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去形容「外勞」二字,你腦海中的詞彙會是什麼呢?
「燒殺擄掠」、「髒臭不堪」還是「拼命賺錢」、「努力拚搏」呢?
為什麼現在許多人改使用「移工」來稱呼外籍勞工,而不是「外勞」?獸編自己的理解是:因為「外勞」二字在台灣社會已被貼上較多負面的標籤,還有去看字義,除了外籍勞工這個詞為本身的意義,「外」有區別、隔開的意味,而「勞」則有辛苦、勞力的意思。「移工」則是移住到某地工作的意思,字義上更中性。
當然也不是不能使用「外勞」這個詞,會稱呼「移工」是為了尊重,如果有意識地去使用詞彙,並且談話中不帶偏見,獸編覺得可以依照說話習慣、對談者等去選擇使用。
為什麼要討論用語、用字呢?因為移工們的權益已被忽視多年,近年漸漸引起大家關注,其實大多數的移工都為了改善生活而努力工作,但在社會僵化已久的價值觀中,他們常常被視為次等人,而多數新聞更加深這樣的印象,可是那些我們沒看見、不理解、持續打拼的移工們卻也受到影響,被認為性情不好、有劣根性,我們是不是不該如此?
那既然大眾普遍對移工的印象不好,那為什麼台灣還是有那麼多的移工?
其實移工是台灣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台灣社會上已有許多工作需要仰賴他們。除了常見的看護工作之外,在農業、製造業、建築業等行業中,他們都為台灣社會的運作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可是為何總是有非法移工的新聞出現呢?會有人為了犯法而背井離鄉嗎?他們來台灣大多是為了改善生活,賺取到的金錢也多寄回家鄉援助親人,不過台灣的相關法規上其實存在著許多困境,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卻時常被新聞忽略,因此造成多數人對於移工的錯誤印象。
沒有人會為了進監獄而費盡千辛萬苦來到異國他鄉。流落到從事非法或犯罪也大多是走投無路,只是我們都沒有看到。若你想更了解這個議題以下閱讀、影視清單推薦給你!
● 推薦書籍:
《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羅漪文,寶瓶出版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簡永達,春山出版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江婉琦,木馬出版
《奴工島》姜雯,寶瓶出版
《跨國灰姑娘》藍佩嘉,行人出版
● 推薦影劇:
八尺門的辯護人 (電視劇)
無主之子 (電視劇)
九槍 (紀錄片)
水路–遠洋紀行 (紀錄片)
有時mama,有時mimi (紀錄片)
● 額外推薦:
獨立媒體:移人
獨立書店: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