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從研究到落地,設計如何真正影響產業?
在進入討論前,先快速帶大家看目前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設研院、TDRI)的組織架構;而在官網敘述上:以國家設計政策引領產業創新,發展高價值設計知識與應用就是核心價值,因此舉凡公部門、產業端乃至國際與國內設計推廣都含括在TDRI的業務中、並依性質與各組調度分配到不同的單位。
(✦:對於跟我同輩的設計份子們,TDRI算是能大家說明設計實踐的樣態、因此也被我們視作是設計殿堂、從實習破千人投遞就能證明所言非虛👀👀)
而本次我參與的產業前瞻組(Industry Foresight Section)在院內比較像是Case by Case的專案形式,會依應政策走向、合作單位抑或是自發性計畫來實行不同的專案,整體來說跨度非常大!也因此關注產業趨勢動態並讓設計介入與發揮影響力即為產業前瞻組的核心目標。
(✦:M平台有學姊的實習分享也是與我同組,但內容差距很大,也算應證了跨度大的組織性質;未來想投本組的學弟妹要關注近期官網發布的計劃資訊!)
而為何產業前瞻組需要 UX?
由於TDRI的實習列表是將國際發展組、產業前瞻組、綜合企劃組劃分在一起進行,比較沒辦法看出明確的需求,因此我先以104上公布的工作內容進行說明。
而招募的職稱為企劃管理師(Project Manager/PM),因此在工作辦理上需要與產業端密切的接觸;由於TDRI的宗旨會是透過設計介入產業、讓產業看到設計的影響力,因此也能先行讓產業端知曉設計潛力會是重要關鍵,這個關鍵點也讓這份職位一般大眾認知的PM內容產生差異;由於企業本身是需要透過申請輔導案通過後才開始執行,所以產業端其實都帶著自身的痛點、只是不知道如何有效解決或真正解決。
在這其中,除了後期與設計公司配合產出外,前中期如何將需求明確轉化為可視的架構就會成為推進設計的要因;而UX---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能確實的構築需求與商業目標,有了能描繪的商業目標後也更能加速產業端了解設計的重要性!
(✦:我自己也有服務設計的相關專案與學習經驗,這樣也讓我更能以服務藍圖的檢視方式構想情境、並且更能從前期研究中知曉脈絡,也對實習期間實際製作UI項目很有幫助!)
現在在重新聚焦在實習的工作內容說明,產業前瞻組的關鍵字為永續、循環設計、資源循環、低碳包裝、ESG、SDGs、智慧城市、服務設計及UXUI等相關專案;這也對應到當前進行的計畫內容,我也更針對自我優勢並輔以循環相關的參與經驗進行書審的準備,也對日後銜接與理解當前專案進度有更好的基礎。
(✦:也因為我是想更了解產業端的內容並有效應用經驗,所以我是只有投遞產業輔導類;與我同期的實習生有些是投兩種類別,有興趣的可以自我評估)
在產業前瞻組的專案平均需要2-3年、甚至少部分需要5年,也因TDRI的實習計畫是2020年才公開招募、投遞限定寒暑假期間,過往有關產業前瞻組的心得也會集中於前中期的分享;今年度(2025)有複數專案的結案年,因此也有機會看見收斂階段、設計研究的落地呈現!
(✦:我主要協助的還是UIUX執行的專案,其他專案如二手場域設計改造:惜福屋&大水溝二手屋也是很有趣的專案!後續透過實地場刊後也分享朋友圈、也有很多正向回饋)
而在我協助的計畫中,是讓設計導入產業、並以智慧化流程優化其產品與服務,並且在輔導階段就能導入循環亮點,推動產業創新的同時也能兼具永續。而在專案後期,如何從發現問題,轉變為提供具體決策依據就是收斂階段的關鍵。以下將分享兩件我主要參與的專案來說明UX 研究與UI 設計如何在決策中發揮作用!
📌 專案關鍵點
背景摘要:
D廠商原本的機台完全依賴人工操作,缺乏數據監控與自動化系統,這不僅影響操作效率與生產穩定性,也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因此,這次專案的目標不是直接導入智慧製造,而是先進行數位化轉型,建立未來智慧化的基礎;與此同時,在優化主產品以外,如何讓廢品也能有效規劃、打造全新且永續的商業模式也是本案的重點。
1️⃣ 優化機器原型,提高回收效能與作業效率。(合作廠商負責項目)
2️⃣ 梳理未來商業模式,確保產品不僅能運作,還能創造長期價值。(TDRI負責項目)
3️⃣ 導入數位化系統,建立數據監控與自動化介面。(TDRI負責項目)
而針對第二項即為前期與中期研究著重的部分,透過梳理使用情境以及產業生態,確立了廢品回收機制並進一步規劃在硬體之中,同時間也讓廠商能透過全端思考方式打造創新的商業模式;而原先傳統機台只關注生產效能,但數位化的關鍵在於數據價值的累積,未來智慧化的成功,取決於當下的數據完整性。
我們需要設計一套易於管理、可持續累積數據的介面與流程,確保未來能無縫升級至智慧系統;在既有 Flowchart 架構下,我的任務是優化資訊配置與操作體驗,確保數位化系統能被順利導入並提升使用率!
