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讀《執行長日記》有感,原來「環境比技能」更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在讀Steven Bartlett的《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現年32歲的Steven Bartlett在27歲時創辦了「英國商業類排行榜第一」的Podcast節目——The Diary of a CEO,專訪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包括企業家、作者、演員、運動員等。

他將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點,結合自身的創業經歷,集結成《執行長日記》這本書,分享「33條關於事業與人生的法則」。

《執行長日記 (The Diary of a CEO)》

《執行長日記 (The Diary of a CEO)》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第26條法則:你的技能「沒有價值」,所處的環境才「寶貴」。

這條法則分享「你的技能在不同環境之下,會有不同價值」。你的技能「價值多少?」,取決於「你所在的環境中,人們有多重視你的技能,並願意為此支付多少錢?」。

讀完這條法則,讓我不禁回想到之前在新加坡管顧業「商業分析師」的工作。那段工作經歷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在不同環境之下,我的「價值」也會有所改變。


管顧業的工作經歷也讓我發現,「我的價值」會因環境的轉變而改變

管顧業的商業模式是由「各個Partner/ Principal」帶來客戶,再依據客戶的需求,調配人員,形成「專案小組」。因此在不同的專案,合作的同事也不同,團隊氣氛也不同。

可以說,換了一個團隊,彷彿去到「不同公司」工作。但也正因如此,讓我得以快速累積到「更多元的合作經驗」,探索出最適合我的工作環境和模式。

剛進公司的第一個專案,我在一個「英國人 Principal」底下工作,除此之外,還有這位Principal 經常合作的新加坡人經理,以及一位印度同事。

作為新晉的管顧業「菜鳥」,在我眼裡,其他團隊成員都比我「老練得多」,我一心只想著「怎麼快速融入隊伍、不拖其他人的後腿」,因此我一直處在「學習模式」,學習新團隊的作法、趕上管顧業的工作節奏、以及融匯新領域的知識,很少思考「如何挖掘自我價值?」,為團隊帶來獨特的貢獻。

漸漸的,我發現「只學習他人」,而沒有「挖掘自我獨特性」,成為「獨特貢獻者」,我只不過是在成為其他團隊成員的「複製品」。因為沒有足夠的「差異化」,我們最終只是在「相同的領域」越來越内捲而已。

然而,我該如何做到「差異化」呢?

我帶著困惑,以及俱疲的身心,結束在管顧業的「第一個專案」。


我的技能沒有改變,但是換組後,我「更被受重視了」

剛完成「第一個專案」,另一個 Principal 就向我拋來了橄欖枝。

這位 Principal 來自 Regulation Team,是公司新成立的「專案小組」,專門解決客戶在醫療產業開發「新藥」時,會遇到的「監管問題」。

「一個 Principal 直接來向 Analyst 拉人?」。我感到受寵若驚,畢竟我們的「位階」可是差了「五級」。

了解了更多背景資訊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

我是新加坡辦公室「第一位招入的台灣人」,而這位 Principal 因為她的華人的背景,主要幫助企業開拓「大中華區」的客戶。由於她帶領的團隊剛剛成立,還缺少「能流利用中文溝通,以及資料搜索」的成員來協助她「服務她的客戶」,因此具有「海峽兩岸成長背景」的我,就成了她「物色成員」的首選。

在她看來,我的文化背景能幫助她更好的「服務來自於大陸、以及台灣」的企業客戶。

「原來我的『文化背景』還能成為我的『獨特優勢』」,我恍然大悟。

在前一個英國人 Principal 底下,我的文化及語言技能「不被受重視」,是因為「團隊沒有這個需求」,這無法成為個人的「獨特賣點」。

而去到 Regulation Team,我依然是「同一個我」,我的語言技能並沒有在「交換團隊」間有絲毫的改變。然而換到一個「更需要我」的環境,我的價值「自動提升」了。

