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傷害的傳遞、從認回受傷的自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

「我花了大把的時間跟金錢讓你去補習,而你身上卻給我考這種成績?真丟臉」

「你看鄰居的哥哥/姐姐畢業後在大企業上班,你怎麼不學學他們呢?」

「我在外面上班這麼辛苦,回來你卻給我躺在沙發上什麼家事都不做,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嫁給你的!」

 

仔細觀察,或許大家對這些情緒勒索的話語並不陌生,生活中不乏充斥這樣的互動,不管這些話是從旁聽到的、你是被對待的那個人或者你就是說這些話的當事人,相信任誰都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互動。而往往說這些互動都發生在與我們無比親近的人,甚至是相愛的人。

 

長期處在這樣的關係裡,容易造成身心上的痛苦與不適。許多精神官能症與問題行為常是在這種關係裡被餵養。

 

這些話語可能讓聽者產生對自尊與自我評價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出現對自我存在價值的懷疑,並將這些語言內化至自己的一部份。孩童可能會出現退縮、焦慮、恐懼、疏離人群、暴躁,並且持續到成年,並在成年後於環境中充滿不安全與不信任感。這即是許多成年人身心痛苦背後的「童年創傷」。

 

或許接收者會有個疑問,對方何以說話要如此苛薄?其實每個情緒背後多帶著傷,特別是憤怒與厭惡或憎恨的情緒。

歸根究柢,這些言行其實正訴說著對方內在所排斥的自己,這也是為何這些人用言語或行動表現嫌惡的原因,因為他們在過去的關係中也曾被這樣苛薄的對待,這些傷害、勒索、批評、貶低的言語和情緒暴力也內化成為他們對自己的觀感,他們也討厭著某一部份的自己,並將這個部分壓抑起來,而當身邊有人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或狀態時便會勾起他們痛苦的經歷,為了避免痛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再用刻薄的方式挑剔旁人,如同當初挑剔自己的人一樣

 

當我們發覺到對方的刻薄可能來自她也是帶著傷在活著,我們便能有所覺察,我們可以將對方的情緒課題與自己分離,並提醒自己不再重蹈對方的覆轍,不再複製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所愛的人。

