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守則讓你懂得鼓舞他人又受人尊敬:《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我們時常會聽到有人稱讚某個孩子非常「優秀」,多半講的是這個孩子的學業成績,也顯示出社會普遍對於「優秀」的定義仍著眼於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成就。


但我們可曾想過,難道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可以稱之為「優秀」嗎?比如謙遜有禮,抑或是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其實都是更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也能幫助孩子在人際關係中贏得他人的尊敬及信賴。


《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的作者羅恩.克拉克曾經三度被美國總統接見,也被歐普拉的節目邀請訪問,並因為歐普拉的盛讚而讓書籍衝上暢銷排行榜,而書中所分享的「55條關鍵守則」都是致力於協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常規及高尚的人格特質,至於如何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則從來都不是主要目標,因為當一個人能展現積極的態度,並且真誠又自律時,相信能散發出感染他人的魅力,也同時能為自己帶來好人緣。


受讚美時,感謝為你付出的人」是守則第一條,也是讓我一開始閱讀就感到相當驚喜的部分。因為在過去的教育總是教導我們要學習謙虛,所以當他人稱讚自己的時候不能喜形於色,還要連忙否認甚至刻意貶低自己來表達其實並沒有對方所說的那麼優秀,即便欣然接受也只是道謝,但作者卻強調要感謝他人,不僅消弭了可能會被認為狂妄自大的疑慮,把鎂光燈順勢轉往他人的舉動更容易讓人感受到你的真誠而予以尊敬。


贏了不炫耀,輸了不發怒」是守則第五條,我想對於孩子而言是相對困難的,即便是成人也不容易做到,尤其作者提到輸的時候若是展現出自己其實也沒有認真的姿態,其實是非常令人惱怒的,也暴露了自己的弱點而不自知。作者希望孩子們學會的是凡事全力嘗試,也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更無須刻意誇讚自己顯而易見的才華,因為那只會令人反感罷了!


有人被懲罰時,不可以盯著他看」是守則第二十七條,也是我認為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應該要注意的禮貌,雖然好奇心驅使我們想盯著被處罰的人看,但我們應該具備同理心,想像倘若自己是那個被處罰的人,難道我們希望其他人也盯著我們看嗎?只要想到公開懲處所產生的羞辱與憤怒,就應該理解要避開目光,盡可能減少當事人內心的不快感受才是貼心的表現。


書中所列出的守則或許對於很多人而言是理所當然的準則,但在教學現場卻與我們預想的大相徑庭,若是不明確指出並給予引導規範,許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偏差,也似無頭蒼蠅般沒有依循的方法,而這本書提供了老師與家長明確的教養方向,也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去重新省思該如何與他人互動,並且學會鼓舞他人及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2/15
👍👍👍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1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2025/04/25
身為快小姐,我實在對於動作慢吞吞的人感到沒有耐性,但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快不起來,猶如樹懶一樣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放慢速度。 《慢先生快小姐》講的就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男女相遇,總覺得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在相處上也有所困難,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還是乾脆換一個人相處看看呢? 繪本中的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聽到有人稱讚某個孩子非常「優秀」,多半講的是這個孩子的學業成績,也顯示出社會普遍對於「優秀」的定義仍著眼於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成就。 但我們可曾想過,難道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可以稱之為「優秀」嗎?比如謙遜有禮,抑或是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其實都是更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也能幫助孩子在人際關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聽到有人稱讚某個孩子非常「優秀」,多半講的是這個孩子的學業成績,也顯示出社會普遍對於「優秀」的定義仍著眼於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成就。 但我們可曾想過,難道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可以稱之為「優秀」嗎?比如謙遜有禮,抑或是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其實都是更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也能幫助孩子在人際關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因為天生個性,以及後天的環境逐漸建立起往後的人格特質。所以在陪伴孩子時,教養的方式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若在與孩子相處時,運用正確的鼓勵行為,便有助於健全孩子的人格發展。 一個良好的鼓勵行為,對孩子的發展能夠產生無數的正向效果,例如: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Thumbnail
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因為天生個性,以及後天的環境逐漸建立起往後的人格特質。所以在陪伴孩子時,教養的方式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若在與孩子相處時,運用正確的鼓勵行為,便有助於健全孩子的人格發展。 一個良好的鼓勵行為,對孩子的發展能夠產生無數的正向效果,例如: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Thumbnail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Thumbnail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Thumbnail
前幾天通訊軟體的某群組看見有一位媽媽詢問大家:「若是有人稱讚我的小孩,到底要謙虛還是接受讚美?」
Thumbnail
前幾天通訊軟體的某群組看見有一位媽媽詢問大家:「若是有人稱讚我的小孩,到底要謙虛還是接受讚美?」
Thumbnail
有時候,你的誇獎可能不是資源,而是變成了孩子心中的標準了呀! 有沒有遇過一些孩子,明明很優秀了,你也說他很優秀了,但他還是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 怎麼回事? 當初,在你(或者他在意的師長)認可他時,是不是忘了問問:「那你怎麼看你自己呢?」 每個孩子都有他天真的解讀法,他有可能解讀成另外一個標準了呀。
Thumbnail
有時候,你的誇獎可能不是資源,而是變成了孩子心中的標準了呀! 有沒有遇過一些孩子,明明很優秀了,你也說他很優秀了,但他還是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 怎麼回事? 當初,在你(或者他在意的師長)認可他時,是不是忘了問問:「那你怎麼看你自己呢?」 每個孩子都有他天真的解讀法,他有可能解讀成另外一個標準了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