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物是阿公送你的喔!」
「這是聖誕老公公送你的喔!」
「這是kelly(狗狗)送你的喔!」
聖誕節的假期,我和妹妹被邀去舊金山和姑姑一家過聖誕節。姑姑的爸爸在年輕的時候就移民到美國,他的孩子都在這裡出生長大,雖然頂著一張華人臉,卻是道地的美國人,完全不會說中文。
雖然是親戚,但我們其實素未謀面,我只有從親戚口中聽過一些姑姑的事蹟。聽說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叛逆的少女,柏克萊大學畢業,爸爸希望他念工程,他卻主修歷史,畢業後又跑去印度做了三年志工。
他的爸爸特別飛去印度找他,希望他能夠回美國,於是兩人在印度的大街上吵了起來,據說當時兩人爭吵的激烈程度,是連路邊的店家都看不下去,還特別遞上礦泉水,希望他們能夠降降火氣。
想像艷陽高照的印度街道上,長著張華人臉孔的爸爸和女兒,正在用英文進行激烈的爭吵,也是頗有趣的畫面。
爸爸覺得女兒太過理想主義,女兒卻批評爸爸太俗氣。而我卻從姑姑的故事嗅到相似的叛逆氣息。懷著好奇心,終於見到了傳聞中極度固執的姑姑。
如今的姑姑年過四十,和一位印度工程師結婚,生了一個可愛的六歲兒子,領養一隻十四歲的老狗。和想像中不大相同,是位親切和善的姑姑,總是面帶微笑,說話溫柔,甚至還常常帶點遲疑,看起來不太好意思的樣子,無法想像他會在印度街頭大吵。
我能很輕易地從他們家身上,嗅到幸福家庭的味道,因為他們夫妻看著自己的兒子,總是帶著滿滿的溫柔與耐心。他們會在早上的時候陪孩子念故事書,下午一起玩桌遊,或是去公園玩遙控小飛機。
他們會很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並且十分尊重他的意願,所以對談總是以「Can you」、「May I」或「What do you like」作為開頭。而我這小姪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下,也長成了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平時不吵不鬧,總是露出開心的微笑,不會特別主動博取關注,但當有人靠近他的時候,他都會給予熱情的回應。
我也從姑姑和他爸爸的互動中感受到—家人間即使想法差異極大,仍能夠彼此尊重。
姑姑全家吃素,所以我們的平安夜只有蔬菜水果、乳酪起司。他的爸爸雖然會在私底下跟我們吐槽:「我是不太期待他的聖誕大餐,你們記得在外面吃飽再來。」但仍舊會吃下女兒的聖誕餐,並且感激女兒的準備。雖然老人家總希望孫子能夠吃點肉補充蛋白質,但仍然選擇保持沉默,不干涉他們的飲食習慣。這也許也是他們在經歷種種磨擦後選擇的相處之道。
聖誕節的時候,家裡為了送小姪子禮物,可謂是煞費苦心。除了以自己的名義送—爸爸、媽媽、阿公、叔叔之外,還另外準備了聖誕老公公,還有他們家的狗kelly送他的禮物。而這孩子也十分可愛,無論收到什麼,都會露出很驚喜的表情。
就連平常一臉嚴肅,看起來像商務菁英的叔叔,都會為了他的姪子在聖誕節戴上紅色聖誕帽,穿上綠色的snoopy裝,故意放慢語速,加重表情,用幼稚園老師的語氣說話。
「真是個幸福的孩子呀。」我不禁發出感嘆。送完聖誕禮物,我看見小姪子坐在爸爸的大腿上,阿公、爸爸、媽媽、叔叔都在對他說:
「因為你是個很棒的男孩,所以你才能收到那麼多禮物,
你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男孩嗎?」
「是!」
「那你明年還要繼續當很棒的男孩嗎?」
「要!」
「你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真的很愛你。」
阿公在最後這麼說,就在這時,一直躺在地毯上的kelly狗忽然起身去嗅小姪子,全家一起大笑。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小姪子睜著烏黑的圓眼睛,露出燦爛的微笑,連說了五個「謝謝」
我被他們家溫馨的氛圍感染,也感到很幸福。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環境,我是在充滿指責與否定,大人們彼此怨怪的家庭下長大。「他們愛我嗎?」我想是愛的,然而那份愛裡總是充滿著索求。從前看到幸福家庭總會有些失落,然而現在卻沒什麼失落感,只是由衷地為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喜悅,是他們讓我認知到幸福真實存在,只是不一定常見。
而我能夠不再失落,是因為雖然傷疤不會好,偶爾仍會隱隱作痛,但我現在身邊已經有了愛我的人,也有愛人和愛自己的能力。我是一個富足的大人了,不必再不斷回顧過去的傷痛。
「但願我的小姪子能夠平安長大,體驗一段我沒機會體驗的人生。」我在心裡默默祝福他。
深夜的時候,小姪子早已睡下,只剩kelly狗還在客廳踱步,我和妹妹坐在客廳和姑姑、姑丈聊天,聊共同家人的趣事,對於工作、學業、理想的看法,雖然我的英文不是很流暢,但仍能夠感受到彼此身上的共鳴,以及來自血緣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