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107國寫後

寫在107國寫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對於「學習」的定義已有明確的轉變,國文課不該再是學海的傾倒,而該是適度澆灌幼苗,使之自由開展枝枒,各自開花結果。

  對於今年國寫試題,貍們是持肯定的態度,認為這樣的出題方式有意促成現場教師調整教學方向。考試領導教學有其利弊,從正面意義來看,評鑑的革新能夠敦促教法的轉變,進而帶動教材的改革,然而,更迫切地要處理的是教育轉型的配套方案,才不致使評鑑端與現場脫節,而教材又無法跟上教法的變革,徒然造成現場師生的焦慮。

  綜觀此次國寫帶來的集體焦慮,並非來自於寫作時間的壓縮,更大的憂慮源於此類考題點出了現今閱讀教學的問題--文本的閱讀無法作為讀寫轉換的前置作業、無法搭建前往思辨的橋梁。換句話說,當今的閱讀教學教孩子聰明到能夠找出正確的選項,卻無法讓學生客觀解讀他人觀點、闡述自身的看法。國寫,實則是「限定取材」的語文能力評鑑,學生需在時間內解構文本,並建構己見;國寫不單只是「寫作」的測驗,而與「閱讀」能力是緊密扣合的。

  而臺灣推動閱讀業已有年,明顯的熱潮可追溯至前幾年的PISA評量,許多學校開始提倡大量閱讀,相信量變能夠帶動質變,因而時聞各級學校表揚一年讀千本百本的學生,以此作為閱讀推行的目標。然而,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對於「學習」的定義已有明確的轉變,國文課不該再是學海的傾倒,而該是適度澆灌幼苗,使之自由開展枝枒,各自開花結果。換句話說,與其推廣大量閱讀,不如提倡精緻閱讀。

  此外,許多老師擔憂素材內容為他科的範圍,非國文本科所能解決。實則,國寫的獨立,確實意味著閱讀與寫作是所有領域應共同努力發展的目標,國寫乃是一統合性的評鑑,而國文科在其中的定位,是用來完成這個評鑑的關鍵工具和載具。也就是說,國文科教閱讀,是讓學生得以解構各種領域的素材;國文科教寫作,是教學生合宜的配置想說的話並成功傳遞給他人,以料理為譬喻,國文科既是那把刀,也是最後的擺盤,至於中間需要的材料就是學生在各科努力的積累。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思辨及各種學養,最後的成形闡述仍應奠基在國文科讀寫思維的建立上。

  因此,我們更應了解到,延伸素材、策略模組的時代已將結束,即將迎來的是思維導向的教學新紀元。在這個嶄新的國文教學世代中,讀寫結合絕對是關鍵,要在既有文本的解構中梳理文本的理路,進一步建構屬於自己的理路,並藉以勾勒文學長河的圖象。

  然而,從「評鑑」帶動「教學」進而改進「教材」,這些個別環節的處理都還需要時間修磨,彼此間需要有足夠的視野去關照全局,又要有足夠的專業在限制下去開展出最多的自由,在教育轉型的晃盪期,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教育路上,貍們會與你並肩同行。

avatar-img
貍想教育
9會員
24內容數
作為教育工作者溫柔的後盾, 貍想教育從文學、教學、共學三面向提供課程, 致力於開拓教學想像、進行教學設計、推動教學實踐,從而推動教育轉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貍想教育 的其他內容
在追求速成、華麗堆砌、實用數據的時代,貍們堅持以第一性原理解建文學教育,將之視為一種思維的鍛鍊。 因為閱讀,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共鳴。 願這份分析報在你心中留下回音,哪怕是52赫茲,都證明對文學教育的堅持,從未孤獨地鳴唱。
國寫獨立後,寫作被視為是跨學科的能力。寫作測驗是測驗各學群能力的教育評量,在大學入學測驗中,貍們更願意藉由「知性題」及「情意題」的並列,讓教學導向同時顧及科學和藝術的平衡、具體和抽象的平衡、客觀和主觀的平衡。
111年的國寫考題,許多教師質疑「樂齡出遊」已確定書寫的立場;而「當我打開課本」一題,也被擔心因為每位學生的學習資源不同,造成書寫的落差。 貍們建議與其去挑剔引文詩句不會出現在課本中,不如反過來思考,其實只要能帶來成長意義的,都能視作學習的材料。
在追求速成、華麗堆砌、實用數據的時代,貍們堅持以第一性原理解建文學教育,將之視為一種思維的鍛鍊。 因為閱讀,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共鳴。 願這份分析報在你心中留下回音,哪怕是52赫茲,都證明對文學教育的堅持,從未孤獨地鳴唱。
國寫獨立後,寫作被視為是跨學科的能力。寫作測驗是測驗各學群能力的教育評量,在大學入學測驗中,貍們更願意藉由「知性題」及「情意題」的並列,讓教學導向同時顧及科學和藝術的平衡、具體和抽象的平衡、客觀和主觀的平衡。
111年的國寫考題,許多教師質疑「樂齡出遊」已確定書寫的立場;而「當我打開課本」一題,也被擔心因為每位學生的學習資源不同,造成書寫的落差。 貍們建議與其去挑剔引文詩句不會出現在課本中,不如反過來思考,其實只要能帶來成長意義的,都能視作學習的材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