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蝙蝠俠:阿卡漢瘋人院Batman: Arkham Asylum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為二月科幻學會討論的主題是這本書,我受邀參與座談,所以先看了這本,只能說,這本很吃受眾,但願意好好閱讀的話,有趣的東西還不少。

我之所以受邀,是因為我有在精神科工作的經驗,是精神醫學專業人士,而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擺明故事場景正好就是……瘋人院……對,這種名稱本身就帶有歧視意含,而人家原文其實是Asylum,這個字是精神病院的意思,瘋人院算是「古老的翻譯」(但卻好符合故事內容)。

有意思的一點在於,這個字的原文其實意義更複雜,他也是「政治庇護所」,用來保護政治犯的(或稱「良心犯」,正如白色恐怖時期長老教會保護過很多黨外人士),而他的原始意思就是庇護所(就是鐘樓怪人裡戲劇性的那一幕,加西莫多拯救愛絲梅拉達後在聖母院上大喊的就是庇護所)。

可是這個字還有更古老的來源,來自舊約聖經的「逃城」。

「逃城」的用處在古代社會可說是絕無僅有卻很有意思,因為古代沒有司法制度,基本上出事唯一解法叫做「報仇」,但報仇可能出於誤會、陰謀,報仇也可能「過頭」。總之,放任私刑其實只會天下大亂,於是上帝要摩西設置逃城。

簡單說,如果非故意害死人(或者被誤會殺人),你可以逃到逃城去,在那邊你會受到庇護,禁止報仇,還可以期待有人幫你出面解決(不管是那種解決,畢竟那是原始時代,而且困在逃城基本上只能當乞丐因為很難找工作,別以為很爽)。當然,如果有公正人士出面調查發現你真的犯罪,還是有可能被公審或逐出逃城,然後人家就可以找你報仇……

總之在沒有司法制度的時代,這設計算很先進了。

而這些意思,擺在阿卡漢上面,會變得很有意思,因為這惡名昭彰的「瘋人院」,關的全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精神病患,而精神病患在法律上又不會被宣判有罪,只是依精神衛生法有隔離必要(這是台灣的規定,但先進民主國家這類規定大多類似,而獨裁國家把政治犯關進精神病院行之有年,中國目前就是這樣,台灣過去在國民黨戒嚴時期也曾這樣),所以關在隔離病房。

關在精神病院一邊是保護他們免於社會報復,也同時限制他自由,而故事裡這些人犯的最往往還有更大的政治意含存在,狀況很複雜,所以在故事裡這阿卡漢精神病院其實有著複雜意含。

但把這些人關在一起……怎麼想都很不妙,那可是進修部門,煉蠱的地方……

於是有一天他們發動「革命」,佔領了阿卡漢,然後要求跟蝙蝠俠談判。

故事講的就是蝙蝠俠進去裡面之後發生的事情,不過故事因為有各種回憶交錯,很多蒙太奇式的畫面構成,只能說,很有黑色藝術的特殊美感(但不舒服),而且文字閱讀很吃力……

對,其實很不好讀,但因為藝術風格很強烈,所以可以算是經典阿!

還好這本紀念版有在後面列出劇本,這還滿重要的,因為漫畫格子裡的字體實在很不高齡友善,我老花很嚴重阿!

而內容,則是黑暗到不行,而且很病態。

當然,對某些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好像很有「說服力」,但其實在病理上漏洞還不少,但因為蝙蝠俠自己也不大正常,所以……

其實這間瘋人院裡的工作人員也不大正常……反正沒有正常人。

不過要細說的話就直接涉及故事內容,留到座談會聊好了,只要知道故事很鑽牛角尖……

不是瞧不起的意思,而是這反應了人類普遍會有的思考盲區,而且每個人盲區不大一樣,沒處理好或者倒楣一點,就會剛好掉進去……

如果沒人救你的話(自救其實很難),大概就一路滾下去了。

不過,救贖的機會永遠都在,可是缺乏信仰的人(或者「信錯」的人),本來就比較容易陷入絕望,但這類故事本來就刻意在逃避信仰或醜化信仰,因為這樣做可以更容易製造絕望的感覺,至於因此相信這種訊息,那可是很大的不幸,因為這其實透漏正常信仰的重要性。

信仰是一種謙卑的交託。

因為想要控制一切,本身就是這類悲劇的源頭,不管是蝙蝠俠還是小丑。

就這一點來說,他們還真的是一樣的。

於是最後的丟硬幣變得很有意思,可以有各種解讀。

這故事對很多人來說,的確容易共感,但共感跟反省還是有差別,這是讀者要注意的阿!

