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2.05
**台股新春開局即下跌,與一般商品折扣不同,因多數投資人已持股,不樂見價格下跌。但價格修正往往帶來新機會。
*台股開盤大跌700點後迅速反彈,類似2018年川普貿易戰初期的市場反應,每次喊話殺盤後進入談判期即回升。
*開盤大跌時,有些投資者選擇停損,短期可能顯得錯誤,但屬於特定交易策略的一環。
*2018 年的經驗提供參考,市場過度悲觀時往往是進場良機。
**川普談判風格與台灣半導體。初期喊話強硬,但最終有談判空間,如果企業承諾對美國進行投資,川普可能改變立場。
*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如果強調美國投資計畫,可能降低關稅風險,政策影響可透過商業談判緩解。
*企業應變能力。CSP(雲端服務供應商)調整生產與物流,分配伺服器供應區域,以降低關稅影響。
供應鏈適應能力強,市場最終能調整以適應新貿易環境。
**軟體產業成長強勁。近年來軟體股表現亮眼,美股領漲,台股則仍處於代理商過渡期,未來可能轉向純軟體。
*族群性起漲是好現象,但部分企業可能沒有實質業務支撐。
*做空風險高。即使有部分大漲的股票存在虛漲現象,但市場趨勢強時,做空風險大,容易被軋空。
*軟體股估值的波動幅度大,甚至可以用市銷率(PS)估值,市場資金與流動性影響價格波動。
**Palantir與軟體產業分析。Palantir近期股價飆升,個人觀點認為60-70美元已超出合理範圍,因此不會加碼,甚至可能減碼轉投其他標的。
*Palantir估值高達數百倍,未來幾季財報與指引至關重要,稍有失誤恐迎來劇烈修正。
*Palantir的技術與市場定位,主要提供數據整合與分析,核心概念”Ontology”整合企業供應鏈、庫存管理等數據,提升決策效率。
*No Code介面降低使用門檻,使企業快速應用數據分析技術。
*雖然市場有類似解決方案,但Palantir以強大執行力突圍,股東Peter Thiel與美國政治圈關係密切,也為近期的股價表現提供額外溢價。
**市場熱潮與風險管理。軟體股泡沫破裂時跌勢可能極為慘烈,過去經驗顯示,市場修正可導致30~50%甚至更大幅度的跌幅。
*AI基礎設施投入驅動軟體需求,但科技業仍有週期循環,過度樂觀可能導致高估值泡沫。
*科技產業長期趨勢與風險。半導體與科技產業長期向上發展,但市場仍經歷劇烈波動,投資人需認識週期循環的影響。
*如果市場狂熱時過度追高,當週期回檔 30%-50%,投資者可能因資金管理不當提前出局。
**槓桿交易風險。近期加密貨幣ETH僅下跌10%已導致大量槓桿交易者爆倉,類似現象過去在軟體與硬體股高峰期皆曾發生。
*市場熱潮時,槓桿交易風險極高,市場去槓桿化能引發股價暴跌,需謹慎應對。
*估值與市場情緒。市場泡沫可能繼續膨脹,但無法預測漲到何種程度,投資需避免盲目加碼或使用高槓桿。
*”一家好公司若以極高估值買進,仍可能是一筆糟糕的投資”(Howard Marks),投資決策需考量市場熱度與估值風險。
*市場波動管理與長期投資策略。需耐心等待適當進場時機,避免在市場狂熱時盲目進場。
*近期關注光通訊領域,但由於市場熱度極高,需警惕過熱風險,避免被情緒影響交易決策。
筆記-股癌-Podcast-QA-25.02.05
**同集團股票同時漲停與跌停的原因。
*這種情況很常見,通常與母以子貴的題材有關。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大量股份,若某個題材帶動市場炒作,母公司與子公司股價可能會同時上漲。
*當炒作結束,市場熱度降低時,也可能導致相關股票同步下跌。
**保險與投資的關係。
*保本型保險不適合用來作為投資工具,因為其報酬率通常低於通膨率。
*只有在家中經濟支柱需要風險管理時,才應該購買足夠的保險來確保家庭經濟安全。
*一般建議避免買具有投資性質的保險產品,如儲蓄險,
而應專注於高槓桿的保險,如醫療險、意外險、失能險。
**成為財富前1%需要的投資策略。
*只靠薪水難以累積巨額財富,需要參與資本市場,如股票或房地產。
*股票投資需要長期投入,並透過資產配置與市場趨勢分析來提升報酬。
*指數投資(如S&P 500)是穩健增長的方法之一,長期持有能夠有效對抗市場波動。
**醫師炒股的挑戰與陷阱。
*醫師因為高智商和專業背景,容易過度自信,導致在股市中虧損。
*許多醫師將股票投資當作手遊或抒壓工具,但缺乏市場認輸的心態,導致容易賠錢。
*如果無法專職交易,建議採用長期投資策略,如指數投資或價值投資,而非短線操作。
*如果有股票交易天賦,可以考慮累積本金後轉為專職投資。
*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如果要炒股,需確保有充足的時間與專業知識。
*如果無法專職交易,應該選擇被動投資,如指數基金或長期價值投資,而非短線交易。
*股票市場的專業程度極高,如果能全職投入,獲利機會會比兼職交易更高。
**投資本金與全職交易的條件。
*若想從事全職交易,一般建議累積一定的本金(例如台灣市場約需1000萬元以上)。
*投資本金達到一定規模後,透過槓桿與市場操作,有機會達到穩定獲利。
*如果本金不足,建議先以本業累積資產,再透過長期投資增值。
**如何建立穩健的投資組合。
*分散風險:不要將資金全押在單一股票,應該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長期持有:選擇優質標的,並進行長期投資,以時間換取成長機會。
*風險管理:設定停損機制,確保投資不會因市場波動而造成嚴重損失。
*資產配置:適當分配資金至不同資產,如股票、債券、ETF等,以降低風險。
**投資心態與市場應對。
*市場具有不可測性,短線操作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長期投資則較穩定。
*應避免過度交易,頻繁買賣會增加交易成本,並可能降低整體報酬率。
*心理素質至關重要,能夠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