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人的職涯選擇:如何在優缺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傳統產業的定義與特性:什麼是傳產?


傳統產業,顧名思義,是相較於高科技產業等新興行業更早發展的產業類別。這個範疇涵蓋非常廣,包括紡織、鋼鐵、水泥、汽車製造等行業,這些都是傳統產業的一部分。與高科技產業相比,傳產的工作特質和生活方式在網路上被分享的比例相對較低。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比較效應」。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高科技產業似乎更體面、更具吸引力,因此更容易吸引員工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與生活。另外,高科技產業的員工通常年齡層較輕或許也是原因之一,也更擅長運用科技產品,屬於網路上活躍的一群人。相對之下,傳統產業的從業者分享較少,導致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大家都在科技業上班」。


科技業 VS 傳產:該跳槽還是堅守崗位?


目前台灣的經濟結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科技業與半導體產業,這些高附加值行業不僅推動了 GDP 的增長,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如果目標是追求高薪、高年終獎金與分紅,那麼進入科技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科技業並非理工科畢業生的專屬,非相關科系背景者也可以從基層職位入手,例如擔任作業員,逐步進入這個行業。


然而,跳槽與否並不僅僅是薪資待遇的問題。特別是對於已經累積一定職場經驗的從業者而言,轉換跑道涉及更多現實因素,如專業技能的轉移難度、家庭責任,以及長期的職涯規劃。這些考量使得跳槽的成本與風險更高,並不一定是所有人的最佳選擇。


以我為例,我曾經因為非常嚮往軟體工程師的數位游牧生活,就產生從傳產業務跳槽到軟體工程師的想法。這個目標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明確,當時的我 35 歲,下定決心嘗試一條全新的路。在疫情期間我開始投入 coding 的學習,報名了線上課程,認真學習程式語言(coding),並完成了一些小作品。這一年的學習讓我對軟體開發有了初步了解,也為自己開啟了新的職涯選擇。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從期待到現實:投履歷與面試的打擊

結業後,我信心滿滿地準備投履歷。一開始,看到許多軟體工程師職缺標示著相當高的薪水,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更加篤定,認為這是一條可以為未來帶來美好生活的道路。

然而,當我進入實際求職階段,面試過程中卻接連遭遇挫折。以下是我面臨的主要問題:

  • 能力不足:雖然學習了一年,但發現自己在實際專案開發能力上仍與企業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 缺乏相關經驗:對於公司而言,我並沒有相關的工作背景,這使得我的競爭力大打折扣。即使被錄取,薪資也多數只能匹配新鮮人水準,這比我目前的薪水低了 25%。


這時,我陷入了深刻的天人交戰:

  • 我應該接受薪水減少的現實,賭一個可能更美好的未來嗎?
  • 我真的對軟體工程師的工作有興趣,還是只是被它的薪水吸引?
  • 我是否具備這份工作的能力與適應力?


放棄轉職的原因:經歷內心掙扎後的選擇

經過一段時間的面試和不斷的自我對話,我最終決定放棄走這條路。這個決定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原因:

對職業本質的認識:我不適合這個工作

軟體工程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與適應新技術的職業,而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樣高度變動的環境。我更傾向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並不擅長在壓力下學習新事物。

能力差距與競爭力考量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能力差距。雖然這些差距或許可以通過努力來彌補,但以我當時的年齡,與剛出社會的學生相比,我是否具備更多競爭優勢?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跳槽前的自我分析:科技業真的是唯一的選擇嗎?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掙扎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職涯方向,並進行了一些自我分析與省察。這個過程幫助我理解,進入科技業雖然是條不錯的路,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透過這些反思,我發現傳統產業其實也有它的獨特價值與發展空間,尤其在深耕專業知識和建立行業人脈方面,傳產可以提供穩定的長期發展基礎。

以下是一些在自我分析過程中問自己的問題,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1. 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傳產經驗是否能轉化為科技業的競爭力?
  2. 我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嗎? 是什麼讓我想要轉換跑道?
  3. 科技業的吸引力是什麼? 它是否能帶給我更長期的幸福感?
  4. 跳槽的風險與收益如何平衡? 這是否值得我投入時間與精力?
  5. 如果不跳槽,我是否可以在現有的崗位上找到成長機會?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幫助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職業定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傳產的優缺點分析:挑戰與機會並存

