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夢境與生活的修行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開啟阿卡西紀錄和探索靈性的時間少了許多,我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在諮商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以往,我總覺得這是脫離於靈性的自我,總會試圖再多做一些什麼來「修行」。但我逐漸明白,真正修行的道場並不在平靜的冥想或山林之間,而是在家庭、婚姻、工作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中。無論是獨處還是與人互動,開啟阿卡西紀錄還是與家人朋友的一場思辯,工作、打掃家裡、念經或休息,都可以成為修心的練習。

這份體悟,讓我想到常聽到的那句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幾句話描繪了修行的三個階段,我知道自己還未完全理解,但或許也沾到一些邊,所以想用夢境生活來詮釋這段旅程。

夢境的修行

未修行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在未曾接觸修行時,我們習慣將夢境視為日常的延續,或是心理的投射。我們害怕噩夢,渴望美夢,執著於夢境的內容,認為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生活。這時的我們,夢就是夢,好夢讓人歡喜,惡夢令人驚恐,一切單純如其表象。


開始修行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當我們開始深入內在,夢境不再只是夢,而是潛意識的窗口。這個階段,我們發現夢境蘊藏著深層的訊息,夢裡的象徵開始浮現,各種奇幻的情節成為探索自己的機會。夢境成為我們認識潛意識、處理情緒、甚至啟發靈感的途徑。我們試圖分析夢、解釋夢,期待透過夢找到人生的答案。


深入修行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明白,無論夢境多麼奇妙或真實,它依然只是幻象的投射,無需過度執著於夢的好壞與意義。夢境來去,如雲如影,只是緣起緣滅的自然現象。我們不再試圖改變夢境,也不再執著於解析它,而是學會接受,然後平靜地醒來。



生活的修行

未覺醒前——生活是無止盡的追求與煩惱


生活在未覺醒前,充滿了對金錢、成就、愛情的追逐,日復一日,我們沉浸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有時覺得無聊枯燥,有時又感到壓力重重。我們視平凡為困境,將成功與特別視為目標,努力在「好壞」與「得失」之間掙扎。


覺醒之間——發現生活中的不平凡


當我們開始對生活有更深層的理解,便會發現平凡的日子裡,其實蘊藏著無數特別的瞬間。每天的日常不只是重複,而是一場深刻的學習。簡單的一餐飯、一次深呼吸,甚至走在街頭的微風,都是值得品味的存在。這時,我們開始重新定義生活,尋找其中的意義。


真正覺醒後——平凡與特別無二無別


當我們真正覺醒,會發現柴米油鹽依舊是柴米油鹽,成就仍舊是成就,但我們不再認為兩者有差別。無論是繁忙還是悠閒,平凡還是非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需抗拒,也不需特意追求。日常就是修行,而修行就是日常。



修行的終點,是回到起點

無論是夢境還是生活,我們最終都會回到起點,卻帶著不同的心境。從執著到探索,最後回歸於平靜,我們終於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們不再執著於擁有什麼,也不再逃避什麼,只是單純地接受生命的來去,讓夢該醒時醒,生活該過時過,如此便是智慧的開始。