僅僅是因為如此,就為我在職場裡解鎖「無比珍貴」的機遇。

一般 Analyst 主要負責「資料搜索、數據分析、簡報製作」等後台工作,但我在Regulation Team 被賦予了更多「前台工作」。因為語言能力的需求,我有機會與Principal 一起,站在第一線與「客戶」做匯報,才讓我得以在 Analyst 階段,就理解「諮詢的全業務流程如何運作?」


我是「Regulation Team」最菜的菜鳥,但是回歸原本的小組,我成了「最懂Regulation的『專家』」

因為在 Regulation Team 備受重用,我連續接了3個專案。直到6個月後,我希望「開拓不同領域」的知識,才又回到了英國 Principal 底下的團隊。

神奇的是,當我回到英國主管帶領的團隊,我居然又享受到「環境帶來的優勢」。

雖然過去我在 Regulation Team 是菜鳥,但是6個月的時間,我也慢慢習得了一些「 Regulation 的知識」。

正巧, 英國 Principal 最新接到的案子需要觸碰到 regulation 的知識,由於沒有任何成員「具備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我頓時在組裡顯得「彌足珍貴」。

而就算我的 Regulation 知識不足以支撐「新專案的需求」,我也有過去6個月與 Regulation Team 建立的友情與人脈,能支援我調用資源。

團隊需要我在 Regulation Team 的經驗與人脈,也因此,我在團隊合作中有了更高的話語權。

換言之,雖然我在「Regulation Team」是專業領域的菜鳥,但是換了一個環境,我卻成了「Regulation 專家」,也因而提升了我在團隊中的重要性。


你的技能在不同環境的「價值不同」,找到能「躍升你的能力」的環境

《執行長日記》中的理論,加上個人的實際經歷,讓我更確信了「選擇環境」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選擇「環境」的時候,會依照「外在條件」去衡量,比如,我就要到「最知名的大企業工作」、我必須要跟隨「業務能力最強」的上司,而不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去到「能讓你的能力充分發揮作用」的舞台。

這麼做的缺點是,你是讓「自己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當你的能力與環境不是特別契合,能力難以施展,就很容易「蹉跎光陰」。

記住,同樣的能力,在不同環境裡的價值不同。

你需要去的是「最需要你的能力」的地方,在那裡你會擁有「更多話語權」,也會擁有「更多表現機會」,在實際鍛鍊中,累積更強的實力。

而更強的實力,會在長遠的將來,帶你走到「更大的舞台」

大多數人都是在「做中學習」,到了特定位置,再慢慢學會「如何做出樣子」。因此,用長期主義的思維來看,「握到手的更多機會」遠比「有名無實的外在表象」,能在未來帶你走得更遠。

