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小時候學游泳的經歷。
大約是小學五年級,和媽媽一起搬進一個新社區。新社區有一個超級大花園,還有一個游泳池。看到有游泳池和大花園的時候,感覺就像是搬進一個遊樂園區,非常的興奮。
雖然,游泳池近在咫尺,但我卻遲遲不敢去游。一、是我不敢一個人去。二、是我沒有泳衣,我也不敢和媽媽提起自己想去游泳。
我從小就有個習慣性想法,每當自己有想要的東西,我不會刻意提起,因為我覺得個人的欲望是個人的事情,沒有人有必要幫助自己實現。總而言之,我不想因為自己的個人欲望帶給身邊人麻煩。但是,我同時也是一個很笨的人,我也不會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自己心中想要的目標。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學了某個知識,或者是自己的經歷,使得自己有這種慣性的認知。也有可能,因為從有記憶開始就是寄住在別人家中,所以在年紀最小的時候,很自然的學會"不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多餘欲望的人"。
"不敢要求、不敢想"…如果,有類似經歷的人應該可以很快理解,必須這樣活著才會讓自己好過。尤其"知足"的想法,對自己當時的生活經歷而言,確實是最實用的。
但是,極端的知足,卻會導致自己不快樂。因為,已經習慣凡事退讓,讓自己一退再退。為了讓自己可以在更安全的環境下生存,所以退讓,不爭,當隱形人,不出風頭,才會安全。
尤其,當自己如果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被當眾誇讚,敏感的我會很快可以感受到環境中,某些人的不悅不滿,忌妒的心理就像是無形的光束般射來,這讓我感到極度不安。
逐漸的,我會害怕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怕引來周遭某些不滿的心理與目光。其中,不乏有真心鼓勵和支持自己的人。可是,我更害怕少數充滿敵意的心。
我不希望有人因此不開心,不希望自己是成為讓人不開心的人。記憶中,好像有人會拜託我讓我跑慢一點,他想要被選上。其實,他也不只拜託我,還有拜託其他幾個人。
當下,我有些猶豫,也想過實現對方心願,可是我又想這樣不對,應該各憑實力才是。雖然,我沒有妥協,卻也沒有讓自己盡全力,多少還是有些心理壓力。若是,很剛好的只需要我跑慢一點,對方可以被選上,對方便會埋怨哭泣,各種怨念投來,然後各種訴苦說都是誰搶了他的位置。
然後,我這個笨蛋也會因此難過,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事了。後面,我就會開始想,或許這個位置對自己來說不那麼重要,可是對某人來說很重要的話,是不是讓出去才是合適的?
後來,我發現身邊的人普遍競爭心重,他們都把勝負名次看得很重。我就更加用力的思考,是不是這勝負名次對我來說不重要,所以我不需要太認真,要懂得讓,老師也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後來,我真的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非常的隨順不爭。可是,若是遇到自己真心喜歡的,我還是會自然的很認真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且,好巧不巧在我很小的時候,和爸爸打過電動,爸爸告訴我:「我們人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啊,打遊戲要認真,吃飯要認真,睡覺要認真,走路要認真,說話要認真,做什麼都要認真!」當下接觸到這個觀念時,我是打從心底認同也非常喜歡的,所以我就把這句話變成自己的生命原則之一。
可是,凡事認真的人,對他人來說就是有威脅性的人。尤其,把勝負名次看得很重的人,凡事認真的人就會成為眼中釘。
有很長一段時間,爸爸的話(我自己是真心喜歡的觀念),和不想成為有威脅性的人,這兩種矛盾的狀況偏偏就是會互相打架,我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好。很長一段時間就這樣自我內耗著,我還是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好。
長久下來,我把自己變成很矛盾的樣子,這東西變成我的心理障礙。
當我想開始認真的做一件事時,我會害怕自己的認真是不對的,我害怕自己的認真會傷害到人。可是,我從來就不想因為自己的認真去傷害到人,我沒有想過要成為讓任何人不開心的人。
可是,無法順從自己的真心去認真的成為凡事認真的人,對我來說又是一件很受傷的事情。因為,我有想像過,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做所有事情都是認認真真的,和所有人做事都隨隨便便的,兩相比較下,我發現成為凡事認真的人對世界更好。但是,又不想有人因此感到被威脅或受傷。
不知道該選擇哪個好的狀態,互相打架的狀態,持續了好幾年。結果,我發現每當我想認真的時候,我的大腦好像會自動的開啟某個開關,我會開始感到各種不安。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狀況,這對我來說非常困擾。
