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與創作倫理:當我被迫參與「創作的消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I 是趨勢,你不適應就會被淘汰。」
這句話你聽過嗎?我聽過,甚至在這個生成式AI當道時代,這句話幾乎成了某種「理所當然」的論點。
但當我被 assign 一個用 AI 生成繪本的任務時,我的反應卻是——極度的抗拒,甚至比我曾經吐槽過「沒臉回去見老師」的專案還要強烈。
為什麼?這只是技術變遷,還是這件事踩到了我作為創作者的價值觀底線?

📌 這不只是 「技術」的問題,而是「倫理」的問題

當 AI 被廣泛應用於繪圖、寫作、音樂等領域時,我們的世界確實發生了變化。但這種變化到底是進步,還是對創作的一種消耗?

當我被要求用 AI 來產出一本繪本時,我感覺到的不只是壓力,而是一種深層的罪惡感與羞恥感。這種感覺遠遠超過了一般的職場無奈,而是對於「我是誰?我相信什麼?」的根本質疑。

我試圖整理,為什麼這次的事件讓我產生這麼強烈的抗拒——這不只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我們該怎麼使用技術」的問題。

1️⃣ 這挑戰了「創作」的本質

繪本,是一種 溫度與情感的創作。每一張手繪的插畫,背後都有創作者的巧思和心血,他們思考著角色的表情、氛圍的呈現,甚至是筆觸帶來的情感溫度。

然而,當 AI 被用來完全取代這個過程時,創作就變成了「大量生產的產品」,變成了一種「沒有生命的複製品」。

AI 可以生成美麗的畫面(甚至這個美麗可能也只是幻覺),但它不會有創作者的思考,也不會有靈魂。這樣的東西,還能叫做「創作」嗎?

2️⃣ 這讓我成了「摧毀創作者生計的推手」

💡 在《雲端封建時代》中,瓦魯法克斯指出,在數位資本主義的轉變下,我們正在從「自由市場」進入「數位封建制度」。創作者不再擁有自己的工作,而是變成科技公司的「數位農奴」。

AI 生成內容的趨勢,讓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未來:

  • 當企業可以免費使用 AI 生成繪圖,誰還會花錢請插畫師?
  • 當寫作 AI 變得足夠流暢,內容農場是否會取代真正的作家?
  • 當科技巨頭壟斷了所有的數據、算法、平台,我們的創作是不是也變成了這些數位封建領主的「數位財產」?

這讓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如果未來這種趨勢持續,那些靠創作維生的畫師、作家,最終只能依賴這些科技公司,成為他們生態系的一部分,而無法獨立生存。

瓦魯法克斯批判:「科技公司已經不再是自由市場的競爭者,而是變成了新的封建領主,壟斷所有價值。

而這次的 AI 繪本專案,讓我感覺自己正在參與這場「創作者被剝奪價值」的過程——這讓我感到無比愧疚。

3️⃣ 這不是「AI 是趨勢」的問題,而是「我們該怎麼用 AI」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說::

「AI 是趨勢,你不適應就會被淘汰。」

但問題不是「能不能用 AI」,而是「該不該這樣用 AI」。

AI 不是問題,問題是當 AI 變成一種取代而非輔助的手段,創作還能保持它原本的價值嗎?

  •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更快、更省錢,而拋棄了創作者的心血,那麼未來的文化內容會變成什麼?
  • 如果 AI 取代了繪師、作家、音樂人,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加冰冷、更加公式化?

這次的任務,讓我開始質疑: 如果沒有人站出來守住創作的價值,未來的文化會變成什麼?

4️⃣ 這件事讓我對未來的世界感到不安

💡 在《消失的美學》中,保羅・維希留提到,當科技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感知世界也在「消失」,我們的體驗變得片段化、瞬間化,甚至被機制所取代。

這正是 AI 生成內容讓我擔憂的地方——當繪本可以瞬間生成,我們是否正在失去真正的「創作體驗」?

  • 當 AI 取代了「畫圖的過程」,畫師是否會失去對筆觸、線條、顏色的掌控感?
  • 當 AI 取代了「創作的耐心」,我們是否會越來越難以欣賞那些手工創作的價值?
  • 當「生成內容」變成比「創作內容」更主流,我們是否正在消滅文化的多樣性,而變成千篇一律的「快消式創作」?

維希留批判的是「科技讓文化的體驗變得過於快速,以至於它在我們尚未體會時就已消失」。這正是我對 AI 生成內容最大的恐懼——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成一個「創作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時代?

🔖 結語:AI 可以是工具,但不該是創作的終點

這次的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問題。

AI 的進步,應該是幫助創作者,而不是取代創作者。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希望未來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

我不反對 AI,我甚至平常會用 AI 來畫圖輔助靈感,但我反對的是——當 AI 被濫用,變成一種「取代創作」的工具時,我們失去了什麼?

