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存在著許多對自己質疑的聲音,其實很多都不必認真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以前在公職時,常聽到:「你的想法在這裡行不通啦!」

從公職辭職後,曾聽過:「你以後一定會後悔!」

剛轉職時,在職場聽過:「你是不是還是比較適合做行政類工作?」

試用期考核時,聽當時主管說:「你這樣的表現,照以前的標準絕對是不及格的。」

和前主管1對1時,也聽過:「我不想要待會的送來的麥當勞冷掉,我們就講快一點。」

甚至在職場上和同事合作時,我想許多人也聽過:「你怎麼會不知道?之前不是有觀摩過類似的案例了? 」

在面對評價或要求時,我們很可能會自我懷疑甚至想盡辦法配合他人,後來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必須鍛鍊邏輯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對方給的資訊合不合理、目的及用意為何? 而非全然接受。

他人的發言,除了深思熟慮後的建言,更多時候僅是想到什麼說什麼的無用語句,甚至只是投射他們內心的恐懼和羨慕,或只是當下情緒太滿了,不吐不快。

例如:「你從公職辭職,以後一定會後悔!」這句來自非公務界長輩,我覺得聽起來更像:「我想進公職進不去,你居然拋棄我得不到的東西!真不知好歹!」嗯…大概吧!我想不出這句話參考價值,斷定這不過就是他人的一句情緒發言,完全不需要放在心上。

又例如:「你這樣的表現,照以前的標準絕對是不及格的。」我想我之前主管會說這句話,意思可能更像:「其實我還不確定要如何考評,你的表現現在是可以通過考核的,但我很想用以前比較嚴格的標準,不過以前的標準現在不太適用了。」所以我把這段話當作主管還在思考的自言自語,不做回應也不給反應。

這樣思考讓我輕鬆多了!怎麼解釋都行,不要內耗也不要傷害到別人就好,我們不用對每一個外界刺激都有所反應,不然會多累阿!

他人給的建設性良言(有功能作用、符合事實),當然欣然接受且表達感激;若只是他人的個人感受抒發,不喜歡大可不用聽工作上或生活中的指教,挑有用的吸收即可

我若遇到和我的價值觀牴觸的工作指派,除了會細問源由避免誤解,也可能會嘗試溝通、拒絕或選擇有限度的接受,我的想法是,做自己不認同的事情是做不好的;待在自己不適合的環境,會漸漸無法喜歡自己。因此如果沒辦法改變環境,那就離開吧!

但我同時能理解他人會這麼說、公司會如此要求,必然有其原因或角色上、功能上的壓力,不過理解不代表要通盤接受,設定自己底線是重要的,因為了解自己、保護自己,在適合自己的地方才能創造價值,無界線迎合和妥協很可能讓我們的獨特性消失

區辨能力是需要慢慢練習的,不過一旦培養起來,會很值得!

希望我們不是只追求生存就好,而是能依照自己的理想,好好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ook職涯諮詢的沙龍
4會員
30內容數
CNC職涯導航諮詢師 同時也是 新創公司HR|曾任軟體業招募HR|高考辭職公務員 諮詢時數:100+ 諮詢人次:40+ - 🩻內在探索|📝職涯規劃| 🎠行動陪跑|💪🏻自信建立| 📌思維定錨|🏅自我成長| 🖋️分享對職涯的想法和感受 - 提供溫暖₊有趣₊專業的諮詢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常常會遭到其他人非議,但是因為每個人的眼光不同,所以遇到事情時需要用正確的思考方式,否則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去修改自己的想法,導致自己的立場不堅定,從而隨波逐流。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常常會遭到其他人非議,但是因為每個人的眼光不同,所以遇到事情時需要用正確的思考方式,否則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去修改自己的想法,導致自己的立場不堅定,從而隨波逐流。
Thumbnail
人為什麼要否定自己? 只要是人應該都有過「自我懷疑」,我也有過啊!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這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只要懷疑過就好⋯不用否定! 否定自己的人⋯我會想跟你們說「這世界有你們真好!請不要在意世界的眼光跟標準」,世界的普遍價值標準何來?其實只是一種「從眾心理」,100個人中90個人說那是對的
Thumbnail
人為什麼要否定自己? 只要是人應該都有過「自我懷疑」,我也有過啊!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這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只要懷疑過就好⋯不用否定! 否定自己的人⋯我會想跟你們說「這世界有你們真好!請不要在意世界的眼光跟標準」,世界的普遍價值標準何來?其實只是一種「從眾心理」,100個人中90個人說那是對的
Thumbnail
在職場和生活中,質疑聲常來自他人情緒或內心投射,未必具參考價值。學會區辨建設性建議與無用評論,能避免內耗。面對價值觀牴觸的要求,溝通或拒絕有助於保護自己,設立界線才能在適合的環境中發揮價值,活出理想人生。
Thumbnail
在職場和生活中,質疑聲常來自他人情緒或內心投射,未必具參考價值。學會區辨建設性建議與無用評論,能避免內耗。面對價值觀牴觸的要求,溝通或拒絕有助於保護自己,設立界線才能在適合的環境中發揮價值,活出理想人生。
Thumbnail
直覺我們在職場.在生活.在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時候,總是強迫忽視自己"內在的聲音",全部用理性分析去做事.去生活,這樣會造成很大的"不客觀的結果"!!! 有時候到一個場子裡,有各式各樣的氣場充斥著你(妳),這時候如果忽略的內心的聲音,很快就會失去"與自己內在的連結",而不斷產生
Thumbnail
直覺我們在職場.在生活.在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時候,總是強迫忽視自己"內在的聲音",全部用理性分析去做事.去生活,這樣會造成很大的"不客觀的結果"!!! 有時候到一個場子裡,有各式各樣的氣場充斥著你(妳),這時候如果忽略的內心的聲音,很快就會失去"與自己內在的連結",而不斷產生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會遇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來自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意見和評價。這些意見有些是真心的建議,有些則是無心的批評,但不論其意圖為何,都可能對我們的內心產生影響,甚至讓我們開始質疑自我價值。然而,若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最終可能會失去自己,迷失在他人的評價中。因此,我們應當學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會遇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來自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意見和評價。這些意見有些是真心的建議,有些則是無心的批評,但不論其意圖為何,都可能對我們的內心產生影響,甚至讓我們開始質疑自我價值。然而,若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最終可能會失去自己,迷失在他人的評價中。因此,我們應當學
Thumbnail
來到職場跟社會團體也不例外,怎麼做都很有非議你的人存在;換做任何一種創作者,就是有黑粉跟酸民。 但有陰影的地方,必然有光明照耀,他人一定會評論你的言行,即使家人也不例外。
Thumbnail
來到職場跟社會團體也不例外,怎麼做都很有非議你的人存在;換做任何一種創作者,就是有黑粉跟酸民。 但有陰影的地方,必然有光明照耀,他人一定會評論你的言行,即使家人也不例外。
Thumbnail
遇到別人批評,別總是自責!
Thumbnail
遇到別人批評,別總是自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