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理想中的自己愈靠近,便會愈快樂。」
蔡康永在某次受邀的播客上,分享過一句類似這樣的話語。論醍醐灌頂又未及,不過確實讓已打算離職的自己內觀得更加清晰,工作不愉悅某部分原因,來自於我已經離理想中的自己愈來愈遠。
上一份工作如同過了幾個月的萬聖節,角色扮演一位機器人。日復日做著毫無個人成就感可言的工作;無止境的加班,每晚十點才吃上晚飯,累到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在沙發睡上一個小時才充飽去淋浴的電。翌日起床梳洗準備,踏上上班路長途跋涉,開始在辦公室待上十個小時。無限循環,好不生趣。
那段時間僅存的Me Time,是在上班路上和加班後返家的計程車裡,開消噪模式聽自己喜歡的歌;或是午飯時間,特地不約上同事或朋友,而是自己城市漫步,走到一家符合當天胃口的店裡坐下,放空等待、放空進食。
猶記得兩段被工作佔據到極致,自己需要主動與其隔絕的記憶。
第一次是午後,當天的工作壓力實在過大,午餐前上司交代的待辦事項繁多且混亂,以至於平日最喜歡吃的餃子也覺得不美味了。我囫圇吞棗完走出店鋪,到一張長椅前坐下,調好十分鐘的鬧鐘,讓自己閉眼放空,讓腦袋閉嘴。第二次是夜裡,加班後的九點多,我離開辦公室後,雖急著回家,卻先到對面的服飾店逛個四五圈,讓自己的思路不再被工作塞滿,淨化自己的腦袋。
工作佔據了生活,Me Time並非被壓縮,而是完全被剝奪,這完全不是理想中的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個狀況時,它儼然已成為一個問題。那段時間,從身旁親近的家人口中回饋,除了肉眼可見的疲累,我的話語中散發著一種世界很灰暗的口吻。缺乏獨處時間,外加長期睡眠不足,我只是一個空洞的靈魂,每日在地鐵站和辦公室裡行屍走肉。我已無力把日子過得有趣,我已經在漸漸中失去自己。
於是我辭職了。
理想的生活與自己是甚麼模樣?
數個月裡,我直觀地感受到與工作的種種不合,自己若是一個三角體,那份工作便一直要自我填入一個正方形的坑裡。與其苟延殘喘,讓千瘡百孔的自己無意間割傷身邊最親近的人(因為 “Hurt People hurt people"),不如一刀兩斷,重整自己的步伐,讓新的工作融入自己的理想生活,更重要的是成就理想中的自己。
理想的生活,是能夠與家人及密友擁有許多段難忘且美好的回憶;是有一份保留Me Time、又可發揮個人成就感的工作。理想的自己,是能夠身心均健康、保有有趣的靈魂;是在喜歡的正職上發光發熱,又能在閒暇時分以文字為生。
明天便是離職後的半個月紀念,反思過去的半個月,自己的生活稍充實又鬆弛。未來的日子裡,自己需要為其增添幾份緊繃感。把生活想像成一根像筋,收放自如、鬆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