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啟阿卡西紀錄和探索靈性的時間少了許多,我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在諮商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以往,我總覺得這是脫離於靈性的自我,總會試圖再多做一些什麼來「修行」。但我逐漸明白,真正修行的道場並不在平靜的冥想或山林之間,而是在家庭、婚姻、工作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中。無論是獨處還是與人互動,開啟阿卡西紀錄還是與家人朋友的一場思辯,工作、打掃家裡、念經或休息,都可以成為修心的練習。
這份體悟,讓我想到常聽到的那句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幾句話描繪了修行的三個階段,我知道自己還未完全理解,但或許也沾到一些邊,所以想用夢境與生活來詮釋這段旅程。
未修行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在未曾接觸修行時,我們習慣將夢境視為日常的延續,或是心理的投射。我們害怕噩夢,渴望美夢,執著於夢境的內容,認為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生活。這時的我們,夢就是夢,好夢讓人歡喜,惡夢令人驚恐,一切單純如其表象。
開始修行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當我們開始深入內在,夢境不再只是夢,而是潛意識的窗口。這個階段,我們發現夢境蘊藏著深層的訊息,夢裡的象徵開始浮現,各種奇幻的情節成為探索自己的機會。夢境成為我們認識潛意識、處理情緒、甚至啟發靈感的途徑。我們試圖分析夢、解釋夢,期待透過夢找到人生的答案。
深入修行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明白,無論夢境多麼奇妙或真實,它依然只是幻象的投射,無需過度執著於夢的好壞與意義。夢境來去,如雲如影,只是緣起緣滅的自然現象。我們不再試圖改變夢境,也不再執著於解析它,而是學會接受,然後平靜地醒來。
未覺醒前——生活是無止盡的追求與煩惱
生活在未覺醒前,充滿了對金錢、成就、愛情的追逐,日復一日,我們沉浸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有時覺得無聊枯燥,有時又感到壓力重重。我們視平凡為困境,將成功與特別視為目標,努力在「好壞」與「得失」之間掙扎。
覺醒之間——發現生活中的不平凡
當我們開始對生活有更深層的理解,便會發現平凡的日子裡,其實蘊藏著無數特別的瞬間。每天的日常不只是重複,而是一場深刻的學習。簡單的一餐飯、一次深呼吸,甚至走在街頭的微風,都是值得品味的存在。這時,我們開始重新定義生活,尋找其中的意義。
真正覺醒後——平凡與特別無二無別
當我們真正覺醒,會發現柴米油鹽依舊是柴米油鹽,成就仍舊是成就,但我們不再認為兩者有差別。無論是繁忙還是悠閒,平凡還是非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需抗拒,也不需特意追求。日常就是修行,而修行就是日常。
無論是夢境還是生活,我們最終都會回到起點,卻帶著不同的心境。從執著到探索,最後回歸於平靜,我們終於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們不再執著於擁有什麼,也不再逃避什麼,只是單純地接受生命的來去,讓夢該醒時醒,生活該過時過,如此便是智慧的開始。
紀錄一些淺見,或許過一陣子又會有不同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