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數位世代中職涯規劃的觀念誤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別傻了,數位世代中職涯規劃的觀念誤區》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近幾年因為數位時代來臨,跟以往相比之下,有更多的學生畢業後感覺難以學以致用,也有許多工作一段時間後想轉職的人,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惆悵。也因此「 #職涯規劃 」這個名詞越來越火紅,有人告訴你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有人要你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甚至還有不少因應職涯規劃而出現的理論,看似神奇但又帶著迷惑。

「沒有方向的原因是因為不敢面對」
筆者讀大學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場惡夢,哪有什麼職涯規劃可以尋求幫助,要是讀到自己不適合的科系,硬著頭皮也得撐到大四拿個同等學歷。就算在校成績不錯的男同學,還要面對先當兵個ㄧ到兩年,再從新進入職場開始真正就業挑戰,所謂的職涯發展或規劃,也就是找到合適的公司,努力融入團體後,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機會,然後撐到退休或更提前轉職。

但是現在的”Z世代”不同,他們的父母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而整個教育體系也從廢除聯考、當兵縮短,以及學校教育內容多元化,有了明顯的不同就業認知。也因此這時就算一堆師長、實習的業師,還是外面那些職涯大師,其實自己都不一定癑完全了解,到底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在職涯的下一步適合什麼。

也因此常常我們會看到很多的概念,你放在事業有成的人身上可能還行,放在離經叛道但才華洋溢的人身上根本不合邏輯,而有的說法更是那些沒有經歷過如同海軍陸戰隊的“天堂路”而幻想出來的理論。這裡筆者就分享一下自己在大學教書時,和接觸許多年輕的轉職者及失業者後,了解的四大職涯觀念誤區。

一、順從自己的興趣發展
在數位時代中,訊息普及化讓多數人所喜歡的和有興趣的事,反而越來越相似而且淺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大學生因為從小就看YouTube,於是就覺得很有興趣成為網紅,想靠拍片開箱和搞笑,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夢想工作,然後大批沒有內容和流量的影片,與創作者就被鼓勵進入了職場。但關鍵根本不是興趣成為工作,而是就算興趣也要能做到專業才適合當工作,而不只是順從慾望。

二、多嘗試找到自己的機會
說實在,那種一天到晚要別人多嘗試,自己卻堅守原則不改變的人可多了,當你一直在當實驗白老鼠,一下嘗試經營自己品牌、一下斜槓,然後好想忙的樂不可支的時候,那些抓住僅有的機會,一直努力不懈的人,他的職涯其實已經上了軌道。甚至有些時候叫你多嘗試的人,早就知道有些機會不真實,但他為了展現出能夠「支持」你的願望,而讓你走了冤枉路。

三、鼓勵不斷學習更多知識
坦白說,真正有野心和想法的人,並不是等待別人鼓勵才去學習,以筆者後來在職場讀了政大和世新的碩專班,都不是誰鼓勵才去做,而是本來就想好,要填補自己在大學沒有學到行銷與廣告公關專業知識的遺憾,因為就算實務經驗再多,除非你自己想學習,而當有人一直鼓勵多唸書時,他不是想賺你學費就是想展示自己的知識優越感。

四、多用職涯理論幫自己分析
說實在,職涯理論沒有不對,但就像DISC有人做出來就是感覺不對勁,然後又發明了兩層式的內外差異,或是有人說可以用短中長期的專案方式來規劃,甚是自我內在心理探索⋯但我們發現數位時代最大的影響,就是許多人早已被那些星座、分類方式、職涯理論給搞得一頭霧水,線上諮詢、理論分析、同儕評論建議,但就是不問問自己,難道沒有這些理論,職涯就會一塌糊塗嗎?

