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為了從倉庫裡堆積如山的推理小說中篩選出來放到《後來》的時候,赫然想起這個勞倫斯卜洛克這個老作家。時間雖然是緩慢地流動,我卻急忙地要把美好的記憶拋棄,死守著令人氣結的也已經過去的懊惱,這種不理智又無名的生活理念所衍生的行為,輕則讓我焦慮失眠,重則竟然是忘光了一切閱讀的美好。而身體搞壞掉,則是無論輕重都同時存在的一種狀況,我曾讀過勞倫斯卜洛克,真叫我心酸呀!
這是馬修史卡德在酒吧與住家之間醉生夢死裡的一個中篇小說,在冷硬派偵探的篇幅裡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好入手的厚度。我在今年這個把所有事情忙完一趟後,小孩子面臨暑假所剩無幾、開學在即的當下,我在睡前零零星星、散散慢慢地讀完了《謀殺與創作之時》,不免想到在九年多年等待機場接送專車到來前,我在那個被說是充滿惡回憶的沙發上盯著保羅奧斯特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這兩個時間點一直不段重複交疊呈現在我的核桃體?還是夢境中?或者眼皮子底下基因裡的記憶卡中?腎上腺素彷彿被自己遺忘許久的讀興給煮沸了。準時的凌晨一點半,我起來看完最後兇手揭秘的一刻。
這本《謀殺與創作之時》在今年又堂堂改了一次封面發行新版本,所以我在整理新咖啡店的同時便受到了這個廣告的驅使,不由分說地開始馬修史卡德系列的第三本,想一想,我距離上一本《在死亡之中》好像已經是上輩子的事情了。
這回馬修史卡德面臨一個廣義來講可以稱之為死亡留言為線索的案件。雖然整體來說就不乏舟車勞頓地四處打探這種過程描述,不過,偏偏這種描述在勞倫斯的筆下你就可以感受到主角的愛恨貪瞋癡、喜怒哀樂、疲憊不堪或者精神抖擻的各種具體表現,大多數有經驗的讀者都會像我在期待一個反轉的到來,哪怕只剩下了二十頁?或者到最後剩下的五頁,不管時間是不是來到了午夜,對吧?
無獨有偶的,我們期待的反轉仍然是依約到來,不疾不徐或者說是有些散漫且踽踽前行著。
很多不解風情的讀者或許會咒罵真兇的身份究竟為何,但,人間的事情,大多數都是沒有答案的,而有答案的部分,大多數又只是淪為法律、道德上虛情假意推脫責任的定義定案然後定罪而已,不是嗎?
所以這樣的情節安排,我不難體會一個寫手的心靈成熟與生活歷練程度到底遭了多少的罪,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別說第二名嫌疑人最後無家可歸,向馬修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我有又大又舒服的沙發的人,也根本想跟著馬修去看看他的房間了!嗯,所有生死不明都只是猜測,而所有的猜測,又全都是那麼具體著陳列不可推翻的理所當然,好厲害的卜洛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