傳產的缺點

工作環境較差:設施老舊,現代化不足

傳產的發展時間通常較早,許多公司成立已超過三四十年以上。如果這些企業在後期進行過整修,工作環境可能會稍微改善,但如果未曾翻新,許多辦公室和廠房仍然維持著數十年前的樣貌。例如,老舊的辦公室設施、不夠完善的通風系統,以及過時的設備,都會讓人感覺有些「年代感」。

對於習慣高科技產業中現代化辦公環境的人來說,這樣的差距可能是一大挑戰。


同事素質參差不齊:穩定性與流動性並存

傳統產業的同事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 穩定型員工:這類同事通常在公司工作超過二十年,特休假用滿,對公司運作瞭若指掌。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但有時可能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低,適應變化較慢。
  • 高流動性員工:在某些傳產企業,員工流動率相對較高,年初見到的同事可能到年底就已經離職。這種情況在規模較小、制度不完善的企業中尤為明顯。


此外,由於科技業對人才的強大吸引力,許多優秀的年輕人會選擇科技業作為職涯首選,這也使得傳產在吸引與留住高素質人才方面面臨挑戰。這樣的環境中,你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同事,他們的工作態度、能力和背景可能與你的期待有所出入。


制度混亂:人治大於法治

許多傳產企業是由第一代創業者建立的,其管理模式往往是以創辦人為核心。一些公司未能在發展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制度,導致管理風格偏向人治大於法治。這種情況下,「老闆一句話」可能比正式制度更有分量,朝令夕改的情況屢見不鮮。

不過,也有一些傳產企業隨著二代、三代接班人上任,開始引入現代化管理理念,推動組織的規範化與效率化發展。這些新一代的領導者通常受過高等教育,並對全球化和現代化運營有更好的理解,為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活力。


傳產的優點

在探討了傳統產業的挑戰後,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優勢。對於從業者來說,傳產提供了一些獨特的機會。

能力容易被發掘:表現即是機會

正如前文所提,傳產同事素質參差不齊,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由於部分員工能力有限,當你在某方面擁有突出的技能時,就能迅速脫穎而出。例如:

  • 如果你是辦公室裡唯一會說英文的人,自然會成為負責外語溝通的重要窗口。
  • 如果你熟悉某些效率工具,像是 Excel 或 Google Sheets,很可能在團隊中成為解決問題的核心人物。


在這樣的環境中,只要展現出一點能力,就能獲得更多表現與升遷的機會,這對於想要快速成長的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起點。


能力發展全面:一職多能的實戰經驗

傳統產業的高流動率和人力不足,往往讓員工需要身兼多職。以業務為例,除了開發新客戶,還可能需要:

  • 處理進出口相關事宜,例如報關或物流安排。
  • 涉及財務工作,像是分析成本或規劃預算。
  • 接手老闆臨時交辦的任務,例如協助策劃活動或撰寫報告。


這樣的多職能要求,一方面可能讓你感到壓力大,但另一方面卻能快速累積多方面的實戰經驗,培養出更全面的職場能力。當然,這是訓練還是壓榨,端看實際的狀況而定。我不鼓勵要當一個奴工,但確實要在有一點點不舒服的環境比較能夠有所成長。


出差與外派機會多:探索世界的職場體驗

隨著台灣人口逐漸老化,許多傳統產業已經將生產基地外移至東南亞、中南美洲或非洲等地區。這種外移帶來了一個顯著特點:出差與外派的機會大幅增加。

如果你不排斥異地工作,外派通常會提供以下好處:

  • 額外的津貼與補助:外派員工通常能享有比本地工作更高的薪酬待遇,幫助快速存錢。
  • 國際化視野:在海外工作能讓你接觸到不同文化與市場,提升個人的國際競爭力。
  • 加速職場成長:外派環境要求你快速適應新挑戰,這對於職場能力的鍛煉有極大幫助。


雖然外派生活可能缺少一些在台灣的便利與娛樂,但它是一個賺錢存錢的好機會。


自我選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


不管是傳產還是科技業,每個行業都有其優缺點,關鍵在於找到與自己優勢、個性與價值觀匹配的職業路徑。

問問自己:

  • 我想要的職場生活是什麼樣的?以終為始來思考
  • 哪個行業的工作環境與文化更適合我的發展?