「方向一直都在,但只有往前走才會上路」
曾經筆者在上人力資源課上時候,有一位從事獵人頭公司高階顧問舉手問老師,那些職涯發展與評量的基準,有沒更有效的避免選才與求職上的落差,那位在業界擔任上市公司高管的老師說了一句:「你去問問這個人平常有沒有參加同業交流的協會或是商務社團,要是都沒有再問問那個人有沒有EMBA同學,要是都沒有就要小心了」

那時多數人都是笑笑就過去,但多年後才發現,職業球員專業能力與成功中有太多時候,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往前走,然後堅持下去,但是職涯發展中更多的是人際互動、當大家都站在起跑點時,看到的只有競爭者,而只有都達到階段性目標的人,才能看到自己的歷程後給需要的人建議。但每天都在交際應酬,尋找人脈與認同的人,其實很容易被真正專業人士看破手腳的。

職涯發展不只是爬山或是游泳,有人想慢慢走看風景,有人想把競爭者從創業之路趕出賽道,但不論是什麼,正準備進入職場的最需要的不是一堆建議或是評論,而是相信自己,然後開始前進存活下去,或許生命自然會找到出口,或是死巷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王教授的文字格子趣的沙龍
0會員
14內容數
2021/07/25
《訂閱制是餐飲業的救命藥嗎?》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在疫情已經持續至今仍需要時間解禁,才能恢復消費者常態性店內用餐的情況下,不少餐飲業品牌除了外帶外送的服務外,更加入了包含折扣優惠、升級餐飲內容等方式吸引客人上門。而其中又以過去中高價位的業者,因為價格差異大,品牌形象也較佳的情況下
Thumbnail
2021/07/25
《訂閱制是餐飲業的救命藥嗎?》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在疫情已經持續至今仍需要時間解禁,才能恢復消費者常態性店內用餐的情況下,不少餐飲業品牌除了外帶外送的服務外,更加入了包含折扣優惠、升級餐飲內容等方式吸引客人上門。而其中又以過去中高價位的業者,因為價格差異大,品牌形象也較佳的情況下
Thumbnail
2021/07/25
《效益不彰的數位轉型政策在疫情中顯出問題》 筆者:品牌再造學院院長 王福闓 在去年因為全台國民的努力下,雖然許多國家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們國內相對來說直接的衝擊可以說是相對較少。而當時依然在有疫情威脅的影響下,不少政府政策的更著重在協助像是中小企業、商圈甚至觀光工廠轉型的項目。若是算上這幾年
Thumbnail
2021/07/25
《效益不彰的數位轉型政策在疫情中顯出問題》 筆者:品牌再造學院院長 王福闓 在去年因為全台國民的努力下,雖然許多國家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們國內相對來說直接的衝擊可以說是相對較少。而當時依然在有疫情威脅的影響下,不少政府政策的更著重在協助像是中小企業、商圈甚至觀光工廠轉型的項目。若是算上這幾年
Thumbnail
2021/07/25
《搶商機!餐飲業進入冷凍食品市場的四個步驟》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這次的疫情在連續延後解除三級警戒後,許多業者已經面臨再不尋找新的商機,就可能準備關店甚至倒閉的時刻。不論像是上市櫃公司中的王品、瓦城、晶華、雲品等集團,都快速的提出了包含外帶外送的做法,或是像是乾杯及典華集團推出訂閱
Thumbnail
2021/07/25
《搶商機!餐飲業進入冷凍食品市場的四個步驟》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這次的疫情在連續延後解除三級警戒後,許多業者已經面臨再不尋找新的商機,就可能準備關店甚至倒閉的時刻。不論像是上市櫃公司中的王品、瓦城、晶華、雲品等集團,都快速的提出了包含外帶外送的做法,或是像是乾杯及典華集團推出訂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小志在20多歲畢業之後,開始從事資訊相關工作,30歲左右,搭上了網路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順利轉換到網路相關工作,做過網站企劃、電商行銷...等工作內容。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過了40歲的他,進入了職涯轉折的思考點。
Thumbnail
小志在20多歲畢業之後,開始從事資訊相關工作,30歲左右,搭上了網路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順利轉換到網路相關工作,做過網站企劃、電商行銷...等工作內容。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過了40歲的他,進入了職涯轉折的思考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