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的思維轉換:從個人到團隊的測試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言:為什麼不只靠「個人測試」?

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從「為什麼需要測試」到「PHPUnit、Laravel Test」的實作技巧,讓個人開發者能夠在專案中寫出有效的單元測試和功能測試。

然而,當專案規模越來越大,或者團隊人數越來越多,僅靠「幾個人」或「部分程式」的測試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讓整個團隊一起把測試當作習慣,並在每個開發階段都能發揮功效

  • 個人寫測試 → 通常只能保證「自己寫的程式碼」或「自己負責的模組」有測試覆蓋,但其他人寫的部分是否有測試?
  • 團隊的測試策略 → 需要有共同約定、流程以及「文化」的支持,才能讓測試真正付諸實行。

回顧:測試的兩種主要思維

傳統流程(先開發再補測試)

很多人最初的開發模式是:先把功能寫完、跑起來,再事後補測試。優點是可以快速看到功能成果,但缺點是:

  • 不容易補:當邏輯已寫死、且結構複雜,測試往往難以插手。
  • 時間壓力:臨到上線前,進度趕,補測試反而變成「能不做就不做」。
  • 測試覆蓋度不足:只能挑最關鍵的部分測一下,或是測最外層的流程,很多細節被忽略。

測試驅動開發(TDD)或行為驅動開發(BDD)

  • TDD:在開發功能前,先寫測試(Test → Code → Refactor),讓測試來驅動程式碼的需求與結構。
  • BDD:用更貼近使用者或業務語言(如 Gherkin)來描述行為,再用測試工具(如 Behat、PHPSpec)執行,強調團隊之間(開發、QA、PM、客戶)的「需求共識」。

這兩者都強調「測試先行」或「測試與需求同步」。好處是可以在一開始就確定核心流程、避免需求反覆,但也需要更好的團隊默契與溝通

並非所有團隊都能馬上進入完整 TDD 或 BDD。團隊組成、產品周期、管理者思維等都會影響測試方式。並不是非 TDD 就代表專案無法成功,實際上很多專案也採用「折衷」方式來落實測試。


為何要「團隊一致的測試策略」?

  1. 減少「我的測試、你的測試」落差
    • 如果只有部分開發者在寫測試,整個系統很容易變成「局部安心」。一位開發者有測試,但另一位沒有,當兩人程式碼互相呼叫,測試可能失去意義。
  2. 避免測試成為個人負擔
    • 當測試變成「只有一兩個人」在做的事,往往會造成這些人成為測試的「保母」,甚至苦不堪言。整個團隊一起分擔測試責任,才能真正達成品質提升。
  3. 一致的標準與流程
    • 透過明確的規定,例如:
      • Pull Request 一定要附上對應的測試;
      • 每個關鍵功能都要有一定測試覆蓋率;
    • 這些策略能確保團隊的開發流程統一,減少溝通成本與測試盲區。

許多成功的軟體團隊(例如大型 Open Source 專案或企業)都將測試列為開發流程的一部分,有足夠的範例證明「團隊化的測試策略」能顯著提高專案的穩定度與維護性。


行動關鍵:如何在團隊中推動測試文化?

1. 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

  • 由上而下:管理層、技術主管要明確支持測試文化,將測試納入開發流程規範、KPI 或者「程式碼審查」標準。
  • 由下而上:團隊裡的先驅者(對測試有熱情的人)可以先做示範,當主管或同事看到測試的價值後,才能逐步擴散。

現實中常需要「兩條路並行」——主管提供資源與明確指示,開發者提供實務示範,才能真正推動整個團隊的改變。

2. 設定「最小可行測試門檻」

  • 不要一開始就要求 100% 覆蓋率:如果團隊沒有測試基礎,突然要求全程式碼都要有測試,難度太大,很容易被抵觸。
  • 聚焦關鍵模組:先從最容易出錯、影響最大的功能下手;或者先針對新功能、重構部分開始要求測試。
  • 持續微調:當團隊熟悉後,再漸進式拉高標準,提升測試覆蓋率或品質要求。