找到「需要你能力」的地方,就是你的「藍海」。



我是Eve,前新加坡管理顧問,在寫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我的新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有更多【自我成長】及【職涯思考】內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3674?sloc=main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5會員
167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5/01
2022.12.20 在進入職場4個月之後,我兼職從網路上賺取到第一筆收入。而那天,也永遠改變了我之後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5/01
2022.12.20 在進入職場4個月之後,我兼職從網路上賺取到第一筆收入。而那天,也永遠改變了我之後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2/20
上一次參與完母校 INSEAD 的AI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消化教授所說的「大家會變成連續創業者」這句話。既然我們不需要再關注「如何高效產出」,而是「如何給出指令」,我們就更需要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2/20
上一次參與完母校 INSEAD 的AI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消化教授所說的「大家會變成連續創業者」這句話。既然我們不需要再關注「如何高效產出」,而是「如何給出指令」,我們就更需要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個人技能價值如何因應不同工作環境而改變,並以作者自身在新加坡管理顧問業的經驗為例,說明在不同團隊中,個人技能的價值和重要性會有不同的呈現。文章強調選擇工作環境時,應該考慮該環境是否能充分發揮個人優勢,而非僅追求客觀條件上的「強、厲害」。
Thumbnail
本文探討個人技能價值如何因應不同工作環境而改變,並以作者自身在新加坡管理顧問業的經驗為例,說明在不同團隊中,個人技能的價值和重要性會有不同的呈現。文章強調選擇工作環境時,應該考慮該環境是否能充分發揮個人優勢,而非僅追求客觀條件上的「強、厲害」。
Thumbnail
事業單位連續找了兩個 Manger 都撐不過三個月就陣亡了。第一個人選來自大公司,原本在外面也是小老闆來的,積極度不錯也做出了不錯的績效,工作一陣子後覺得無聊了又決定回去當小老闆,他說這個能理解。第二個人選找了業內人士,三個月過後表現平平, FC 先生沒放棄想要直接帶去美國見老闆,沒想到人選直接烙跑
Thumbnail
事業單位連續找了兩個 Manger 都撐不過三個月就陣亡了。第一個人選來自大公司,原本在外面也是小老闆來的,積極度不錯也做出了不錯的績效,工作一陣子後覺得無聊了又決定回去當小老闆,他說這個能理解。第二個人選找了業內人士,三個月過後表現平平, FC 先生沒放棄想要直接帶去美國見老闆,沒想到人選直接烙跑
Thumbnail
年後通常是轉職或跳槽的時機點,近期跟朋友聊到職場「能力」與「價值」的重要性。那天說到是否遇過工作能力一般,卻能擔任重要職位,能力優秀同事苦無升遷機會,彷彿能力不只是職場評分標準之一。 職場中到底是「能力」重要,還是「價值」吃香! 到底要培養能力還是先擁有價值? 跟大家分享我對於「能力」、「價值」
Thumbnail
年後通常是轉職或跳槽的時機點,近期跟朋友聊到職場「能力」與「價值」的重要性。那天說到是否遇過工作能力一般,卻能擔任重要職位,能力優秀同事苦無升遷機會,彷彿能力不只是職場評分標準之一。 職場中到底是「能力」重要,還是「價值」吃香! 到底要培養能力還是先擁有價值? 跟大家分享我對於「能力」、「價值」
Thumbnail
很多時候你不是沒有職場規畫,但這不怪你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職場價值,透過這本職場開放性關係,你可以更了解自己缺乏哪一些職場特質、可以減少職場錯誤的發生,更難能可貴的是,透過書中內容你可以知道讓自己增值的方法。這本書若是透過書摘的方式介紹給大家,真的就太無趣了,因為內容句句都精彩,因此我會挑選我收穫
Thumbnail
很多時候你不是沒有職場規畫,但這不怪你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職場價值,透過這本職場開放性關係,你可以更了解自己缺乏哪一些職場特質、可以減少職場錯誤的發生,更難能可貴的是,透過書中內容你可以知道讓自己增值的方法。這本書若是透過書摘的方式介紹給大家,真的就太無趣了,因為內容句句都精彩,因此我會挑選我收穫
Thumbnail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經過了六年一起工作的美好時光,老闆N在今年一月離開了公司進入下一個人生旅程,很感恩跟他一起工作的每一天,帶給我許多成長,也讓我有機會在他身上學到受用一生的管理智慧,在此紀錄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經過了六年一起工作的美好時光,老闆N在今年一月離開了公司進入下一個人生旅程,很感恩跟他一起工作的每一天,帶給我許多成長,也讓我有機會在他身上學到受用一生的管理智慧,在此紀錄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出社會進職場,別有這些想法」,繼續整理自己那幾年在公司的筆記,這篇是整理我自己從吃虧失敗經驗寫下的筆記。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出社會進職場,別有這些想法」,繼續整理自己那幾年在公司的筆記,這篇是整理我自己從吃虧失敗經驗寫下的筆記。
Thumbnail
2021 #書單 #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 工作久了之後發現,當職位更換時,所看到的、所面對的不同情境,我會不自覺的調整執行模式。「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這句話果然其來有自,即使帶著貶抑之意,但有時確實是情勢所至,甚至是我毫無所覺下的決策行為。
Thumbnail
2021 #書單 #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 工作久了之後發現,當職位更換時,所看到的、所面對的不同情境,我會不自覺的調整執行模式。「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這句話果然其來有自,即使帶著貶抑之意,但有時確實是情勢所至,甚至是我毫無所覺下的決策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