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樂!經過了九天新年假期,回來開始定期更新了,這次要來聊聊自己很常使用的筆記軟體。
回顧自己使用筆記軟體的時間,應該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接觸了。一開始,我是透過知名部落格 「電腦玩物」 開始學習如何有效利用筆記工具,最早選擇了 Evernote 作為主力筆記軟體。
Evernote 陪伴了我許多年,對於個人生活與工作上的記錄都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然而,隨著科技發展,筆記軟體市場不斷推陳出新,筆記方式也在演變,從 子彈筆記法(Bullet Journal) 到 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我逐漸調整自己的筆記習慣,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一路走來,我嘗試了許多不同的筆記軟體,直到最近才找到一款真正符合需求的工具。
在選擇筆記軟體時,我主要考量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由於我的設備橫跨不同系統(工作電腦是 Windows,個人電腦是 MacBook,手機則是 iPhone),所以筆記軟體必須具備 跨平台同步 的功能。例如 Bear 雖然設計精美,但因為僅限於 Apple 生態系,對我來說就不太合適。
在外出工作時,經常需要在手機上快速記錄筆記,然後回到電腦上立即使用。因此,筆記內容的同步速度與穩定性也是關鍵考量。
由於我經常需要在手機上瀏覽與整理筆記,筆記軟體的 手機操作體驗 也至關重要。如果某款筆記軟體在手機端的使用體驗不佳,那麼即便功能再強大,也難以成為我的首選。
適合族群:適合需要大量蒐集與分類資料的人
Evernote 作為最早期的筆記軟體之一,當初使用時沒有太多需求,只是單純記錄資訊,Evernote 在這方面表現得相當出色。然而,隨著使用時間拉長,筆記內容逐漸堆積,開始出現資訊雜亂、不易分類的問題,就像家中的雜物間,資料雖然都存在,但如果沒有定期整理,很多東西可能都會被遺忘在角落。
即便如此,Evernote 仍然是一款 非常穩定且經典的筆記工具,但當 Notion 出現後,我開始轉向新的選擇。
適合族群:適合需要結構化管理資訊的人
Notion 的出現帶來了全新的筆記體驗,它強調 資料庫(Database) 的概念,並且提供眾多 模板(Template),讓使用者能夠根據需求建立高度客製化的筆記系統。
但 Notion 也有一些缺點:
也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後來沒有選擇 Notion 作為我的主力工具。
適合族群:適合需要大量記錄與分類的人
OneNote 是微軟開發的筆記工具,與 Microsoft 365 無縫整合,對於習慣使用微軟生態系的用戶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此外,它還具備 手寫筆記 功能,非常適合需要手寫筆記的學生或上班族。
不過,OneNote 的筆記結構較為層級化,排版方式不如其他筆記軟體靈活,因此如果沒有微軟生態系的需求,Evernote 可能會是更好的替代方案。
適合族群:適合喜歡探索、建立知識網絡的人
Obsidian 是一款強調 本地存儲 的筆記軟體,所有筆記都儲存在使用者的電腦中,避免了雲端存取的問題。此外,它的筆記體驗與 VS Code 相似,並支援 Markdown 語法與大量 外掛(Plugins),讓使用者能夠高度自訂筆記環境。
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點:
Obsidian 更適合 需要建立知識網絡與長期學習的人,如果你的筆記需求主要是快速記錄,可能不太適合這款軟體。
適合族群:適合需要高組織性的筆記方式
Craft 是近年來崛起的筆記軟體,它的特色是介於 Notion 與 Obsidian 之間,具備靈活的格式化編輯功能,但又不會過於複雜。同時,它支援 Markdown 語法,並且擁有 極快的同步速度,能夠立即在不同設備間同步筆記內容。
Craft 的缺點是討論度較低,線上資源相對少,且與其他軟體的自動化串接能力不如 Notion 或 Evernote。
適合族群:適合 Apple 生態系統用戶,重視流暢性與快速記錄的人
Apple Notes 是 Apple 內建的筆記軟體,與 iCloud 無縫同步,適合快速記錄靈感、會議筆記與待辦事項。支援 手寫筆記與 Apple Pencil,並能透過 Shortcuts 進行自動化操作。缺點就是 Windows 使用體驗不佳,僅能透過 iCloud 網頁版存取。且功能較陽春,無法建立 Notion 式資料庫或複雜表格。
Apple Notes 適合輕量筆記需求者,但若需更強大功能,可能就要考慮其他的筆記軟體。
筆記軟體百百種,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以下是幾個適合不同使用者的建議:
如果有想要選擇筆記軟體但是不知道怎麼入手的,或許可以先從自己做筆記的方式下手,例如以下的影片,有提到做筆記人可以分成幾種類型:
像我自己的類型比較偏向 Architect,所以我覺得 Craft 的使用上比較適合我。
你目前使用哪款筆記軟體?你屬於哪種類型的筆記風格呢?歡迎與我分享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