3. 讓測試成為「每日例行」的一部分

  • 自動化測試管線:在 CI/CD(持續整合/持續部署)流程中,自動跑測試。一旦測試不通過,整個部署過程就暫停,並回報給團隊。
  • 程式碼審查(Code Review)結合測試:Pull Request 上要附測試;Review 時會先看測試是不是充分、能否涵蓋可能的邏輯分支。

TDD、BDD 與團隊協作

1. TDD 與 Red-Green-Refactor

  • Red:先寫一個測試,讓測試「失敗」去證明目前程式碼還沒有功能。
  • Green:撰寫最少量的程式碼讓測試通過。
  • Refactor:最後重構程式碼,讓程式更健壯,同時保持測試綠燈。

在團隊環境中落實 TDD,關鍵是要有足夠的時間預算與共識:確信「測試先行」最終能帶來更少的重複修補、少走彎路

2. BDD 與跨部門溝通

  • BDD 強調用自然語言描述使用者情境,如「作為一個已登入的使用者,當我點擊 ‘我的帳戶’,就應該看到個人資料頁。」
  • 這種描述方式讓 PM、QA、甚至客戶都能參與測試規範的討論,縮短開發與需求方的溝通落差。
  • 團隊若有前後端、測試工程師、PM 等協同開發,BDD 能成為共同語言,讓大家對「需求與預期行為」有一致共識。

TDD、BDD 都需要團隊在文化與流程上做調整,不是任何專案都能馬上採用。能否成功實施,取決於「團隊意願」、「產品週期」、「技術成熟度」等多方因素。


常見的困境與解決方案

  1. 「老闆/主管嫌慢」
    • 解法:嘗試以實際案例證明測試帶來的效益,如:以前某功能常出 bug 而延誤上線,但自從有測試後能提早發現錯誤、減少返工。
  2. 「團隊沒人懂測試」
    • 解法:指派或培養「測試推動者」,先做出 MVP(最小可行)測試架構,再辦內部分享或工作坊,讓其他人也能跟進。
  3. 「既有程式太龐大、不敢動」
    • 解法:先挑選一個小模組或新需求開始,避免一次把所有舊程式都翻過來。漸進式重構與測試才是關鍵。
  4. 「測試寫到最後變成形式」
    • 解法:定期 Review 測試,確保測試不只是在做表面覆蓋率,而是真正測到邏輯核心。也可以加入 「Mutation Testing」 或 「Code Coverage 報表」檢討,以確保測試的品質。

結論與下一步:搭建「系統護城河」

在團隊環境中,測試不再是「多數人忽略、少數人加班寫」的附加功能,而是影響整體專案品質與開發效率的關鍵元素。要成功推動,除了技術知識外,更需要:

  1. 共識與支持:包含管理層、開發者、測試工程師、PM 等多方角色。
  2. 流程與制度:Pull Request 時檢查測試、CI 失敗就阻擋合併、定期測試報告等。
  3. 持續演進:不斷根據專案需求調整測試策略,避免「只會寫單元測試」卻測不出真的問題。

接下來的最後一篇,我們將探討「系統護城河:在團隊中落實測試文化」。屆時會更著重在團隊長期維持測試、擴充測試自動化與 CI/CD、以及讓測試成為整個系統品質防線的觀念。敬請期待!


