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人生|你追求「確定性」,還是「可能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很喜歡的一個香港財經博主Spencer曾經說過一句話,令我受益匪淺,他說「聰明人追求確定性,高手追求可能性」。

沒有任何道路能讓你「平穩」一輩子

為什麼「可能性」比「確定性」更重要?

我認為整個華人社會都習慣追求「更保守」、「更確定性」的人生選擇。

所以你會習慣聽到「哪個科系出路更好?」、「哪個職業更高薪?」去左右自己的人生發展選擇,以此換來「看似更平穩」的未來。

我一直不認為,有任何道路能讓你平穩一輩子。

公司養你一輩子的「終身制」時代早已過去;生成式AI讓任何知識和技術壁壘不斷下降。未來只會越來越不確定。

唯一肯定的是,「環境一直不斷在改變」。

既然環境不斷在變,你應該追求更高的「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去選擇能讓你「未來的道路越走越寬」的選擇。


「確定性」會讓你的未來越走越窄,「可能性」才會讓道路越走越寬

「確定性」本身是一條「相對簡單」的道路。

之所以確定,是因為已經有「前人成功」的經驗。你只要「複製」,就有可能得到相同結果,省去了「獨自面對未知」的風險。

大多數人不願意承擔風險。

所以你可以想見,這條路一定是「充滿競爭」的路。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去吃已經有限的蛋糕。

比如,這幾年軟體工程師成為熱門職業,但隨著競爭者增加,加上 AI 技術的發展,這條道路變得越來越擁擠。

「可能性」是「比較艱難」的道路,代表你要嘗試「從未做過的事情」,或是「鮮少有人做過的事情」,因為缺乏經驗參考,你要獨自承擔風險。

但也因為競爭者少,只要你闖出一番天地,就能獨享一整片天空。

比如,自由接案、內容創作,都必須依靠個人探索。但一旦成功,回報遠超主流職涯,且競爭對手較少,能夠建立自己的獨特優勢。

因此《納瓦爾寶典》才會說,「選擇簡單的道路,未來會越來越難。選擇艱難的道路,未來會越來越簡單。」


利用「最小試錯成本」的時間段,去盡可能做「多元的嘗試」

年輕時,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擁有「最小的試錯成本」。

這個時間段壓力最小(父母還健康、尚未組建家庭、沒有高額負債),最需要盡可能提升「個人發展的可能性」。

然而,很多人都把這段時間「揮霍掉了」,浪費在睡懶覺、逛百貨、唱K,等到年紀更大,試錯成本更高的時候,才發現因為「責任壓力」變大,而無法輕易嘗試。

我認為,最好度過20幾歲階段的方法,就是把這段時間當作「探索期」,勇敢嘗試「困難的事情」,不用害怕出糗,因為社會對於剛起步的年輕人相對寬容。

以我為例,過去擔任商業分析師時,我主要接觸的是「理論與分析」,但我一直渴望「打造自己的產品」,親身體驗完整的銷售流程。

因此,我在業餘時間學習「數位產品開發」、「UI/UX 設計」。雖然當時看不見直接的回報,但當我決定成為「創作者」後,這些知識立即成為助力,幫助我建立自媒體,並運用在社群經營上。

因此,你也可以主動學習「本職工作以外」的技能,不斷拓寬「可能性」。

假如你的工作主要是「後台職能」(如數據分析、報告撰寫),可以嘗試學習「前台技能」(如行銷、社群經營),培養更全面的能力。

雖然大部分學習不會立即產生「可見的成果」,但它們會在未來的某個「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總結

不斷挑戰自我、持續累積多元經驗的人,比起只依賴單一過往經歷的人,更具備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優勢。

因為在面對未知時,這些人能運用各種技能與經驗,發揮「跨領域整合能力」來適應變化。


更多【職涯發展】、【人生思考】等精彩內容,都在我的新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歡迎點擊了解更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4會員
163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4/10
在寫作之前,我是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分析師,大學和碩士都是讀的「商學院」,我也不曾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對「寫作」有超乎尋常的熱情。 可以說,2023年之前的我,覺得「寫作」就像是來自「另一個銀河世界」的生物,此生都不會跟我產生任何連結。那麼,寫作為何會找上我?或者說,我為什麼會發現寫作的樂趣呢?
Thumbnail
2025/04/10
在寫作之前,我是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分析師,大學和碩士都是讀的「商學院」,我也不曾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對「寫作」有超乎尋常的熱情。 可以說,2023年之前的我,覺得「寫作」就像是來自「另一個銀河世界」的生物,此生都不會跟我產生任何連結。那麼,寫作為何會找上我?或者說,我為什麼會發現寫作的樂趣呢?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1/13
把握時機比努力更重要!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掌握優質資訊來源,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搶先一步抓住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
Thumbnail
2025/01/13
把握時機比努力更重要!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掌握優質資訊來源,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搶先一步抓住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以前的自己總是希望任何事情都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如此才能帶給我安定感。不過自己不斷去尋求一種確定性卻帶給自己更多的焦慮和痛苦。或許是自己需要安全感、掌握感還有減少恐懼,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預測或是確定,使得我越是追求,越是挫折和失望。 近期的自己能慢慢接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以前的自己總是希望任何事情都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如此才能帶給我安定感。不過自己不斷去尋求一種確定性卻帶給自己更多的焦慮和痛苦。或許是自己需要安全感、掌握感還有減少恐懼,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預測或是確定,使得我越是追求,越是挫折和失望。 近期的自己能慢慢接
Thumbnail
每天細微的選擇,才會造就我們最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每天細微的選擇,才會造就我們最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完美計畫才能達到理想職涯」 關於職涯規劃,你可能會這麼以為 「先行動吧!」職涯諮詢師說
Thumbnail
「完美計畫才能達到理想職涯」 關於職涯規劃,你可能會這麼以為 「先行動吧!」職涯諮詢師說
Thumbnail
不要相信那些成功人士所講的成功之道,因為那不是真正的事實。當然我相信那些知名的典範人士不是要故意騙你的,而是他們被自己騙了。 他們回顧過往的人生時,會以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自己多有規劃,自己多有遠見,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們完全忽略掉了當時有多少的偶然,多少的機運,更有數不清的貴人,才幸運的有了今天
Thumbnail
不要相信那些成功人士所講的成功之道,因為那不是真正的事實。當然我相信那些知名的典範人士不是要故意騙你的,而是他們被自己騙了。 他們回顧過往的人生時,會以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自己多有規劃,自己多有遠見,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們完全忽略掉了當時有多少的偶然,多少的機運,更有數不清的貴人,才幸運的有了今天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Thumbnail
本篇是分享自己從大學畢業這四年來所摸索出的職涯探索心法,希望可以給還在職涯探索的新鮮人們參考。
Thumbnail
本篇是分享自己從大學畢業這四年來所摸索出的職涯探索心法,希望可以給還在職涯探索的新鮮人們參考。
Thumbnail
《別傻了,數位世代中職涯規劃的觀念誤區》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近幾年因為數位時代來臨,跟以往相比之下,有更多的學生畢業後感覺難以學以致用,也有許多工作一段時間後想轉職的人,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惆悵。也因此「 #職涯規劃 」這個名詞越來越火紅,有人告訴你如
Thumbnail
《別傻了,數位世代中職涯規劃的觀念誤區》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近幾年因為數位時代來臨,跟以往相比之下,有更多的學生畢業後感覺難以學以致用,也有許多工作一段時間後想轉職的人,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惆悵。也因此「 #職涯規劃 」這個名詞越來越火紅,有人告訴你如
Thumbnail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Thumbnail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