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夢境與生活的修行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開啟阿卡西紀錄和探索靈性的時間少了許多,我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在諮商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以往,我總覺得這是脫離於靈性的自我,總會試圖再多做一些什麼來「修行」。但我逐漸明白,真正修行的道場並不在平靜的冥想或山林之間,而是在家庭、婚姻、工作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中。無論是獨處還是與人互動,開啟阿卡西紀錄還是與家人朋友的一場思辯,工作、打掃家裡、念經或休息,都可以成為修心的練習。

這份體悟,讓我想到常聽到的那句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幾句話描繪了修行的三個階段,我知道自己還未完全理解,但或許也沾到一些邊,所以想用夢境生活來詮釋這段旅程。

夢境的修行

未修行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在未曾接觸修行時,我們習慣將夢境視為日常的延續,或是心理的投射。我們害怕噩夢,渴望美夢,執著於夢境的內容,認為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生活。這時的我們,夢就是夢,好夢讓人歡喜,惡夢令人驚恐,一切單純如其表象。


開始修行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當我們開始深入內在,夢境不再只是夢,而是潛意識的窗口。這個階段,我們發現夢境蘊藏著深層的訊息,夢裡的象徵開始浮現,各種奇幻的情節成為探索自己的機會。夢境成為我們認識潛意識、處理情緒、甚至啟發靈感的途徑。我們試圖分析夢、解釋夢,期待透過夢找到人生的答案。


深入修行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明白,無論夢境多麼奇妙或真實,它依然只是幻象的投射,無需過度執著於夢的好壞與意義。夢境來去,如雲如影,只是緣起緣滅的自然現象。我們不再試圖改變夢境,也不再執著於解析它,而是學會接受,然後平靜地醒來。



生活的修行

未覺醒前——生活是無止盡的追求與煩惱


生活在未覺醒前,充滿了對金錢、成就、愛情的追逐,日復一日,我們沉浸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有時覺得無聊枯燥,有時又感到壓力重重。我們視平凡為困境,將成功與特別視為目標,努力在「好壞」與「得失」之間掙扎。


覺醒之間——發現生活中的不平凡


當我們開始對生活有更深層的理解,便會發現平凡的日子裡,其實蘊藏著無數特別的瞬間。每天的日常不只是重複,而是一場深刻的學習。簡單的一餐飯、一次深呼吸,甚至走在街頭的微風,都是值得品味的存在。這時,我們開始重新定義生活,尋找其中的意義。


真正覺醒後——平凡與特別無二無別


當我們真正覺醒,會發現柴米油鹽依舊是柴米油鹽,成就仍舊是成就,但我們不再認為兩者有差別。無論是繁忙還是悠閒,平凡還是非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需抗拒,也不需特意追求。日常就是修行,而修行就是日常。



修行的終點,是回到起點

無論是夢境還是生活,我們最終都會回到起點,卻帶著不同的心境。從執著到探索,最後回歸於平靜,我們終於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們不再執著於擁有什麼,也不再逃避什麼,只是單純地接受生命的來去,讓夢該醒時醒,生活該過時過,如此便是智慧的開始。

紀錄一些淺見,或許過一陣子又會有不同的體悟。

正職心理師,其餘時間喜歡寫作跟記錄生活,最近開始挑戰寫旅行日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古城(Teotihuacán)旅遊的體驗與反思,結合歷史、文化、個人故事,探討生命循環與意義。
在墨西哥城的Coyoacán,我們參觀了充滿色彩與靈魂的Frida Kahlo博物館(藍色之家),探索這位傳奇藝術家的生命故事、創作靈感與藝術成就。
遊記:墨西哥城深度之旅,從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到查普爾特佩克城堡,探訪阿茲特克文明,感受城市多元與矛盾之美。
這次第一次來到墨西哥,我會有什麼樣的冒險呢?一起來一探究竟!
作者分享了造訪爾蘭福爾修道院的經歷,她在那裡體驗到了前世記憶,並通過阿卡西記錄進一步探索了這些記憶。這篇文章探討了前世今生的概念,以及作者與福爾修道院的深刻聯繫。
在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古城(Teotihuacán)旅遊的體驗與反思,結合歷史、文化、個人故事,探討生命循環與意義。
在墨西哥城的Coyoacán,我們參觀了充滿色彩與靈魂的Frida Kahlo博物館(藍色之家),探索這位傳奇藝術家的生命故事、創作靈感與藝術成就。
遊記:墨西哥城深度之旅,從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到查普爾特佩克城堡,探訪阿茲特克文明,感受城市多元與矛盾之美。
這次第一次來到墨西哥,我會有什麼樣的冒險呢?一起來一探究竟!
作者分享了造訪爾蘭福爾修道院的經歷,她在那裡體驗到了前世記憶,並通過阿卡西記錄進一步探索了這些記憶。這篇文章探討了前世今生的概念,以及作者與福爾修道院的深刻聯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修行即人生」 人生晴時多雲,七倒八起冷暖自知;走入宗教修行以為能更快抵達終點,原來回頭面對人生,臣服鍊心才只是修行的起點。 「人生即遍路」 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名言。遍路是日本環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靈場)的修行方式,是宗教信仰的朝聖巡禮,也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道路。 這是阿寺的修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修行即人生」 人生晴時多雲,七倒八起冷暖自知;走入宗教修行以為能更快抵達終點,原來回頭面對人生,臣服鍊心才只是修行的起點。 「人生即遍路」 日本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名言。遍路是日本環繞四國八十八所寺院(靈場)的修行方式,是宗教信仰的朝聖巡禮,也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道路。 這是阿寺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