文章重點回顧

  1. 從個人到團隊:個人能寫測試很棒,但整體專案需要團隊共同參與,才能形成真正的品質防護網。
  2. 測試策略演進:傳統「先寫程式、再補測試」VS. TDD/BDD 思維。每個團隊都有不同採用策略的可能性。
  3. 團隊協作與落實:上層支持、訂定規範、培養測試文化、漸進式提高測試覆蓋與質量。
  4. 常見困境與解決:老闆阻力、既有程式龐大、缺乏測試知識、測試淪為形式等問題。
  5. 預告最後一篇:系統護城河,談如何把測試文化長期深耕到團隊、產品中。

最後…或許有人會問,測試文化真的有這麼難嗎?答案是:難,甚至非常難。正如文章中提到的,測試的推行往往面臨諸多困境:管理層的阻力、既有程式龐大的負擔、開發者的抵觸心理、甚至是團隊成員對測試的陌生感。這些都是文化推行的障礙。

但我仍然深信,一個系統的健全和成功,絕不是靠個人獨力完成的,而是需要團隊的努力。只有當每個人都將測試視為共同目標,將品質視為共同責任,測試文化才能真正扎根,並為專案帶來長期的價值。

這條路也許漫長,也許充滿挑戰,但當團隊開始真正合作、共同努力時,你會發現,那些最初的困難不過是一次次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努力,為系統建立更強大的品質護城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姆士的軟體易開罐
27會員
88內容數
這是一系列以軟體開發為主題的輕鬆分享,內容涵蓋了技術選擇、開發經驗、實戰應用等多方面的議題。無論是如何在眾多框架中做出選擇,還是如何應對技術轉移的挑戰,這裡有幽默、有趣的對話風格,將複雜的技術問題轉化為易懂的故事。
2025/04/05
if寫得好,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與可讀性。 Guard condition在函式起始先排除不合規輸入,能簡化結構、減少錯誤,使核心邏輯更聚焦並提高可維護性,也方便擴充與測試,在團隊協作和需求變動時,都能更快速應對。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彈性運用,兼顧可讀性與維護成本。
Thumbnail
2025/04/05
if寫得好,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與可讀性。 Guard condition在函式起始先排除不合規輸入,能簡化結構、減少錯誤,使核心邏輯更聚焦並提高可維護性,也方便擴充與測試,在團隊協作和需求變動時,都能更快速應對。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彈性運用,兼顧可讀性與維護成本。
Thumbnail
2025/01/24
還記得我剛開始負責專案時,幾乎沒有人在意測試,改了程式碼就直接上線,結果小錯不斷、大災難頻傳。那種不知道哪裡會冒出 bug 的焦慮感,讓人每天都忙到焦頭爛額,卻依舊無從掌握系統品質。走過這段混亂的過程後,我才真正體會「為什麼需要測試」,也更明白「測試文化」並非只是技術細節。
Thumbnail
2025/01/24
還記得我剛開始負責專案時,幾乎沒有人在意測試,改了程式碼就直接上線,結果小錯不斷、大災難頻傳。那種不知道哪裡會冒出 bug 的焦慮感,讓人每天都忙到焦頭爛額,卻依舊無從掌握系統品質。走過這段混亂的過程後,我才真正體會「為什麼需要測試」,也更明白「測試文化」並非只是技術細節。
Thumbnail
2025/01/23
我們在過去的文章中討論了使用 PHPUnit 寫單元測試的基礎,現在要帶你進一步探索 Laravel Test 的魅力。
Thumbnail
2025/01/23
我們在過去的文章中討論了使用 PHPUnit 寫單元測試的基礎,現在要帶你進一步探索 Laravel Test 的魅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身為主管,是否感到力不從心?團隊成員跟不上進度,讓你不得不親力親為?本文提供打造高成就感團隊的策略,從結果導向轉為過程導向,給予成員空間發揮、允許錯誤並提供回饋,建立正向回饋機制,讓團隊成員真正學會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團隊整體實力。
Thumbnail
