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他就這樣一句"不切實際"?不能委婉一點嗎?
Leo 熬夜準備的提案,在會議上被主管冷漠的說了一句「不切實際,先暫緩吧」直接否定。沒有肯定,沒有建議,甚至連一句「辛苦了」都沒有。
下班後,Leo 憤憤不平:「他說話這麼冷漠,誰還有動力工作?」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也經歷過?當主管的回應不如我們所期待時,我們容易覺得:「他不尊重人」「他冷漠無情」。但主管真的有義務安撫我們的情緒嗎?
職場不是「情緒托兒所」,但你的感受仍然重要
理想的主管應該有同理心,但現實是,職場的核心目標是產出成果,而不是提供情緒支持。這並不代表你的感受不重要,而是——你的情緒,首先是你的責任。
「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個空間。在那個空間內,我們有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與能力。」-心理學家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
當主管的話語讓你感到受傷,你有兩種選擇:
- 讓情緒主導,陷入「他不重視我」的內耗
- 接納情緒,然後思考如何主動改變現狀
與其期待主管來安慰,不如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
- 你的「情緒真相」是什麼?
主管的冷淡,讓你憤怒或委屈,但底層可能是——害怕努力不被看見,害怕自己不夠好。意識到這一點,你會發現,主管並沒有真正「攻擊」你,真正讓你難受的,是你的期待落空了。
- 主管不誇你,不代表他不認可你
有些主管是結果導向,他們可能認可你的努力,但不一定會明確表達。比如,他雖然沒稱讚你,但還是讓你繼續負責這個案子,這其實就是一種信任。
不要因為缺少「情感回饋」,就否定自己的價值。
- 讓情緒成為動力,而不是阻力
如果主管的一句話讓你受挫,你可以選擇抱怨,或者把它當成調整策略的機會。與其糾結主管為何冷淡,不如問自己:「我怎麼讓方案更有說服力?」或「我能不能主動詢問主管的真正擔憂?」
當你從「等待被安慰」轉變為「主動找解法」,你的掌控感會提升,職場焦慮也會減少。
你的感受重要,但別讓它決定你的職場價值
職場不是沒有溫度的戰場,但也不是一個隨時提供情緒撫慰的地方。
你的感受很重要,但比起期待別人來安撫你,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自己安撫自己。
所以下次主管沒有「顧及你的感受」時,不妨先問自己:
「我現在的情緒,真的需要主管來負責嗎?」
也許,你會找到讓自己成長的答案。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