製造廠了,如果沒有找到市場,投資下去往往就變成了一攤死水。生活的食衣住行、物聯網對產業的智慧升級、AI賦予物體智慧...等等應用,都需要用到半導體晶片,當然還有武器的升級,網路攻擊、通訊加密、破譯、干擾、衛星偵察、飛彈精準導引打擊、超視距戰鬥、戰場資訊共享...,半導體產業除了可以賺到錢外,對於國家武力的提升更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