身為主管,是否感到力不從心?團隊成員跟不上進度,讓你不得不親力親為?本文提供打造高成就感團隊的策略,從結果導向轉為過程導向,給予成員空間發揮、允許錯誤並提供回饋,建立正向回饋機制,讓團隊成員真正學會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團隊整體實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透過小儀式來增強團隊的合作與焦點,從而提升投標成功率。文章分享瞭如何設計每日目標、舉辦短會議、創造小儀式動作及進行回顧總結,這些方法能讓團隊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凝聚力和信心,最終在競爭激烈的投標過程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透過小儀式來增強團隊的合作與焦點,從而提升投標成功率。文章分享瞭如何設計每日目標、舉辦短會議、創造小儀式動作及進行回顧總結,這些方法能讓團隊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凝聚力和信心,最終在競爭激烈的投標過程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領導團隊的挑戰在於「人心難測,目標難聚」。要成功驅動團隊,領導者需要具備同理心、全局觀、情緒管理與溝通協調能力。透過理解每位成員的動機與恐懼,建立共同願景,並善用每個人的優勢,才能真正調和內部矛盾。領導者平時要進行每日反思、深度傾聽、情緒管理與自我學習,保持全局視野與內在平衡,避免自我膨脹。
Thumbnail
領導團隊的挑戰在於「人心難測,目標難聚」。要成功驅動團隊,領導者需要具備同理心、全局觀、情緒管理與溝通協調能力。透過理解每位成員的動機與恐懼,建立共同願景,並善用每個人的優勢,才能真正調和內部矛盾。領導者平時要進行每日反思、深度傾聽、情緒管理與自我學習,保持全局視野與內在平衡,避免自我膨脹。
Thumbnail
在專案管理中,面對質疑和挑戰是常態,而真正的成功在於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完善的行動與快速迭代是關鍵,透過設定短期可量化的目標和建立團隊的凝聚力,我們能夠在過程中持續優化專案。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如何突破完美主義的束縛,不斷行動與學習,最終促進專案的成功。
Thumbnail
在專案管理中,面對質疑和挑戰是常態,而真正的成功在於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完善的行動與快速迭代是關鍵,透過設定短期可量化的目標和建立團隊的凝聚力,我們能夠在過程中持續優化專案。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如何突破完美主義的束縛,不斷行動與學習,最終促進專案的成功。
Thumbnail
近期公司不斷討論「高績效團隊」,也讓我不斷思考一個高績效的產品開發團隊如何組成?事前要有哪些共識和建立什麼文化?我以「結果、流程、承諾、溝通」這四個面向來整理。
Thumbnail
近期公司不斷討論「高績效團隊」,也讓我不斷思考一個高績效的產品開發團隊如何組成?事前要有哪些共識和建立什麼文化?我以「結果、流程、承諾、溝通」這四個面向來整理。
Thumbnail
前面談到,推動改變中有不同的角度,一個是步驟的問題,一個是抗拒的問題,這邊談談變革領導的問題。 有幾個會發生的事情在領導變革中會發生(當然即使不是大變革,在日常運營中同樣會發生) 弄清楚商業上的理由 在不清楚的狀況下決定策略與戰術 指派功能部門處理,對於灰色地帶指派專案小組處理 設定階段性
Thumbnail
前面談到,推動改變中有不同的角度,一個是步驟的問題,一個是抗拒的問題,這邊談談變革領導的問題。 有幾個會發生的事情在領導變革中會發生(當然即使不是大變革,在日常運營中同樣會發生) 弄清楚商業上的理由 在不清楚的狀況下決定策略與戰術 指派功能部門處理,對於灰色地帶指派專案小組處理 設定階段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大問題,根據需要切成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內常有不同的工具。 變革牽涉到步驟的問題,那些步驟值得重視? 創造危機感、推動的團隊、小小的勝利⋯⋯。這是變革的管理步驟 變革一定要處理抗拒、信心問題,這是領導的軟技巧。這是領導人的人際關係技巧 要不要考慮願景與意義?讓大家知道為何而戰?這是願景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大問題,根據需要切成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內常有不同的工具。 變革牽涉到步驟的問題,那些步驟值得重視? 創造危機感、推動的團隊、小小的勝利⋯⋯。這是變革的管理步驟 變革一定要處理抗拒、信心問題,這是領導的軟技巧。這是領導人的人際關係技巧 要不要考慮願景與意義?讓大家知道為何而戰?這是願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