如果你也是創作者,或者你曾經支持過那些努力創作的人,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這不只是技術的變遷,而是創作價值的抉擇

我們,真的準備好迎接這樣的未來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涅不是吟遊詩人
0會員
6內容數
📚 這裡是我的閱讀筆記存放區! 本來想記錄工具書和文學筆記,結果變成產業觀察(尤其是 ESG)佔比最高,畢竟老闆不讓我寫進報告,但不寫又難受 🐈‍⬛✨ 內容涵蓋產業觀察、工具書、小說、大眾心理學(如果我有乖乖寫的話),總之,這是一個隨性又雜食的閱讀筆記站,偶爾也會變成 ESG 深坑現場 🖤📖
2025/03/12
25個人卻有15個團隊?本文探討公司內小團隊運作的困境,從理論到現實,分析效率降低的原因:專注力被切割、優先順序混亂、溝通成本上升。文章並提出改善方法,包含限制成員跨專案數量、設立跨專案協作機制、PM間協調資源,以期讓小團隊真正高效運作。
Thumbnail
2025/03/12
25個人卻有15個團隊?本文探討公司內小團隊運作的困境,從理論到現實,分析效率降低的原因:專注力被切割、優先順序混亂、溝通成本上升。文章並提出改善方法,包含限制成員跨專案數量、設立跨專案協作機制、PM間協調資源,以期讓小團隊真正高效運作。
Thumbnail
2025/02/15
最近,美國許多企業開始調整 DEI(多元、公平、共融) 政策,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向: 🔹 Google、Meta、NASA、沃爾瑪、麥當勞:調整或削減 DEI 🔹 Apple、Costco:堅持維持 DEI,不受影響 這讓人好奇——為什麼同樣是知名企業,對 DEI 的選擇卻如此不同?
2025/02/15
最近,美國許多企業開始調整 DEI(多元、公平、共融) 政策,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向: 🔹 Google、Meta、NASA、沃爾瑪、麥當勞:調整或削減 DEI 🔹 Apple、Costco:堅持維持 DEI,不受影響 這讓人好奇——為什麼同樣是知名企業,對 DEI 的選擇卻如此不同?
2025/02/12
隨著市場對 ESG 投資的態度轉變,許多人開始質疑 ESG 是否已經進入衰退期。部分資金轉向 AI 和傳統產業,而 ESG 相關基金的熱度似乎不如以往。然而,這是否意味著 ESG 已經失敗,或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諾正在消退?
Thumbnail
2025/02/12
隨著市場對 ESG 投資的態度轉變,許多人開始質疑 ESG 是否已經進入衰退期。部分資金轉向 AI 和傳統產業,而 ESG 相關基金的熱度似乎不如以往。然而,這是否意味著 ESG 已經失敗,或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諾正在消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是以創作的角度來看,面對變化快速的 AI 發展,雖然可能有些逆風,但我其實並不會特別反對這些新的工具,甚至會期待看到它的極限究會是何等模樣,不過,對於「創作者會被 AI 完全取代」這件事,我仍抱持著一定程度的懷疑與保留。
Thumbnail
如果是以創作的角度來看,面對變化快速的 AI 發展,雖然可能有些逆風,但我其實並不會特別反對這些新的工具,甚至會期待看到它的極限究會是何等模樣,不過,對於「創作者會被 AI 完全取代」這件事,我仍抱持著一定程度的懷疑與保留。
Thumbnail
AI 在動畫產業的應用越來越廣,但它真的能取代美術與動畫師嗎?還是只是另一個輔助工具? 無論你是對 AI 充滿期待,還是對它心存疑慮,都可以來看看現在的業界是如何使用AI,並思考它如何影響未來的創作模式。
Thumbnail
AI 在動畫產業的應用越來越廣,但它真的能取代美術與動畫師嗎?還是只是另一個輔助工具? 無論你是對 AI 充滿期待,還是對它心存疑慮,都可以來看看現在的業界是如何使用AI,並思考它如何影響未來的創作模式。
Thumbnail
AI生成內容充斥創作平臺將帶來十項隱憂,包括內容品質下降、消費者信任危機、創作生態失衡、文化表達單一化、經濟價值分配不公、人文深度流失、創新動力減弱、版權與智慧財產權混亂、創作者認同危機以及平臺責任與監管困境。文章呼籲平臺制定明確的AI內容標識政策,建立公平的價值分配機制,並積極支持人類原創作品。
