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尚芬哥爾操作
四
讓我們比較一下 W 系統和艾杜凱維茨的 1936 年的系統,從中可以見到兩類語言的語構差異,而不是兩個系統的差異。
兩個系統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因為正如蘭姆貝克語構演算 (Lambek Calculus) 實根據艾杜凱維茨的範疇語法 (categorial grammar) 發展出來,W 同樣是根據艾杜凱維茨的範疇語法發展出來。但 W 看似比艾杜凱維茨的範疇語法更簡潔暢順,原因不在兩個系統有重大的本質上的差異,差異來自上古漢語的語構與歐語 —— 如英語﹑德語或波蘭語 —— 的語構有很不一樣的結構。
有兩點是特別顯著的。
第一,歐語屬屈折語,句子成份的語構功能主要由屈折變化標示﹔上古漢語則屬非屈折語,或艾杜凱維茨口中的位序語,句子成份的語構功能由該成份的位置標示。
第二,上古漢語的句子成份的組成,就本書例句而言,完全按函子及其論元的關係排列,而且是按單元函子及其論元排列﹔歐語則按主謂語結構排列,當然亦可以進行函子/論元的分析,亦早有邏輯學家 (譬如卡芝米艾殊‧艾杜凱維茨/Kazimierz Ajdukiewicz)﹑數學家 (譬如尤阿希欽‧蘭姆貝克/Joachim Lambek) 及計算語言學家 (譬如馬克.史蒂德曼/Mark Steedman) 做了這方面的工作,但一般來說,由於歐語的句子成份基本按主謂語結構組合 —— 即主賓動語序,一個動詞往往被用作連結主語和賓語,那使得該動詞成為一個二元函子了 —— 做到單向推導是比較困難的。
__________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