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為什麼漢尼拔遠征是一場軍事冒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漢尼拔對羅馬發動戰爭之時,迦太基的勝算就是相對渺茫的。

這並不是說,此時的迦太基很弱。在漢尼拔一族於伊比利半島的功業下,迦太基既富庶,又彌補了陸軍不強的缺陷。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9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近東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98會員
904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4/30
圍城剛開始,十字軍的進展意外順利。 他們成功地封鎖住了安條克的城外西北部的區域。 在這段時間前後,安條克周圍的衛星要塞,一座又一座地淪陷於十字軍之手。 而最重要的勝利,莫過於他們奪下了沿海港口,聖西蒙(St. Simeon)。從這裡,十字軍貧弱的補給,總算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管道。 透過聖西
Thumbnail
2025/04/30
圍城剛開始,十字軍的進展意外順利。 他們成功地封鎖住了安條克的城外西北部的區域。 在這段時間前後,安條克周圍的衛星要塞,一座又一座地淪陷於十字軍之手。 而最重要的勝利,莫過於他們奪下了沿海港口,聖西蒙(St. Simeon)。從這裡,十字軍貧弱的補給,總算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管道。 透過聖西
Thumbnail
2025/04/29
在上帝的庇佑下,十字軍本該是無所畏懼的。但當他們行軍到安條克時,卻必定抽了口涼氣: 世間究竟有誰能打下這麼堅固的城池呢? 安條克坐落於兩座崎嶇的山峰腳下,由總長超過五公里的城牆保護著。城牆有兩公尺厚,二十公尺高。一個拉丁人記錄道,整座城牆由巨石所造,並且塔樓多達三百六十座。圍繞著城市的奧隆特
Thumbnail
2025/04/29
在上帝的庇佑下,十字軍本該是無所畏懼的。但當他們行軍到安條克時,卻必定抽了口涼氣: 世間究竟有誰能打下這麼堅固的城池呢? 安條克坐落於兩座崎嶇的山峰腳下,由總長超過五公里的城牆保護著。城牆有兩公尺厚,二十公尺高。一個拉丁人記錄道,整座城牆由巨石所造,並且塔樓多達三百六十座。圍繞著城市的奧隆特
Thumbnail
2025/04/27
當第一次十字軍高歌猛進時,他們激昂的情緒或許也開始掙脫了控制。一場褻瀆整場十字軍精神的不祥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十字軍的長劍上,濺上了十字軍同袍的鮮血。 這場不幸事件規模不大,也不過是幾個人死傷的衝突而已。但它侮蔑了整場十字軍自己深信的精神:悔罪朝聖的基督大軍。這也透露出十字軍運動參與者心態的矛
Thumbnail
2025/04/27
當第一次十字軍高歌猛進時,他們激昂的情緒或許也開始掙脫了控制。一場褻瀆整場十字軍精神的不祥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十字軍的長劍上,濺上了十字軍同袍的鮮血。 這場不幸事件規模不大,也不過是幾個人死傷的衝突而已。但它侮蔑了整場十字軍自己深信的精神:悔罪朝聖的基督大軍。這也透露出十字軍運動參與者心態的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說到歷史上的反派,有個曲折複雜的案例:迦太基。 迦太基共和國在最後五十年,苦受於北非的柏柏人王國,努米底亞的侵略。 努米底亞人本來經常是迦太基的附庸 or 同盟。但在迦太基慘敗給羅馬後,羅馬在條約中把迦太基占走的土地還給了努米底亞。 於是局勢倒轉:努米底亞成為新興的區域強國,迦太基則是被羅
Thumbnail
說到歷史上的反派,有個曲折複雜的案例:迦太基。 迦太基共和國在最後五十年,苦受於北非的柏柏人王國,努米底亞的侵略。 努米底亞人本來經常是迦太基的附庸 or 同盟。但在迦太基慘敗給羅馬後,羅馬在條約中把迦太基占走的土地還給了努米底亞。 於是局勢倒轉:努米底亞成為新興的區域強國,迦太基則是被羅
Thumbnail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的漢尼拔由初期的大勝,到中間僵持,最後苦鬥落敗。導致這個過程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羅馬老將,獨裁官費邊(Quintus Fabius Maximus Verrucosus)的焦土戰術,在羅馬史上因為他,又叫費邊戰術。 面對野戰極其兇猛的漢尼拔軍,費邊選擇完全不與迦太基
Thumbnail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的漢尼拔由初期的大勝,到中間僵持,最後苦鬥落敗。導致這個過程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羅馬老將,獨裁官費邊(Quintus Fabius Maximus Verrucosus)的焦土戰術,在羅馬史上因為他,又叫費邊戰術。 面對野戰極其兇猛的漢尼拔軍,費邊選擇完全不與迦太基
Thumbnail
在公元前216年,在坎尼(Cannae),迦太基與羅馬發生了場堪稱歷史轉捩點的大戰。 此戰本來羅馬有絕對優勢。他們在自家主場,數量遠比對手多(八萬餘對五萬),組織訓練應也比迦太基好。但羅馬軍最後,卻在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手下,以「全滅」作結。 這可不是文學筆法,幾乎是真正意義的全滅。五萬-七萬人直
Thumbnail
在公元前216年,在坎尼(Cannae),迦太基與羅馬發生了場堪稱歷史轉捩點的大戰。 此戰本來羅馬有絕對優勢。他們在自家主場,數量遠比對手多(八萬餘對五萬),組織訓練應也比迦太基好。但羅馬軍最後,卻在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手下,以「全滅」作結。 這可不是文學筆法,幾乎是真正意義的全滅。五萬-七萬人直
Thumbnail
從古典時代以來,「漢尼拔是因為本國杯葛才輸給羅馬的」,一直是很有影響力的說法。 這個講法有史料根據,但卻不是事實。 史料根據有二。首先,是許多材料積極刻畫一個叫做「大漢諾」(Hanno the Great)的反戰派兼資深迦太基菁英。再來,則是漢尼拔在戰爭末期自己的抱怨:母國從未給我大力支援。
Thumbnail
從古典時代以來,「漢尼拔是因為本國杯葛才輸給羅馬的」,一直是很有影響力的說法。 這個講法有史料根據,但卻不是事實。 史料根據有二。首先,是許多材料積極刻畫一個叫做「大漢諾」(Hanno the Great)的反戰派兼資深迦太基菁英。再來,則是漢尼拔在戰爭末期自己的抱怨:母國從未給我大力支援。
Thumbnail
當漢尼拔對羅馬發動戰爭之時,迦太基的勝算就是相對渺茫的。 這並不是說,此時的迦太基很弱。在漢尼拔一族於伊比利半島的功業下,迦太基既富庶,又彌補了陸軍不強的缺陷。 然而,此時羅馬、迦太基形勢,已與第一次對決時大不相同。面對羅馬,迦太基有根本的弱點難以克服。 首先就是海軍。 迦太基的海軍遠近馳名
Thumbnail
當漢尼拔對羅馬發動戰爭之時,迦太基的勝算就是相對渺茫的。 這並不是說,此時的迦太基很弱。在漢尼拔一族於伊比利半島的功業下,迦太基既富庶,又彌補了陸軍不強的缺陷。 然而,此時羅馬、迦太基形勢,已與第一次對決時大不相同。面對羅馬,迦太基有根本的弱點難以克服。 首先就是海軍。 迦太基的海軍遠近馳名
Thumbnail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
Thumbnail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