總之這本在美術方面價值很高,故事內容也夠尖銳(但不見得會喜歡,因為這故事本來就是刻意要讓人不舒服),你或許不會想要買來蒐藏,但我很建議至少借來看看喔!

有興趣可以參加2月22日下午2點在大同大學的座談會喔!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15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4/23
說到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我想我的狀況點特殊。 是的樣的,其實我一場都沒玩過,不騙你,一場都沒有,雖然我手邊有各種規則書、手冊、整套的骰子、各種指示物,也自己畫過不少地圖。 很現實的一點在於,我身邊從來都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嗜好,打從前網路時代就這樣,就一個很鄉下的阿宅,貪婪著蒐集找得到
Thumbnail
2025/04/23
說到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我想我的狀況點特殊。 是的樣的,其實我一場都沒玩過,不騙你,一場都沒有,雖然我手邊有各種規則書、手冊、整套的骰子、各種指示物,也自己畫過不少地圖。 很現實的一點在於,我身邊從來都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嗜好,打從前網路時代就這樣,就一個很鄉下的阿宅,貪婪著蒐集找得到
Thumbnail
2025/04/22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Thumbnail
2025/04/22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因為二月科幻學會討論的主題是這本書,我受邀參與座談,所以先看了這本,只能說,這本很吃受眾,但願意好好閱讀的話,有趣的東西還不少。 我之所以受邀,是因為我有在精神科工作的經驗,是精神醫學專業人士,而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擺明故事場景正好就是……瘋人院……對,這種名稱本身就帶有歧視意含,而人家原文其實是A
Thumbnail
因為二月科幻學會討論的主題是這本書,我受邀參與座談,所以先看了這本,只能說,這本很吃受眾,但願意好好閱讀的話,有趣的東西還不少。 我之所以受邀,是因為我有在精神科工作的經驗,是精神醫學專業人士,而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擺明故事場景正好就是……瘋人院……對,這種名稱本身就帶有歧視意含,而人家原文其實是A
Thumbnail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心理師最令人好奇的一部分,就是接觸精神病患的經驗,想要問的問題很可能來自電影或新聞中的刻板印象,神秘、恐懼、暴力、瘋狂。這篇文章想要回應這樣的好奇,也幫我自己整理過去在醫院的經驗,同時分享給任何想要成為心理師的朋友,雖然這只是我自己一部分的經驗,但至少可以想像一下在醫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樣貌。
Thumbnail
心理師最令人好奇的一部分,就是接觸精神病患的經驗,想要問的問題很可能來自電影或新聞中的刻板印象,神秘、恐懼、暴力、瘋狂。這篇文章想要回應這樣的好奇,也幫我自己整理過去在醫院的經驗,同時分享給任何想要成為心理師的朋友,雖然這只是我自己一部分的經驗,但至少可以想像一下在醫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樣貌。
Thumbnail
有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罹濫鬱症嗎? 精神病真的大流行了嗎?!
Thumbnail
有覺得身邊越來越多人罹濫鬱症嗎? 精神病真的大流行了嗎?!
Thumbnail
我在圖書館借到這本漫畫!看完了!帶著很沉重的心情入眠。至少,我知道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了。(稍微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我在圖書館借到這本漫畫!看完了!帶著很沉重的心情入眠。至少,我知道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了。(稍微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我是全民健保實施那一年開始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因此對書中美國精神醫學主流如何從精神分析轉向生物精神醫學,以及保險公司的管理式照護如何影響醫病關係,感同身受。魯爾曼的作品,不僅令我有深深的「鄉愁」,更是關心精神醫學者不可錯過的傑作。——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家 魯爾曼教授的研究一向掌握了民族
Thumbnail
我是全民健保實施那一年開始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因此對書中美國精神醫學主流如何從精神分析轉向生物精神醫學,以及保險公司的管理式照護如何影響醫病關係,感同身受。魯爾曼的作品,不僅令我有深深的「鄉愁」,更是關心精神醫學者不可錯過的傑作。——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家 魯爾曼教授的研究一向掌握了民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