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2.白話文
道常常無為,但又無所不為。如果君主能夠保持這種無為的狀態,萬物將會自然而然地發展。當萬物開始變化並產生欲望時,我將以無名的樸素來安撫它們。用這種無名的樸素來安撫,萬物將不再有欲望。在這種不欲望的狀態下,天下將會自然地得到調整。
3.解釋
這段話傳達了「無為而治」的道理,也正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所謂的「無為」,並非指完全不作為,而是指不強行干預,讓事物根據自身的規律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事物的運行會更符合自然的法則,反而達到一種無需過多干預的和諧與秩序。
在此,老子提到的「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強調了君主若能像道一樣順應自然、不急於求成,萬物將自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強行推動事物的進程。這種無為的方式,讓事物不受外在過度干涉的束縛,能夠根據其內在的力量和節奏進行變化。
當萬物開始變化並產生欲望的時候,老子提到應該以「無名之樸」來安撫。這裡的「無名之樸」代表了一種純粹、簡單、無欲的狀態,是一種最接近自然本質的方式。在這樣的狀態下,事物將不再被過多的欲望所驅使,反而能夠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定。
最終,老子指出「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當君主不再對萬物過度欲求和干預,而是保持一種靜默的態度時,萬物會自然回歸正道,天下也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秩序。這種深邃的智慧告訴我們,真正的治理不是外在的強力推動,而是內心的安定和對自然法則的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