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已經在外商擔任工程師工作將近20年,一口破英文外加臉皮厚,至今還沒被裁員。趁還沒真的被裁員前,寫一下個人的生存心得。
外商,顧名思義,就是外國人開的公司,免不了要跟不少外國人打交道。所以英文溝通能力變成一個硬傷。其實小弟從剛畢業起,就花了不少時間去英語補習班,但是不見起色,因此就算進了外商公司,也是持續線上英文課程好幾年,而且前期常去美國出差,好不容易勉強稍微聽得懂外國人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要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實說,我到現在還做不到,抱著反正我已經講了,聽不聽得懂是你家的事情的心態。但是I人心態的我,很多時候還是很羞愧地強裝鎮靜。這種狀況,自我安慰就變得非常重要,其實大部分外國人聽得懂你的意思,也很好心的幫忙引導,不過不可避免,還是有些外國人會欺負妳的英文表達,甚至故意說得飛快,當你的大腦還在翻譯上一句的時候,已經跳到好幾句以後了。這時候就是一直問,問到大家受不了為止。但是這個方法不適合在高層會議使用,小弟以前也用過錄音筆功能,回去慢慢聽,勤能補拙。
因為小弟是擔任工程師職務,工程能力就是主要工作需求,還好小弟對於實作以及解決問題還頗有自信,也是靠著硬實力,至今在公司還能占一席之地,對內對外都說得上話。外商在台灣開分公司,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台灣客人,所以連結外國人和台灣人的技術差異,就是這份工作的價值。這種狀況,就是持續學習新的技術,時刻警惕,對於任何事物保持學習開放的心態,不要先入為主的就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小弟接觸過許多系統廠的工程師,某些人抱持著這個不是我負責的範圍,就完全不碰。雖然說每個工程師都被指派一個領域的工作,但是一個系統這麼廣闊,難免領域跟領域中間會有一部分的灰色地帶,大家都不想碰,到底要怎麼合作呢? 小弟個人是好奇兼雞婆的個性,每種東西都想碰碰看。有人會說不小心碰到,就容易公親變事主,徒增麻煩。這樣想也不是沒道理,但是碰了就多學一點,學到了就是你的呀,而且包攬的事情變多,反應給老闆,老闆就會找人幫忙,這些人就容易變成你的下屬。只要能解決老闆的痛處,自然而然位階就一直往上走。
小弟一路走來,都是抱著積極學習,樂於助人的心態,高科技的名詞每天都在創新,外商公司比本土系統廠跑得更快,甚至根本就是規格制定者,沒有每天持續學習,很快就會被其他人超越,但是需要這樣就焦慮嗎? 其實未必,基本功才是重中之重,很多看起來很新穎的東西,那一個內部不是深藏基本功在裡面,而且基本功好的話,很多東西只是觸類旁通。其實外商待久了,也很容易發現老外的程度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至於助人心態更是幫助自己深化功力,贏得公司內外能見度的重要特質,只要老外想到任何東西需要台灣分公司的幫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的話,基本上地位就是屹立不搖了。
總之,小弟覺得在外商工作,心態是相當重要的,遇到事情不要怕,主動去釐清,甚至幫忙做會議紀錄,主導問題的走向,避免事不關己的心態,即使滿口破英文,也可以活得好好的,只是玻璃天花板的問題還是免不了,這一點自己心裡有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