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數位素養的小船,航向更平等的大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創辦人採訪。

過去實習的單位也和工會辦過活動,這次才會想到要採訪她。幸好今天英聽腦超長發揮,才能順利訪談。

家庭看護工甘苦誰人知?
「雖然我們是弱勢,但也是你們生活的一部分」:GNA家庭看護分享會
100談團隊和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訪談

100談團隊和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訪談

過去研究過移工議題,發現很多移工有苦說不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權益,也不懂台灣法律,所以就容易被雇主及仲介騙或威脅,不敢求助

另一部分也是近期台灣也不少戲劇甚至媒體逐漸開始重視移工權益,大眾普遍對移工的印象似乎業漸漸改觀。我們希望可以藉由媒體再現或是新聞的方式,來增加台灣人對移工的認識。因此希望舉辦一場能和移工議題結合的媒體素養活動。

Bonang 來自菲律賓,已經來台 11 年,現在的雇主是第四位雇主。第一位雇主沒有給她休假,且讓她照顧一大家子 14 口人,甚至還充當雇主孫子孫女的英文口說老師,讓她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後面的雇主則相當開明開放,除了支持她成立及運作工會,也都給予她適當的休假。

訪談過程中,有問到移工之間的交流關係、資訊接收、對於媒體中看到的移工形象有什麼看法,以及閱讀哪些媒體。

其實有些地方也不是完全聽懂,但整體來說,她覺得台灣都很友善,也不排斥和移工交流。她最欣賞台灣的就是健保制度,而且她與雇主都會分擔這筆費用,非常公平。

至於問到媒體時,她完全不理解,我也舉例了幾個台灣針對移工運作的媒體,例如四方報(已經停止運作)和移人等等,但她似乎都不曾聽聞。

除了以上客群特別明顯的媒體外,也有苦勞網這樣關注整體勞權的平台。

中央社也有推出印尼文版本,可能是考量到目前印尼是台灣最大的移工群體。

推薦5個台灣英文新聞,讓外國朋友更認識台灣!

前陣子讀了兩篇討論數位平權或是移民的媒體素養能力的論文,提到較弱的資訊能力或是媒體近用,如何邊緣化她們的社會處境。

Digital Literacy for Refuge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本篇文指出在英國的難民在數位平權上所受到的阻礙,並提出可能的解方。

疫情期間,各大學院將自己的課程發佈到網路上,數位學習勢不可擋地成為終生學習的必備,也被歐盟視為 8 項關鍵能力之一。

即便如此,仍有弱勢族群,例如英國的難民,很難透過數位方式提升自己。主要障礙包含不容易接觸電子設備或穩定網路、低收入或就業狀況不穩定、無從得知相關學習管道等等。

數位學習也讓一般學生可以更輕易地獲取資訊,包含線上課程或獲知活動訊息,甚至取得學分。但對弱勢族群來說,無法輕易取得電子產品和網路來接觸這些網路資源。

除了學習,數位素養能力也是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的一環,若缺乏數位應用能力,也無法完整地社會參與。

弱勢群體可能有數位學習障礙,進而削弱階級翻轉機會,形成惡性循環

弱勢群體可能有數位學習障礙,進而削弱階級翻轉機會,形成惡性循環

有些機構如東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開設了數位素養課程,希望降低進入大學的數位落差,並培養學生們融入數位社群的技能。課程架構範圍從最基礎的設備基本認識,到操作系統以及自身上網與資訊安全。

作者本身便是該計劃講師,文中除了問卷調查,也結合自身教學經歷給予意見。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步調,鼓勵程度好的學生協助同學,可以讓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更好。同時,透過數位教學工具,除了幫助課堂互動和學習成效外,更不難窺見數位工具可以很好地在各個層面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

數位包容:從數位近用到數位平權

本文解釋媒體近用到平權的脈絡。

媒體的使用權也可窺見知識落差,擁有較好資源的人,不僅更容易接觸到好的電子設備,也更容易獲取新的技術資訊。在數位平權上除了先天性的弱勢,如性別或所在地外,語言、教育、弱勢族群和年齡後天因素也可能導致數位使用落差。

若要促進整體社會的媒體近用和數位平等,整個社會需要提供完整的基礎建設,協助弭平先天與後天差距

媒體素養從最源頭的近用,到查找、評估、判讀,再到後端的產出,都是素養和數位包容的部分。

完整的媒體素養涵蓋了近用、接收到產製。

完整的媒體素養涵蓋了近用、接收到產製。

文中也以三項數位發展指標,點出國際間以默認數位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台灣在多項指標中,可以發現數位的基礎建設、研發與投資在國際間表現亮眼,但研究、教育以及隱私保護則遠遠落後。可見台灣整體社會對數位素養研究仍不夠重視。

不論是單純接收資訊,甚至能夠藉由媒體發表自己的聲音,在這個時代都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且也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知識和社會地位。

【澳洲社群禁令】青少年該不該使用社群平台?媒體近用權該是基本人權,但數位自由也要有數位自律

推廣媒體素養,不僅僅是為了提升人們抵抗假資訊的能力,更是希望藉由媒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是在心理層面,還是資訊接收與權利上的平等,都應成為數位時代的核心價值。唯有當每個人都能公平地使用數位資源,並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聲音,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包容與進步。