紀錄一些淺見,或許過一陣子又會有不同的體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1/28
對矢志修行的人我特別敬羨 有一次在雜誌讀到印度的苦行者(不能說是“僧”是印度教和婆羅門教派別)種種“自虐”式的苦修 甚至堅持一輩子 印象最深的是發願舉起單臂絕不放下 因為血液循環和營養供給不良終致萎縮枯乾亦不改其志 也有日食粒米刻意挨餓的 尤有甚者只吃霉變污穢食物(含排泄物)令人匪夷所思 真擔心他們的健康問題。 為何有這樣的“苦修” 雜誌解釋是為了“明志” 證明:為了信仰願意用“苦行”來證明自己的虔誠 所受的苦當成某種形式的“祭獻”也許神明並未給出恩寵 但‘’內心平和‘’已經到達“超然”的程度並再無他求。我駑頓懵懂的猜 這也許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吧? 我想起了諸葛先生的“淡薄明志”。
珊卓拉的心療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8
彼得潘 感謝你的深思與分享!你提到的印度苦行者,他們以極端的方式明志,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也引發了許多人對修行的思考。對於修行的目標,我覺得關鍵在於——這些行為是否讓內心更加平和,是否帶來真正的超然與自在。真正的修行不一定是極端的苦行,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超越對苦與樂的執著,回到一種內在的平靜與清明。對於某些人來說,極端的苦行是一種路徑;而對更多人來說,或許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學會如何平和地面對一切,就是一種真正的修行。
avatar-img
珊卓拉的心療室的沙龍
22會員
59內容數
正職心理師,其餘時間喜歡寫作跟記錄生活,最近開始挑戰寫旅行日誌。
2025/04/10
Netflix紀錄片《惡劣影響:兒童網紅的黑暗面》揭露兒童網紅產業的黑暗面,剖析父母、平臺與社會的責任。文中探討兒童網紅的倫理爭議、平臺的默許剝削、以及兒童心理健康等議題,呼籲建立更完善的保護機制,避免兒童遭受操控與傷害。
Thumbnail
2025/04/10
Netflix紀錄片《惡劣影響:兒童網紅的黑暗面》揭露兒童網紅產業的黑暗面,剖析父母、平臺與社會的責任。文中探討兒童網紅的倫理爭議、平臺的默許剝削、以及兒童心理健康等議題,呼籲建立更完善的保護機制,避免兒童遭受操控與傷害。
Thumbnail
2025/03/29
本文探討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畫和AI取代心理師的議題,作者認為AI並非剝削創作者,而是提供新的創作和療癒途徑,促進知識普及,呼應水瓶時代的精神。
2025/03/29
本文探討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畫和AI取代心理師的議題,作者認為AI並非剝削創作者,而是提供新的創作和療癒途徑,促進知識普及,呼應水瓶時代的精神。
2025/03/09
一顆流浪行星的引力場使地球短暫失去氧氣30秒,所有生物都經歷了一次「全球性死亡體驗」,夢到了自己的一生,並在復活後改變了對生命的態度。故事探討了生命、死亡、靈性和人類意識的議題,並藉由虛構的事件反思人類社會的現狀。
Thumbnail
2025/03/09
一顆流浪行星的引力場使地球短暫失去氧氣30秒,所有生物都經歷了一次「全球性死亡體驗」,夢到了自己的一生,並在復活後改變了對生命的態度。故事探討了生命、死亡、靈性和人類意識的議題,並藉由虛構的事件反思人類社會的現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正見是佛法修行的核心,與因果息息相關。循序漸進的止觀雙修實修流程,並說明觀察是否接近初果的跡象。
Thumbnail
正見是佛法修行的核心,與因果息息相關。循序漸進的止觀雙修實修流程,並說明觀察是否接近初果的跡象。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生命耕耘的方法,涵蓋生活常識、心靈修煉、攝念法、化念法,以及佛教修行中的深奧概念,如意根轉相、正性離生、入超作意位和證初果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生命耕耘的方法,涵蓋生活常識、心靈修煉、攝念法、化念法,以及佛教修行中的深奧概念,如意根轉相、正性離生、入超作意位和證初果的方法。
Thumbnail
統計學習的三重境界: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回到見山是山 在研究與統計的世界裡,我最近越來越體會到一種漸進的學習歷程,就像禪宗裡說的那三個階段: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是山 我現在正卡在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的狀態。 當統計變得不再「熟悉」 碩士時期開始學習系
Thumbnail
統計學習的三重境界: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回到見山是山 在研究與統計的世界裡,我最近越來越體會到一種漸進的學習歷程,就像禪宗裡說的那三個階段: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是山 我現在正卡在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的狀態。 當統計變得不再「熟悉」 碩士時期開始學習系
Thumbnail
🕯️🔸 禪定之夜,驚現仙影—— 蓮華浮現,是渡化?還是試煉? ✨
Thumbnail
🕯️🔸 禪定之夜,驚現仙影—— 蓮華浮現,是渡化?還是試煉? ✨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靈性修行在夢境與生活中的體悟,將修行歷程比喻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三個階段,並以夢境與生活的例子闡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靈性修行在夢境與生活中的體悟,將修行歷程比喻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三個階段,並以夢境與生活的例子闡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Thumbnail
這張圖是我根據兩三年前夢境所畫的。我覺得要給這幅畫命名的話,我覺得“覺醒揚升之路”蠻合適的。 在夢裡,我發現我在一個建在山壁上的走道裡。這走道裝潢像古代東方的亭子一樣。 一位老師帶我來到這裡來的,我沒有去看祂的臉,但我感覺就是像老師的感覺。 祂指引我要我看向右邊,當我望向右邊時,我看到對面山壁
Thumbnail
這張圖是我根據兩三年前夢境所畫的。我覺得要給這幅畫命名的話,我覺得“覺醒揚升之路”蠻合適的。 在夢裡,我發現我在一個建在山壁上的走道裡。這走道裝潢像古代東方的亭子一樣。 一位老師帶我來到這裡來的,我沒有去看祂的臉,但我感覺就是像老師的感覺。 祂指引我要我看向右邊,當我望向右邊時,我看到對面山壁
Thumbnail
前面我們用了三篇文章來講解「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今天來做一個總結。 我們看了輪回中很多各種高低上下的眾生,的確會發現,修行就是一個上上下下的過程,而這過程中基本就三個事:波段式上升、不斷升級、輪回中的最大考驗。 我們的修行,本身就是曲線型波浪式上升的過程。 很有可能這一世
Thumbnail
前面我們用了三篇文章來講解「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今天來做一個總結。 我們看了輪回中很多各種高低上下的眾生,的確會發現,修行就是一個上上下下的過程,而這過程中基本就三個事:波段式上升、不斷升級、輪回中的最大考驗。 我們的修行,本身就是曲線型波浪式上升的過程。 很有可能這一世
Thumbnail
人的修行到了一定阶段,就会经历虚幻的过程,这些幻象是真是存在的,是虚空法界的东西,但是如果修行人做到有足够的定力,也即使人在幻象阶段,也能做到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若是错的,在幻象里的,那就不要去做。 在现实当中,也不要把虚空法界的东西当成现实,不能作真像去看待。
Thumbnail
人的修行到了一定阶段,就会经历虚幻的过程,这些幻象是真是存在的,是虚空法界的东西,但是如果修行人做到有足够的定力,也即使人在幻象阶段,也能做到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若是错的,在幻象里的,那就不要去做。 在现实当中,也不要把虚空法界的东西当成现实,不能作真像去看待。
Thumbnail
我們對知識的認知, 有三重境界: 一重,知識(含自己的總結)就是真理,它說的都是對的。 二重,知道它有錯,所以批判、排斥。 三重,務實知道它哪裏有用、哪沒用,所以重新接納並嘗試善用。
Thumbnail
我們對知識的認知, 有三重境界: 一重,知識(含自己的總結)就是真理,它說的都是對的。 二重,知道它有錯,所以批判、排斥。 三重,務實知道它哪裏有用、哪沒用,所以重新接納並嘗試善用。
Thumbnail
若不是背了那樣一個夢,我又怎會願意奴役自己的身體,同走獸般的穿越叢林?
Thumbnail
若不是背了那樣一個夢,我又怎會願意奴役自己的身體,同走獸般的穿越叢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