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閱讀心得#4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閱讀心得#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四章講述與自己的內在、情緒、身體連結,聆聽並照顧它們,以充滿愛的姿態。

我的感想是:「專注當下,與愛連結。」

這一章,似乎又回到要聆聽內在、聆聽身體的聲音,但又有點不同,回頭看到標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愛:作者選擇活在愛裡、活在喜悅中。讓人生的這盤料理,加入一味名為「愛」的魔法調味料後,滋味瞬間美味豐富了起來。

“如果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能帶著意識去覺察,就不會無意識地傷害他人、傷害環境、傷害自己。”

書裡提到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活中無意識地自動導航,而且現代資訊爆炸,也會因而接收過多資訊而有各種情緒浮動。

因此我們需要“找回當下的力量”---覺察並專注當下。

我覺得具體作法例如可以給自己一個「停頓」的時間,覺察自己的狀態,讓自己能抽離情緒的影響,進而專注當下。

當我們持續覺察,帶著愛的意念行事,會發現處處都是生命的禮物。

書中最後提出了發人省思的問題:你活出自己了嗎?

我覺得「活出自己」,首先要先認識自己、愛自己,要對自己誠實,正視自己的需求與渴望。

雖然有時會因而需要面對與他人需求的衝突,但記住畫出界限,保全自己。這只是因為自己的期待與他人的期待不同所引起的罷了,尊重對方是獨立個體,但也別委屈了自己。

「當你是星星,就別勉強自己活成玫瑰花的樣子!」---在podcast裡聽到的。不論星星、玫瑰花還是其他都很好,而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avatar-img
Grace的沙龍
2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r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三章講述作者分享探索、認識與連結自己的經驗。 我的感想是:「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 薩提爾女士曾說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因此關鍵在於如何面對問題,而每個人都是可以選擇的。 “每一個選擇,都定義著你的生命,決定你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你多花一點
第二章講述作者小時候的經歷影響了她的信念系統,以及長大後用力生活之後的體驗、體悟與改變。 讀完這一章,我的感想是「愛是接納」與「放下執著」。 “明白我們不是什麼,才會逐漸接近「我們是什麼」。” “真正的愛是讓一切事物為之所是。” 真正的愛是接納,而不是滿足誰的期待。 作者脫下她是「曾志偉的
今天快樂群組的伙伴帶領2024年的複盤! 其實昨天也利用先放到群組的另一份複盤表先做過一遍了!這樣想來我也複盤過兩次囉XD 昨天在複盤時,覺得行事曆真的很有必要! 因為我是在2024年底才開始用行事曆,所以之前的只能透過照片跟記帳app的隻字片語去回想年初跟年中有什麼事發生。雖然感覺不夠完整,
這本書也是當時找療癒相關書籍時映入眼簾的一本書。 想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試著去了解自己:「我怎麼了?」,以及努力去開解自己、照顧自己。 以下是我的心得: A.孤寂與孤獨 孤寂是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情感無法滿足,內心感到空洞疏離的狀態。 此時為了減少痛苦,會將自我的感受剝離、分割出去,但自我分割
目前已經看到第二章囉,先整理一部分心得分享~ 為什麼會想閱讀這本書呢? 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上,也許是工具書看久了,突然覺得應該去看看別人的生命歷程,希望在別人的生命歷程中能找到碰撞自己生命與思維一些新的火花。 腦袋裡浮現好幾個作者,不過剛好滑到一個podcast在介紹作者的新書,那就先閱讀這本書
在這樣一整年當中,磕磕絆絆走到現在也努力讓自己寫了快20篇的心得。覺得輸出真的是我的一個很大的短板,雖然閱讀能讓我平靜心靈,但常常讀完一本又繼續往下一本閱讀,心得呀...有想起來才會做個整理... 有時候當時的境遇、當下的想法讓我翻起了這本書,但時過境遷,回頭回來寫心得時又有不同的思維。整理心得時
第三章講述作者分享探索、認識與連結自己的經驗。 我的感想是:「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 薩提爾女士曾說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因此關鍵在於如何面對問題,而每個人都是可以選擇的。 “每一個選擇,都定義著你的生命,決定你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你多花一點
第二章講述作者小時候的經歷影響了她的信念系統,以及長大後用力生活之後的體驗、體悟與改變。 讀完這一章,我的感想是「愛是接納」與「放下執著」。 “明白我們不是什麼,才會逐漸接近「我們是什麼」。” “真正的愛是讓一切事物為之所是。” 真正的愛是接納,而不是滿足誰的期待。 作者脫下她是「曾志偉的
今天快樂群組的伙伴帶領2024年的複盤! 其實昨天也利用先放到群組的另一份複盤表先做過一遍了!這樣想來我也複盤過兩次囉XD 昨天在複盤時,覺得行事曆真的很有必要! 因為我是在2024年底才開始用行事曆,所以之前的只能透過照片跟記帳app的隻字片語去回想年初跟年中有什麼事發生。雖然感覺不夠完整,
這本書也是當時找療癒相關書籍時映入眼簾的一本書。 想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試著去了解自己:「我怎麼了?」,以及努力去開解自己、照顧自己。 以下是我的心得: A.孤寂與孤獨 孤寂是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情感無法滿足,內心感到空洞疏離的狀態。 此時為了減少痛苦,會將自我的感受剝離、分割出去,但自我分割
目前已經看到第二章囉,先整理一部分心得分享~ 為什麼會想閱讀這本書呢? 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上,也許是工具書看久了,突然覺得應該去看看別人的生命歷程,希望在別人的生命歷程中能找到碰撞自己生命與思維一些新的火花。 腦袋裡浮現好幾個作者,不過剛好滑到一個podcast在介紹作者的新書,那就先閱讀這本書
在這樣一整年當中,磕磕絆絆走到現在也努力讓自己寫了快20篇的心得。覺得輸出真的是我的一個很大的短板,雖然閱讀能讓我平靜心靈,但常常讀完一本又繼續往下一本閱讀,心得呀...有想起來才會做個整理... 有時候當時的境遇、當下的想法讓我翻起了這本書,但時過境遷,回頭回來寫心得時又有不同的思維。整理心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