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與工作移居趨勢:臺灣年輕人的新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前聽《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訪問國際關係專家劉必榮老師。劉老師提到他對於「國際觀」的定義,用大前研一的話:「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而且有觀點」,接著劉老師補充說,他覺得還必須知道台灣的定位。

這樣的說法似乎比較偏向政治經濟領域。

如果要從文化面向描述國際觀,改寫大前研一和劉必榮老師的定義之後,我覺得是:「知道世界的文化潮流,而且知道台灣與世界的文化觀點共通性和多元性」。

從8月份《經濟學人》的Briefing標題為「Highly skilled workers—Enticing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文章中可以發現世界各地的工作文化潮流,除了開始大量的實體移動,從母國到他國,或再到第三國工作,變成是一件稀鬆平常事。雜誌也經常出現報導世界各地白領階級辦公室工作者,平均每周花多少時間在辦公空間工作。

2021年至2023年,最多人移居前往就業的前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及澳洲。原因除了英語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之外,我覺得這三個國家給世人普遍的感覺,是比較富裕及光鮮亮麗,讓人有一種實現夢想的憧憬。英國雖然也是講英語,但為了工作而移居的吸力,與同在歐洲的瑞士、法國和西班牙是不相上下的。

報導中雖然沒有列出台灣的數據,從二十年前六年級前段班流行西進到中國工作的潮流,以及十幾年前政府大力推動的南向政策前往東南亞國家的趨勢,再從最近家中23歲剛完成大學學業女兒朋友圈觀察,二個朋友在日本、一個朋友在澳洲工作。感覺二十幾歲台灣年輕人的工作地域範圍,已經慢慢往南北緯度更高數字的方位發展。

報導內容是從取得工作簽證的難易度來評估移居工作的吸力,分析中國、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葡萄牙等首府都市的移居友善程度。以經濟現實面來看,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國家,取得工作簽證的門檻就愈高。

以女兒踏入的護理業界為例,要到美國賺年薪十萬美元,就得通過你要去的州別考試。澳洲的規範就只要在澳洲完成護理學業即可取得工作資格。報導中也指出產業別仍是關鍵,例如鑽研AI的頂尖工程師仍選擇在美國就業,即便中國即起直追AI產業人才,多數效力於中國AI公司的員工,大部分是在中國以外的國家遠端工作。

這也反應《經濟學人》這篇報導指出2021年至2023年青年前往世界各地就學的人數,倍數成長最多的並不是美國,前五名的國家分別是紐西蘭、丹麥、芬蘭、加拿大及西班牙。亞洲國家中,最能吸引青年就學及就業的國家仍是以新加坡為首。顯見,能取得當地高薪工作機會依舊是影響選擇的最大指標。

依照這篇報導,以獲取高報酬的工作機會,英語學習仍然會是未來二十年的趨勢。惟有理解語言,才能理解台灣與世界的文化觀點共通性和多元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0會員
117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臺灣,如果你想在大學教書,他們偏好美國的博士學位。甚至是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學。」 「所以你從說中文的國家跑來這裡,用英語學習中國文學,然後才有資格回去用中文教中國文學?」 「不,」尤金說,「用英語教中國文學。臺灣政府有個『雙語2030』政策。大學認為用英語教學能提升QS排名。」
Thumbnail
「在臺灣,如果你想在大學教書,他們偏好美國的博士學位。甚至是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學。」 「所以你從說中文的國家跑來這裡,用英語學習中國文學,然後才有資格回去用中文教中國文學?」 「不,」尤金說,「用英語教中國文學。臺灣政府有個『雙語2030』政策。大學認為用英語教學能提升QS排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公職的現狀及職場演變,分析了公務員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工作量、年金改革及人事制度的僵化。此外,文章也分享了作者的職業經歷及對於公職的看法,並對海外工作的比較進行了深入思考。隨著少子化及薪資問題的持續,公務員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值得重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公職的現狀及職場演變,分析了公務員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工作量、年金改革及人事制度的僵化。此外,文章也分享了作者的職業經歷及對於公職的看法,並對海外工作的比較進行了深入思考。隨著少子化及薪資問題的持續,公務員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值得重視。
Thumbnail
語言學習不僅僅是溝通工具,更是職場競爭的關鍵。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精通多語能力讓我們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掌握英文、日文或其他東南亞語言後,薪資增幅可達數倍。通過語言,我們不僅能提升個人價值,還能打開更多職業機會的大門。
Thumbnail
語言學習不僅僅是溝通工具,更是職場競爭的關鍵。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精通多語能力讓我們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掌握英文、日文或其他東南亞語言後,薪資增幅可達數倍。通過語言,我們不僅能提升個人價值,還能打開更多職業機會的大門。
Thumbnail
從文化角度出發,分析當前全球工作文化的變遷、臺灣年輕人的就業趨勢及移居潮流,並引述《經濟學人》報導,闡述高薪工作機會及英語學習的未來趨勢。透過理解臺灣與世界文化的共通性與多元性,進一步深化對國際觀的認識。
Thumbnail
從文化角度出發,分析當前全球工作文化的變遷、臺灣年輕人的就業趨勢及移居潮流,並引述《經濟學人》報導,闡述高薪工作機會及英語學習的未來趨勢。透過理解臺灣與世界文化的共通性與多元性,進一步深化對國際觀的認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臺灣藝人移居中共國後對於臺灣演藝環境的批評,並分析了臺灣演藝圈的現狀,包括缺乏專業培訓及穩定收入的問題。文章提到,臺灣電視和電影產業需要更多關注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而不僅僅依賴運氣。儘管臺灣的演藝環境存在挑戰,唯有透過專業的提升和培訓,才能讓演員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臺灣藝人移居中共國後對於臺灣演藝環境的批評,並分析了臺灣演藝圈的現狀,包括缺乏專業培訓及穩定收入的問題。文章提到,臺灣電視和電影產業需要更多關注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而不僅僅依賴運氣。儘管臺灣的演藝環境存在挑戰,唯有透過專業的提升和培訓,才能讓演員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在臺灣職場中,人力資源(HR)工作常被誤解,許多新鮮人和現職人資從業者對其真正價值認識不足。本文探討「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及人資的核心職責,強調文化塑造的重要性,希望企業能重新定位人資部門,讓其發揮戰略作用,促進組織長期發展。
Thumbnail
在臺灣職場中,人力資源(HR)工作常被誤解,許多新鮮人和現職人資從業者對其真正價值認識不足。本文探討「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及人資的核心職責,強調文化塑造的重要性,希望企業能重新定位人資部門,讓其發揮戰略作用,促進組織長期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英文能力對職場生存的關鍵性。作者回憶了自己及朋友童年學習英文的歷程,並與當前越來越全球化的工作環境相連結,分析了臺灣的教育制度如何影響英語學習。文中也提及未來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市場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英文能力對職場生存的關鍵性。作者回憶了自己及朋友童年學習英文的歷程,並與當前越來越全球化的工作環境相連結,分析了臺灣的教育制度如何影響英語學習。文中也提及未來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市場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