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轉職要下很大的決心,一般人都不敢輕易踏出那一步。現在年輕人大都有斜槓事業,為了多存一點錢,除了正職之外身兼許多小專長,下班之後賺點外快,不無小補。
問起廖醫師轉職的心路歷程,他說有一次擔任義診的志工,協助安排許多台灣來的醫師到貧民區做義診,當時的他覺得能救人是一件很棒的事,因為那一次義診,打開他懸壺濟世的夢想。廖醫師四十五歲那年利用下班時間到中醫學校念書,幾年後拿到執照與文憑便在晚上看診,當信心建立了,也得到病人的信賴,廖醫師便提早退休,全心投入看診。廖醫師也加入慈善團體的人醫會,每年固定到海外義診,那是他最熱愛的使命,而且樂此不疲。廖醫師說,人生所求不多,最好的生命禮物就是病人臉上的笑容。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夢想很貧瘠也很脆弱,只要遇到困難,或是不願意離開舒適圈,就會與曾經的夢想漸行漸遠,渾渾噩噩到生命終了。就像老智者說,發心很容易,持恆剎那很困難,每個人都能輕易發出一念善,要堅持下去卻不是簡單的事。廖醫師的轉職對自己的家庭產生不小的變化,自己的心理素質要夠堅強才能面對,加上對生命的熱愛,想要為病人拔苦的初衷,這一切都是讓廖醫師無懼改變、無畏艱難攀上夢想的高峰的關鍵因素。
如果我們年輕時有一念善萌芽,有一股濟弱扶貧的心意,礙於當時艱苦的環境不允許,而對比現今,倘若我們已經夠強大,也能應付生活所需,不妨讓心中的善念抽長,走一條與汲汲營生不同的跑道。人生酬業之餘也要修福,修來的都是自己的,不修口袋空空,屆時來去一場空,要福沒有、要德沒有、要人緣也沒有。
#自度度人
#修善修福
#志為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