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老師這本書《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我看一遍又在微讀平台上聽了一遍書。當上星期朱騏老師來靈感日日村上寫作課時,我大約是看了快一半,我也先寫了一篇[閱讀動機]。目前我自己努力在做日更,其實我也在把輸出這件事情當一個像閱讀習慣養成,但是沒有像閱讀這樣子做碎片化時間管理,只限自己在固定時間完成這件事。所以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全力去做,但是又覺得壓力如山時,就是告訴自己起床我只需要寫五分鐘就好了,可往往是一個鐘頭過去了,準備早餐時間到了必需要起身不能再寫。 所以我也會把平板跟鍵盤帶到公司去,邊吃早餐時邊寫。我也會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生一篇心得出來!不然真的一拖就又不了了知了!其實我沒有想要讓我的寫作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我只是想要把我的想法給表達出來,但如果我的想法能夠得到其人的認同,我也會很高興! 為什麼我想要輸出?換一個說法好了,為什麼我想要精進? 人總是會想要得到更多,因為有慾望驅使,所以會有求知慾。很開心我是很有求知慾也是很充滿好奇心的人!所以會想要學習更多,也想知道在我的刻意練習會得到什麼? 我在書裡看到一句:「精進;從成為群體裡最差的人開始」。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想法是:「是因為這樣子進步的幅度會比較大嗎?然後獲得的成就感會比較大嗎?」 好吧,是我想錯了!他這裡指的群體比較像是刻意去營造的一個交友圈,去營造一個你想要成為的朋友圈,然後在這個社交圈裡提升自我的價值。其實我自己已經在營造這樣子的社交圈了,就是參加靈感日日村!我現在都記得一句話:「一個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可以走的很遠。」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在成長了,每往前一步都是超出期待的! 看到書中的兩個問題,可以說是靈魂拷問了: 第一,你的終極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成為下一刻比上一刻還更好的自己。其實這答案太虛無縹緲了!我是真的想不來我的人生終極目標是什麼。說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是否又太局限自己?我相信每個人都一定會有某方面的目標,但是真的達到目標後,再來呢?是否就要放鬆耍廢,沒有目標的飄盪?可能這樣子的想法是很極端,但是值得好好地想想看。 第二,作為一個社會人,你要修煉一門什麼樣的手藝來立足?你擅長做什麼,以及你想做什麼? 這個我想到本職職業,但實在不喜歡本業,又想要轉移專業要怎麼辦?現在的斜槓青年不就是這樣子來的嗎!所以我讓自己多元地去接觸任何我能做的,有興趣及能力可及的就繼續往下發展。就像我喜歡閱讀,也在這條路上堅持了一段時間,看到了些成就。再來就是寫作了,雖然沒有像閱讀這樣子讓我得心應手,但是在堅持的底下,慢慢我也能夠打出較多的字數。所以就像作者自己當初在學習寫作一樣,除了記錄每天是否有做到外,還有字數的累積也是能看到成長的曲線。 其實為了精進自己,我也有試著去學寫感恩日記。可是我的內容並不是讓自己反思,而是讓自己能夠有正念的想法。到後來意識到自己應該要做的是每日覆盤,也就是每日反思。作者有說:「每天反思:痛苦+反思+行動=進步。」這件事半聖人的曾國藩也是這樣子來要求自己做這件事,然後把他每日所寫的拿去供親朋好友觀看,從別人的視角看自己,能夠抽離自己的立場來反思自己。我自己目前只能做到反思,但是公開發表,這個我還沒辦法做到! 「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一看到這句話,就想到郝哥—《致富覺察》裡面說的:「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我們不可能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 剛開始看到這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己覺察。但是要如何覺察?就是要自我反思。可是,一開頭一定不知道自己要反思什麼,因為「不知道」。又或者受到某件事情後,才會受到啟發。如果我們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每件事去做反思的話,說不定就是那某件事,自己就已經開始覺察了! 寫作是項技能,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做練習,這是無可厚非的! 並不是每件事都是天賦,都需要透過刻意練習去完成。就像我女兒在運動會前其實她不會跳繩,但是在運動會裡有一個跳繩接力是需要去完成,慢慢透過每天的練習,她學會了跳繩。雖然跳得不快,但是也能完成10個連跳!透過這件事情,我能夠告訴她什麼是刻意練習而成就某件事。 也期待我能夠刻意練習後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