去年,看到「松明講心理」的頻道,松明老師說:"優秀本身就是一種攻擊性"。我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確實會給人帶來被攻擊的感覺,但我並非有心攻擊誰,這種狀態就是自然的會給人帶來這種被攻擊被威脅的感覺,我沒有辦法讓誰不這樣,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讓任何人不受傷,重點在於如果當事人感到被攻擊被威脅,那是他自己需要去強化他自己,那是屬於他的功課,與我無關。
可是,我已經持續這個狀態太久了,雖然才剛開始明白,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克服和突破。
我相信,不是只有自己會這樣。其實,這個世界有許多本身也信奉認真信念的人,因為妥協了身邊其他人,太想照顧到他人感受而選擇退讓,結果卻是無法把原本的自己好好發揮。我的意思是,其實每個人都是優秀的,不要害怕表現優秀,如果你還沒有荼毒自己太深,希望你別和我一樣把自己困住了,早一點明白就能早一點離開這個困境。
不要害怕表現優秀,也沒有人要刻意出鋒頭,我們只是把原本的自己展現出來,不要害怕做自己。但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很清醒的活著做自己,有些人還是會克制不住自己想去攻擊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所以當自己決定表現優秀的同時,也要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
只能說,如果這是"人類的天性",那實際上沒有多少人可以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發現"自己正在被自己的人性操控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要防禦的是那些"無法掙脫被自己的人性束縛的人"。
從理性客觀的角度來說,他們也沒有做錯什麼。因為,他們只是順從自己的人性而為之。可是,我們不能因此妥協於他人的人性,也不能讓自己被自己的人性盲目的操縱的活著。
人與其他物種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可超越人性而不被人性所束縛。其他物種與生俱來的物種天性,他們的束縛與侷限更大、更難掙脫。所以,珍惜自己生而為人的時候,好好的善用自己生而為人的優勢。
我有個可能不太實際的目標,我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超越人性基因的人,我不想讓自己被女性的基因或腦袋束縛,若我是男性則是不想被男性的基因或腦袋束縛。總而言之,只要是被束縛的狀態我都想超越,不想讓自己活在這種與生俱來的框架中。
如果,我是螞蟻,那我的束縛就是螞蟻的天性帶給我的束縛,這就更難了。不過,現在我不是螞蟻,我是人,而且是擁有無限創造性的人,若以人而言皆有可能,以心而言無所不能,那以心而言可以做到哪呢?
話說,我本來是想到學游泳的記憶的,怎麼又自我對話到變成這樣了?
回到那時學游泳,後來好像是鄰居朋友找我一起去游泳,媽媽知道後,買泳衣的事情就自然的發生了,然後也有人和自己一起去游泳了。所以,本來讓自己困住的兩件事情,很自然的解開了。
那我其實不會游泳,我當時就想說好不容易有游泳的機會,一定要讓自己學會游泳。所以,我就開始到處問會游泳的人,要怎麼學會游泳呢?問鄰居朋友他們說:「會閉氣就會了!」問學校同學也說:「很簡單啊,會閉氣就好了。」
去游泳池玩水的時候,偷偷聽旁邊游泳教練教學生也是先讓學生學閉氣。
問了好多人,每個人都說:「閉氣就對了。」
於是,我就跟自己說:「每個會游泳的人都說會閉氣就對了,你就不用再問了。」然後,我就自己跑去泳池邊,手扶著泳池的樓梯,讓自己開始練習閉氣,再慢慢的學習放手不要扶樓梯。
每當內心又產生疑惑的時候,就內心自我對話說:「不要懷疑,不要想自己的,大家都說閉氣就對了那就是閉氣,相信會游泳的人說的話就對了。」然後,我大概一個小時內就學會了閉氣飄在水上,後面就開始亂划水踢水這樣。有的時候,還是會去偷偷聽游泳教練教學生的偷學動作這樣。
那我要很快速的學會,只有一個重點,就是相信已經會做這件事情的人跟自己說的方法,不要懷疑。懷疑是因為害怕做不到,所以才會懷疑。其實,懷疑不是不相信他人,主要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懷疑他人是外顯,真正的關鍵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相信自己可以優秀,但不自我膨脹。
優秀本身沒有錯,也不要過度謙讓。
然後,真心希望我們都可以練習和學習祝福身邊所有比自己優秀的人。讓這個世界多一個優秀的人不是壞事,但別用自己的優秀刻意攻擊或傷害誰,也別因他人的優秀而被自己的人性操控言行。
不因羨慕他人被自卑心侷限,不因忌妒他人被陷害心操控。
期許自己做一個"超人",超越自我人性的人。
雖然,不知道實際方法是什麼,但我始終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