因為「關係中的挑剔不會讓聽者變得更好或更愛你,只會讓他們停止愛自己。


*如果你是接收者,請把責任還給對方。

*如果你是行為人,請重新認為那個受傷的自己。


#終止創傷的傳遞

#愛回受傷的自己


撰文:許韡礪諮商心理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韡礪 諮商心理師 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一個能讓您卸下來自社會的盔甲、回歸純粹自我的心靈空間。 透過專業談話,探索與整理您心理的各式困擾。 讓我們共同聆聽您內在的呼喚,停止自我內耗, 給疲憊、混沌的自己一個安頓身心的機會。
2024/12/13
本文探討「跳脫舒適圈」的觀念,質疑其絕對性,指出許多人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機與困擾。強調人生並無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生存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透過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長的道路有千百種選擇,而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2024/12/13
本文探討「跳脫舒適圈」的觀念,質疑其絕對性,指出許多人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機與困擾。強調人生並無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生存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透過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長的道路有千百種選擇,而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2024/12/05
在日常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而我們如何在這份壓力中找到心靈的寧靜成為一大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允許與內心的平靜,並反思了我們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所失去的自我。唯有無條件的自愛,方能填補內心的空虛,尋得真正的心靈安適。
2024/12/05
在日常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而我們如何在這份壓力中找到心靈的寧靜成為一大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允許與內心的平靜,並反思了我們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所失去的自我。唯有無條件的自愛,方能填補內心的空虛,尋得真正的心靈安適。
2024/12/03
在這篇文章中,心理師許韡礪分享了個人面對情緒和壓力的體會,探討「過度辯證效應」對我們行為的影響。他強調了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呼籲人們應回想自己最初設定目標的初衷。文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重新連結與目標之間的關係,並找到真正的動力,以克服拖延和生活中的壓力。
Thumbnail
2024/12/03
在這篇文章中,心理師許韡礪分享了個人面對情緒和壓力的體會,探討「過度辯證效應」對我們行為的影響。他強調了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呼籲人們應回想自己最初設定目標的初衷。文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重新連結與目標之間的關係,並找到真正的動力,以克服拖延和生活中的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情緒勒索的定義: 情緒勒索是一種不良的相處模式,透過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威脅、施壓 讓生命中重要人內心感到挫敗、罪惡、恐懼、羞愧等等情緒 以達到目的 情緒勒索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也就是家人或是情侶之間
Thumbnail
情緒勒索的定義: 情緒勒索是一種不良的相處模式,透過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威脅、施壓 讓生命中重要人內心感到挫敗、罪惡、恐懼、羞愧等等情緒 以達到目的 情緒勒索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也就是家人或是情侶之間
Thumbnail
長期與勒索者共處,被情緒勒索者的心理健康將出現問題,自尊和自信都將被侵蝕殆盡,甚至可能相信對方沒問題,「自己才有問題」。
Thumbnail
長期與勒索者共處,被情緒勒索者的心理健康將出現問題,自尊和自信都將被侵蝕殆盡,甚至可能相信對方沒問題,「自己才有問題」。
Thumbnail
一切都是從「關係」開始 我從我小時候開始寫起,寫到了我的初中、高中再到大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所描述的內容,其實都是在圍繞著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甚麼呢?就是「關係」。 不論是之前寫到有關於我的愛情也好,學校也擺,或是目前在寫我的原生家庭,裡面所呈現的,都是在圍繞著這個主題去引伸或是發展。
Thumbnail
一切都是從「關係」開始 我從我小時候開始寫起,寫到了我的初中、高中再到大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所描述的內容,其實都是在圍繞著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甚麼呢?就是「關係」。 不論是之前寫到有關於我的愛情也好,學校也擺,或是目前在寫我的原生家庭,裡面所呈現的,都是在圍繞著這個主題去引伸或是發展。
Thumbnail
我不答應的話會怎麼樣嗎.... 這種狀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有可能發生,無論家庭、伴侶、朋友、職場。只要是有人際關係的狀況都一定深受其擾,我們不一定能夠完全忽略這種情緒上的困擾,甚至很有可能被深深影響。那,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Thumbnail
我不答應的話會怎麼樣嗎.... 這種狀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有可能發生,無論家庭、伴侶、朋友、職場。只要是有人際關係的狀況都一定深受其擾,我們不一定能夠完全忽略這種情緒上的困擾,甚至很有可能被深深影響。那,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沒有辦法單向成立的 #何謂情緒勒索 現代人經常在關係中因為受到「情緒勒索」而感到痛苦,但甚麼是情緒勒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情感關係試圖控制對方的情緒,舉例:「我是為你好,你不聽會後悔。」、「不用不高興,你以後會感謝我。」還有「我是你的誰誰誰,你就不能陪我……」。 不管是朋友、同事主管、家人還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沒有辦法單向成立的 #何謂情緒勒索 現代人經常在關係中因為受到「情緒勒索」而感到痛苦,但甚麼是情緒勒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情感關係試圖控制對方的情緒,舉例:「我是為你好,你不聽會後悔。」、「不用不高興,你以後會感謝我。」還有「我是你的誰誰誰,你就不能陪我……」。 不管是朋友、同事主管、家人還
Thumbnail
「我會這樣都是你害的」、「我的不開心都是你引起的」、「我的不安與焦慮都是你造成的」,這其實是一種我們很慣用的自我安慰手法,就像刺蝟一樣,我們用這樣帶刺的話語保護了自己,但我們也將決定情緒的開關交到了別人手上,同時更失去了自我成長的可能。
Thumbnail
「我會這樣都是你害的」、「我的不開心都是你引起的」、「我的不安與焦慮都是你造成的」,這其實是一種我們很慣用的自我安慰手法,就像刺蝟一樣,我們用這樣帶刺的話語保護了自己,但我們也將決定情緒的開關交到了別人手上,同時更失去了自我成長的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