無論最終選擇留在傳產還是跳槽科技業,只要能發揮自己的潛力與價值,便是最好的選擇。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一個喜歡學習數位生產力工具的 ISTJ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ien Seed 的其他內容
身為國外業務,如何高效管理多國客戶的溝通需求?本文分享如何善用Todoist等工具,克服多種通訊軟體帶來的訊息混亂,提升工作效率,並提供選擇工具的建議。
開始的第一步,最重要 好不容易克服自己的拖延症,開始寫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作為一名在傳統紡織業有超過十年經驗的國外業務,我的工作讓我有機會在各地外派及出差,體驗不同文化與市場環境。 傳統紡織業看似「老派」,但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這個產業不如科技業那麼有規範,時間也過得比科技業還要慢一
身為國外業務,如何高效管理多國客戶的溝通需求?本文分享如何善用Todoist等工具,克服多種通訊軟體帶來的訊息混亂,提升工作效率,並提供選擇工具的建議。
開始的第一步,最重要 好不容易克服自己的拖延症,開始寫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作為一名在傳統紡織業有超過十年經驗的國外業務,我的工作讓我有機會在各地外派及出差,體驗不同文化與市場環境。 傳統紡織業看似「老派」,但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這個產業不如科技業那麼有規範,時間也過得比科技業還要慢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上一篇聊到傳產對於工作內容跟薪資的想法,於是我想再聊一下傳產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人員的流動率會這麼高? 我思考了一下,傳統產業留不住人才的幾個原因有哪些,當然這都是我個人見解而已,請看看就好,或者是有想要一起討論的也請歡迎哦~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業與價值觀之間的連結,適合正在尋找事業與理想價值匹配者。 職業生態與價值觀的匹配:分析不同行業和職業如何反映特定的價值觀 在今日這個充滿變動的世界中,每個人在職業路途上的選擇,不單是受限於傳統觀念或是經濟需求,更多的是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理想。 職業生態系的概念,提供了一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當你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時,要考慮的不是只有職位名稱、薪水和福利。你還可以考慮企業組織本身、公司文化,以及是否喜歡在特定環境中工作。找到適合你工作風格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你在工作中更成功,而且更有效率。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有些人會透過在職場工作,觀察任職的企業基本面包括營運、財務能力,決定買賣這家企業的股票開發投資收入,甚至部分企業開放員工認購股票,提升員工的收入。 但大部分社福單位、民間宗教團體因行業特性,幾乎不會發行股票,更別說開放員工認購股票,從事這些行業的人該怎麼從職場,觀察產業基本面開發投資收入?
Thumbnail
職業興趣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換句話說,職業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環境感,而不單單是指一份工作職務或技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上一篇聊到傳產對於工作內容跟薪資的想法,於是我想再聊一下傳產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人員的流動率會這麼高? 我思考了一下,傳統產業留不住人才的幾個原因有哪些,當然這都是我個人見解而已,請看看就好,或者是有想要一起討論的也請歡迎哦~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業與價值觀之間的連結,適合正在尋找事業與理想價值匹配者。 職業生態與價值觀的匹配:分析不同行業和職業如何反映特定的價值觀 在今日這個充滿變動的世界中,每個人在職業路途上的選擇,不單是受限於傳統觀念或是經濟需求,更多的是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理想。 職業生態系的概念,提供了一
Thumbnail
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選擇一個適合的行業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從規模、細分、趨勢和陷阱等方面進行行業分析,並提出了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和實地調研等具體操作方法。
Thumbnail
當你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時,要考慮的不是只有職位名稱、薪水和福利。你還可以考慮企業組織本身、公司文化,以及是否喜歡在特定環境中工作。找到適合你工作風格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你在工作中更成功,而且更有效率。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有些人會透過在職場工作,觀察任職的企業基本面包括營運、財務能力,決定買賣這家企業的股票開發投資收入,甚至部分企業開放員工認購股票,提升員工的收入。 但大部分社福單位、民間宗教團體因行業特性,幾乎不會發行股票,更別說開放員工認購股票,從事這些行業的人該怎麼從職場,觀察產業基本面開發投資收入?
Thumbnail
職業興趣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換句話說,職業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環境感,而不單單是指一份工作職務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