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婦女躺在床上,她的先生坐在床邊。病人有時很有精神,有時則昏昏欲睡。她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需長期服用類固醇,這次因為食道癌復發住院,面對兩種疾病長期的折磨,她很憂鬱,先生也很沉悶,卻也故作堅強,時不時給予鼓勵。
" 妳要多看開一點啊,這樣才會有正能量 ~ "
" 多往正面的想,妳已經很幸福,癌症發現得早,治療很有效果。 "
" 妳看看,外面的世界很棒,我們快可以出院了。出院之後想去哪就去哪。"
病人聽著覺得很煩但也不忍心辜負先生的好意。但有一天,還是忍不住脫口而出
" 我很累 ! ! 你都不知道一直講,要我看開點,要我很正向思考,是很有壓力的事嗎 ? 我真的很累你知道嗎 ! ! "
" 可不可以不要再跟我說這些了,可不可以安靜,不要跟我說這些.. "
看著他們互動,讓我想起蘇打綠的歌 - 你在煩惱什麼
歌詞有這麼幾句:
" 沒有不會淡的疤 沒有不會好的傷 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你在憂鬱什麼啊 "
歌曲是藝術創作,常常帶有許多主觀的解釋。以前有學生告訴我,這首歌常被她朋友拿來安慰她,但她在鬱症期間,看著歌詞都感到絕望,也不好意思怪她朋友,最後覺得大家的安慰都是多餘的,因此更想封閉自己,斷絕親友關係的往來。
不一定是鬱症病人,在現代人身上也會有很多機會體驗被親友" 正向 "的鼓勵 ~ 其實,安慰是一件利他行為,是值得讚許的,進行鼓舞的人也沒有錯。不過,會不會對當事人來說,你的安慰反而是壓力,鼓勵變成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呢?
在進行安慰前,你已捕捉到對方的狀態,並想進行善意的回應以幫助對方離開陷入的困境,這是好的開始。可是在承接對方狀態還不足夠的時候再加上不小心將這些焦慮套進安慰的話裡,就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要省思,你是在將自己看到對方狀態的焦慮再拋回給對方,還是真的站在對方的立場給予安慰呢 ? 你認為是安慰,但效果對當事人而言則天壤之別呦
焦慮經常圍繞身邊
焦慮是人類一定會存有的情緒,而且很容易被察覺,有時甚至不知為何焦慮,但它和壓力一樣沒辦法與他人比較。如果是單純應付壓力出現的反應和狀態,基本上還不算構成焦慮症,例如: 期初就知道期末考會很難,學期開始你就 (會?) 用功讀書,這樣的壓力相對是件好事 (吧?)ker
不過,當焦慮成為長期又嚴重危害當事人的生活,造成極度擔心或害怕,並且這些情境所造成的反應,已經超過當事人的年齡或發展階段該有的常態時,導致功能受損甚至衍伸出其它對個體的健康傷害,那就要注意囉 ! !
依照DSM-5在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的分類有下列幾種:
-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 特定場所畏懼症(Agoraphobia)
-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 特定畏懼症(Specific phobia)
-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這些焦慮症的共通點,通常都會持續超過半年以上,光是時間就可以大致區分是否為日常壓力或擔憂。還有病人可能會因為害怕(Fear)而變換環境,像是搬家、離職、進而影響生活中的例行公事與社交。極端害怕和焦慮就是焦慮症的最大特色。
可是焦慮症類別的病人在害怕時,不只戰、逃、僵反應,還可能出現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呦(其它精神疾病也有可能伴隨恐慌發作,這裡只先針對焦慮症)。
恐慌發作是極度嚴重害怕的狀態,極可能出現" 這是突發危險 "的意念和" 需要立馬逃離 "的感受。另外焦慮症的核心元素,焦慮(Anxiety)是當事人覺得即將有危險時的感受,通常伴隨一些生理現象,像是肌肉緊繃、覺得自己快死掉、感覺有衝勁去面對未知的困境或危險。這時當事人很可能會逃離引起或升高焦慮症狀的情境。
鼓勵要直達對方內心
說話是藝術。鼓勵是一支箭,要直達當事人內心深處,不然充其量只是稱讚,而且一不小心,又可能變成精心包裝的情緒勒索。下面整理出鼓勵的幾項要點,協助大家參考練習:
- 站在對方角度看待所經歷的事。
- 感受對方在事件中經歷的感受、情緒或心情。
- 寧願陪伴也不要硬說話。
在這樣的概念下,你會發現,鼓勵是一種感受,不一定是語言的表達 ! !
先同理對方、看見對方的狀態,再針對情境、事件來整理自己給予對方的話。避免用自己的角度出發就成功一半了,也有人無法透過語言來鼓舞對方,那安靜的陪伴在一旁也是一種選擇。
不知道說什麼硬要說話就是在包裝自己的焦慮
鼓勵的精隨在誠實
專業助人者在面對當事人的困境與一辦大眾的安慰方式,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將經驗編織進一個連貫有意義的整體中,這就是訊息在對話中的本質。只是在沒有訓練的狀態下,難免會產生一種「期望或期待」,其實專業人士難免也會有...大家都是人嘛 ~
當看到朋友因自己的安慰變得好些,即使對方可能是演的,只要你不知道,心裡感覺也會變好;如果安慰無效,當期待的差距越來越大,對方越來越糟,無形中累積的焦慮又直接拋回給對方。
後續的發展往往變成,你覺得對方在情勒;可是當事人覺得,這就是我現在很真實的樣貌啊,如果在你面前我都不能好好傾訴,那好吧,下次我就不再開口了。當對話有一方停止開口,溝通就慢慢不存在了,也別忘了,專業人員在進行協助時也一樣耗能,如果還在練習的你,想要協助身邊生病的親友,給予陪伴,請提醒自己,有多少能量做多少事。比起胡亂答腔,靜靜的聽也是一種方式,或是陪同對方就醫,尋找心理資源也是一種支持呀。
就算糟如地獄,也陪你走一回
If your wings are broken, borrow mine, so yours can open too. Even if we can't find heaven, I'll walk through hell with you.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