Thumbnail
AI生成內容充斥創作平臺將帶來十項隱憂,包括內容品質下降、消費者信任危機、創作生態失衡、文化表達單一化、經濟價值分配不公、人文深度流失、創新動力減弱、版權與智慧財產權混亂、創作者認同危機以及平臺責任與監管困境。文章呼籲平臺制定明確的AI內容標識政策,建立公平的價值分配機制,並積極支持人類原創作品。
Thumbnail
創作方式的改變並未改變藝術的本質。AI繪圖的出現如同攝影術的誕生,引發了藝術界的震盪,卻也催生了新的創作形式。AI只是工具,真正的藝術價值來自於創作者對世界的感受和想表達的情感,而非技術本身。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鼓勵讀者在AI時代重新尋找自身的藝術價值。
Thumbnail
創作方式的改變並未改變藝術的本質。AI繪圖的出現如同攝影術的誕生,引發了藝術界的震盪,卻也催生了新的創作形式。AI只是工具,真正的藝術價值來自於創作者對世界的感受和想表達的情感,而非技術本身。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鼓勵讀者在AI時代重新尋找自身的藝術價值。
Thumbnail
AI繪圖的興起引發創作者的焦慮,本文探討AI生成繪本的倫理爭議,並反思AI技術應如何被應用。作者質疑AI是否會取代創作的本質,剝奪創作者的價值,以及可能導致文化體驗的消失。文章呼籲重視創作價值,並探討AI作為工具與取代創作工具間的差異。
Thumbnail
AI繪圖的興起引發創作者的焦慮,本文探討AI生成繪本的倫理爭議,並反思AI技術應如何被應用。作者質疑AI是否會取代創作的本質,剝奪創作者的價值,以及可能導致文化體驗的消失。文章呼籲重視創作價值,並探討AI作為工具與取代創作工具間的差異。
Thumbnail
近期AI 的創作能力逐漸提升,引發了許多人對創作未來的疑惑, AI 會完全取代人類的創作嗎? 有時,也不禁會思考,創作的作品,會不會多年後就被AI取代 然而,思考這個問題時,會覺得以長期來看,創作的體驗與過程的重要性提高了
Thumbnail
近期AI 的創作能力逐漸提升,引發了許多人對創作未來的疑惑, AI 會完全取代人類的創作嗎? 有時,也不禁會思考,創作的作品,會不會多年後就被AI取代 然而,思考這個問題時,會覺得以長期來看,創作的體驗與過程的重要性提高了
Thumbnail
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這個詞滿天飛,在各行各業只要沾上這個詞,就會給人很流行的感覺。 從各類書報雜誌,甚至老高的影片都有提到,AI這玩意兒將會取代掉許多工作之類的消息,這將會造成未來許多職業消失,取而代之有更多以往沒出現過的新職業將會誕
Thumbnail
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這個詞滿天飛,在各行各業只要沾上這個詞,就會給人很流行的感覺。 從各類書報雜誌,甚至老高的影片都有提到,AI這玩意兒將會取代掉許多工作之類的消息,這將會造成未來許多職業消失,取而代之有更多以往沒出現過的新職業將會誕
Thumbnail
AI創作引起眾人注目,首先是去年九月美國一幅AI繪製的圖畫作品於美術展得獎而引起藝術圈嘩然,台灣的相關討論則是到今年初吳淡如女士的AI炎上事件,以及後來出現的chatGPT,才開始引起更廣泛的討論。 在大家玩AI玩得不亦樂乎的同時,創作者們也不免被新興科技可能的「取代說」感到有些憂慮。
Thumbnail
AI創作引起眾人注目,首先是去年九月美國一幅AI繪製的圖畫作品於美術展得獎而引起藝術圈嘩然,台灣的相關討論則是到今年初吳淡如女士的AI炎上事件,以及後來出現的chatGPT,才開始引起更廣泛的討論。 在大家玩AI玩得不亦樂乎的同時,創作者們也不免被新興科技可能的「取代說」感到有些憂慮。
Thumbnail
最近打開臉書,看到網路上很多網友分享,近期的高科技產物——繪畫AI。這是一項驚奇的發現,這也推翻了很多人過去對AI發展的猜測。 在過去,人工智慧剛發展的初期,那時人們沒想到AI會如此影響到我們後來的生活。 |過去AI出現帶來的影響及推測。 |AI能創作嗎?繪畫AI出現帶來的風潮。
Thumbnail
最近打開臉書,看到網路上很多網友分享,近期的高科技產物——繪畫AI。這是一項驚奇的發現,這也推翻了很多人過去對AI發展的猜測。 在過去,人工智慧剛發展的初期,那時人們沒想到AI會如此影響到我們後來的生活。 |過去AI出現帶來的影響及推測。 |AI能創作嗎?繪畫AI出現帶來的風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