數位平權不是少數人的權利,而是每個人應得的基礎權利。這不僅攸關個體的知識與社會地位,也影響著整體社會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我們需要攜手努力,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參與的數位社會,讓科技真正成為縮小差距、凝聚共識的力量,而非進一步分化的工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0會員
191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3
政府限制媒體會削弱公眾獲取多角度資訊的權利,破壞民主基礎。數位治理可增強透明度與問責制。
Thumbnail
2025/04/23
政府限制媒體會削弱公眾獲取多角度資訊的權利,破壞民主基礎。數位治理可增強透明度與問責制。
Thumbnail
2025/01/21
近期決定離開待了兩年多的自主團隊,對身邊的人來說很吃驚。 其實這個決定也不是突如其來,一直猶豫也不捨,我在這裡有很多成就,創辦人其實也是不錯的夥伴,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立案正式化之後,可以掛個「共同創辦人」。 但我還有其它想完成的事情,也想成就自己。
Thumbnail
2025/01/21
近期決定離開待了兩年多的自主團隊,對身邊的人來說很吃驚。 其實這個決定也不是突如其來,一直猶豫也不捨,我在這裡有很多成就,創辦人其實也是不錯的夥伴,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立案正式化之後,可以掛個「共同創辦人」。 但我還有其它想完成的事情,也想成就自己。
Thumbnail
2025/01/19
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盛讚一番。
Thumbnail
2025/01/19
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盛讚一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創辦人採訪。 過去實習的單位也和工會辦過活動,這次才會想到要採訪她。幸好今天英聽腦超長發揮,才能順利訪談。
Thumbnail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創辦人採訪。 過去實習的單位也和工會辦過活動,這次才會想到要採訪她。幸好今天英聽腦超長發揮,才能順利訪談。
Thumbnail
2016年開始,我从越南遠赴台灣,作爲家裏最大的女孩子,最初我滿含期待,以爲會有好的工資待遇,好的住宿條件,以爲每個月可以寄錢回去補貼家用。但真的到來后才發現,超長工時、性侵虐待、仲介剝削,但因爲語言不通、地位太低,我們的痛苦長期不被人看到。 12月10日,台灣移工聯盟號召移工上街遊行,這是我第一
Thumbnail
2016年開始,我从越南遠赴台灣,作爲家裏最大的女孩子,最初我滿含期待,以爲會有好的工資待遇,好的住宿條件,以爲每個月可以寄錢回去補貼家用。但真的到來后才發現,超長工時、性侵虐待、仲介剝削,但因爲語言不通、地位太低,我們的痛苦長期不被人看到。 12月10日,台灣移工聯盟號召移工上街遊行,這是我第一
Thumbnail
近幾年,越來越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來到台灣,根據政府資料統計,在2019 年,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合計已近77萬人口,這當中還不包含中國大陸籍。看似包容友善的社會,依然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這篇文章將和大家一起討論移工問題,並像你們分享一部近期很熱門的台灣電視劇。
Thumbnail
近幾年,越來越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來到台灣,根據政府資料統計,在2019 年,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合計已近77萬人口,這當中還不包含中國大陸籍。看似包容友善的社會,依然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這篇文章將和大家一起討論移工問題,並像你們分享一部近期很熱門的台灣電視劇。
Thumbnail
1月16日下午,台灣移工聯盟(MENT)發起第十屆移工大遊行「我要自由轉換」,訴求廢除《就業服務法》第53條第4項「禁止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的規定。遊行約有5、600人參與,隊伍下午1點自台北車站出發,途經民進黨部,最終抵達勞動部。
Thumbnail
1月16日下午,台灣移工聯盟(MENT)發起第十屆移工大遊行「我要自由轉換」,訴求廢除《就業服務法》第53條第4項「禁止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的規定。遊行約有5、600人參與,隊伍下午1點自台北車站出發,途經民進黨部,最終抵達勞動部。
Thumbnail
近年移工團體大聲疾呼揭發個案狀況、爭取移工權利時,社會上不乏出現「貪心可惡」、「嫌少就滾回去」、「本勞薪水也很低」等聲浪......
Thumbnail
近年移工團體大聲疾呼揭發個案狀況、爭取移工權利時,社會上不乏出現「貪心可惡」、「嫌少就滾回去」、「本勞薪水也很低」等聲浪......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三年前我正逢人生的低潮期,對台灣護理工作的薪資、待遇、地位倍感失望,正巧人力銀行仲介通知我,加拿大有位台籍富商高薪聘請看護。雇主的母親因神經退化疾病臥床,需專人二十四小時照護,為避免語言溝通不良,他願以台灣護理人員薪資的三至四倍聘請台灣護士,而我的資歷正好符合。 照護工作採一天兩班制,工時長達十四
Thumbnail
三年前我正逢人生的低潮期,對台灣護理工作的薪資、待遇、地位倍感失望,正巧人力銀行仲介通知我,加拿大有位台籍富商高薪聘請看護。雇主的母親因神經退化疾病臥床,需專人二十四小時照護,為避免語言溝通不良,他願以台灣護理人員薪資的三至四倍聘請台灣護士,而我的資歷正好符合。 照護工作採一天兩班制,工時長達十四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台灣的合法移工分為三種:廠工、看護工和漁工。其中,人身安全和待遇最為不確定的是看護工,完全操之在雇主手上。
Thumbnail
台灣的合法移工分為三種:廠工、看護工和漁工。其中,人身安全和待遇最為不確定的是看護工,完全操之在雇主手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