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陳媽媽,冠狀動脈繞道術後,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出院後接受心臟復健兩個月,如期回到術前良好的體能狀況,同時家庭支持度良好,全程陪伴及參與這段歷程。
但是那一天,他說現在仍經常在想到自己的疾病時,就會因爲太過憂鬱而忍不住潸然淚下。
身為一個對別人和自己的情緒高度敏感的人,我十分熟悉這種憂鬱時的無能為力,稱不上憂鬱症,但一樣的是感受到憂鬱像圍繞在周遭的空氣,填滿全身毛細孔,汰換掉本該有的氧氣而慢慢窒息。
根據近十年的研究統計,心臟手術後有憂鬱傾向的比例大約在15%到47%之間,甚至約有50%的患者在術後一年仍持續有不同程度的憂鬱症狀。聽起來是個不能忽視的議題,但試想如果是身邊的人碰到這樣的困境,你真的知道怎麼陪伴嗎?
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裡有段描述憂鬱的故事,站在主角的角度來看,就像身邊的光源一點一滴熄滅,直到完全黑暗,伸手不見五指;也像是下大雨的時候站在沒有遮蔽的地方,全身溼透,心裡會有一個聲音持續在尖叫,而且你不知道雨什麼時候會停...
很可憐吧?
對,在那個當下真的很慘
不能說是專家,但長期跟憂鬱的性格打交道,我倒是有一些心得:
不要把他推開
有些人會趕緊說:
「去」看身心科!
「去」把生活填滿
「去」找心理諮商
「去」看電影按摩吃大餐
但相信我,在那個當下只會覺得被推開
不要叫他趕快振作起來(至少不是現在)
憂鬱的襲擊是一視同仁的,不論外顯條件看起來好或不好,常常有人會開始講述更悲慘的人生故事,希望我對自己的狀態心懷感恩,進而振作起來。也會有人要我想想該負擔的責任,家人小孩家裡的貓⋯⋯
我是不知道别人怎麼樣,至少對我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
你會好起來的
所以?How?
明確具體的mapping 比陳述最後的烏托邦有用,不過前提是你要知道路!
「孩子的世界雖然是歡樂的,卻很貧乏。追求貧乏的歡樂將使人變得平庸,因為淺薄的土壤長不出參天的樹。那能深深地根植於現實大地的人,才能接近太陽」
— 鐘穎。故事裡的心理學
人生除了歡喜之外,還會有憂鬱焦慮不安忿忿不平等等等等,就像陽光普照的地方也會有陰暗的縫隙,我到現在還是痛恨憂鬱來襲的感覺,過去的經驗也沒有讓我無所畏懼面對下一次看不到亮光,唯一正面的影響就是碰到別人進入這個狀態時,我知道如何陪伴。
就像是這個病人
#從你的世界路過
照片是幾年前去考潛水証照時拍的,後來就沒再去潛過。對我來說潛水和憂鬱來襲時有類似的感覺,就是那種全身被包圍無處遁逃。
而你只剩自己
雖說身邊的人(教練)離你很近可以幫忙,卻是隔著水牆也觸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