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許多零售經營者有一種共同的感受:「投入了大量資源,卻像石頭丟進水裡無聲無息;即使偶有反應,也難以找出原因。」
在廣告成本飆升、消費需求疲弱的雙重壓力下,台灣電商產業舉步維艱,這種困境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普遍認知。
是因為消費者出國嗎?是因為都把錢拿去投股票了嗎?是因為淘寶大舉入台嗎?對我來說真正的原因或許是:「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低價商品,而是需要具有價值的產品。」
「消費者,尤其是近年來經濟頗好的台灣消費者。不需要價格為主的商品,而需要有價值的商品。」
我們有多久只對消費者說「闆娘嚴選、X件X折、只要199、限量必買!...」,多久沒問問消費者,你需要甚麼?
許多零售對商品管理和訂單流程相當熟悉,但對會員經營的深度探索卻常因耗資巨大而有所忽略。過度依賴廣告招客導致會員黏著度下降,回購率低迷。但單一行銷策略已難以觸及多樣化的會員需求,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行為洞察 → 目標導向 → 精準行銷」的系統,從會員特性辨識到行動策略制定,逐步實現營銷目標。
但指標設計是一個複雜且容易偏廢的過程,所以我快速總結過去常在用的3種會員分類與篩選系統,結合會員生命週期管理和活動設計,基本上如果能設計完且固定(自動)執行,基本上70%的會員價值能夠被保留住,解決需要靠傳統廣告持續導新客的困境。
這塊是會員經營的基本,各家理論眾多也有CDP、CRM的協助。但基本上都是從頻率、金額、最後一次購買作區分,來切割會員在品牌生態中的活躍程度,從中識別關鍵客群:
這是從商品與會員的交集出發,目前有一些PDP能夠作到對會員的消費行為進行細分,打造個性化標籤:
根據會員的次數、貢獻值特別再給予會員在品牌中的互動狀態,設計不同階段的行銷策略:
這段其實是上述三部分的補足,是避免在忙碌拚業績、抓毛利、喚會員的行動下抓小而放棄大的,所以會去設置會員流失的預警信號,主動干預降低流失率:
當消費者願意投注金錢給職人工藝、盲盒體驗、鬆弛童稚,我們的品牌給了會員什麼宣言、行動與體驗? 還是只是設立生日禮、下載APP給50...
這篇文章希望為您提供系統性的方法來檢視是否有未完成的策略,以及如何讓品牌真正感動會員,重拾電商的成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