📌 核心目標
僅為實際人機介面尺寸之示意圖(來源:Unsplash)
透過資訊分層、優先級排序與模組化設計,確保 D 廠商能順利從人工操作過渡至數位化,為未來智慧製造鋪路。
1️⃣ 資訊分層設計
2️⃣ 提升使用便捷性
3️⃣ UI 模組化,確保未來擴展性
在本次專案中,讓UI 設計不只是讓系統「可用」,而是確保數位化能真正提升產業效能與決策精準度就會是我的貢獻。
📌 專案關鍵點
背景摘要:
P 廠商原先已第一代控制介面,但隨著P廠商計畫 升級機台並推動模組化設計,原有介面系統將不敷使用,必須進行全面優化;目前專案已進入 中後期階段,這次的 UX 研究重點是先釐清操作流程,確認資訊架構與互動邏輯,確保使用者習慣與系統功能一致,之後才能展開 UI 設計。
為了確實透過 UI 設計提升系統的易用性,我透過前期研究、情境模擬與使用者訪談,歸納以下三點:
📌 核心目標
Flowchart/流程圖 示意(來源:Unplash)
在前期資料有限的情況下,我主動進行使用者訪談,與實際操作員對話,挖掘現有流程的痛點,並透過工作場景模擬來驗證改進方向。
透過訪談,我發現以下問題影響使用體驗、以下僅列舉:
為了讓操作員與管理人員都能高效獲取所需資訊,我將資訊進行分層處理,確保顯示內容符合使用需求,同樣的,本次UX研究將用於HMI(機台端)介面上,因此也更針對介面性質當作資訊篩選:
目前專案處於 中後期 UX 研究階段,我負責的工作是整理研究結果、確立資訊架構,產出 Flowchart 作為 UI 設計依據;撰文當下正在梳理訪談框架與重要痛點優化,而規劃Flowchart內容為:
在本次專案中,我的貢獻在於透過 UX 研究、使用者訪談,發掘現有系統的關鍵問題,並重新梳理操作流程,確保後續 UI 設計能真正貼合使用者需求。最終,我將產出 Flowchart 作為設計依據,確保 P 廠商的機台升級能有效改善使用體驗,提升作業效率與安全性。
隨著設計在產業中的應用逐漸成熟,其角色已經從純粹的美學創造,轉向戰略層面的影響力。過去,設計多被視為產品優化的最後一步,負責提升視覺吸引力或操作流暢度。然而,近年來的趨勢顯示,設計正在成為產業決策的關鍵推動力,其價值不僅體現在產品端,更深入影響企業商業模式與政策制定。
這種轉變,特別在公眾視野與傳統產業中尤為明顯。許多企業與政府機構開始意識到,設計不只是「修飾」產品或服務,而是一種可以突破既有框架的思維工具,能夠為組織帶來創新與變革。設計師的角色,也逐漸從執行者轉變為策略參與者,影響力不再僅限於報告與設計提案,而是直接參與決策過程,塑造企業與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
接下來TDRI也會將過往的案例重新彙整並在今年底(2025.12)發表,千萬不要錯過!
另外,TDRI每年除了設計人才趨勢報告之外,同時間也有不同的趨勢案例與應用,也歡迎有興趣的看到這裡的你翻閱!
(✦:本書中最讓我有共感的是劉世南研發長所說「科技若是答案,那問題是甚麼?」的反思,挖掘記憶或人性的光輝要如何在現今嶄露)
在動盪的年代,似乎緊抓的價值剩於證明自我、表現【生產力】的行為才是被歌頌的;這樣的社會賦予設計的期許似乎就是【美】、也將其定為生產力的表徵;脫離高職教育的我方想訴諸些無奈,卻無以形塑設計、難以描摹自我。
自2020年來到台北、也是TDRI首度公開徵選實習生起,我才又見識到這熟悉名詞的不同風華、遂重盈名為設計的期待,也一探自我的能耐;從最初憧憬這座菸廠中的殿堂卻苦無經驗而徬徨,再到明確自我優勢而加入遙想的所在,前行腳步掙脫了些泥濘的框架、讓我得以望前。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能確信設計的前途並不是單單【美學暴力】,更多的是如何使設計更貼近【人】,而人在產業、在場域、在地方,越是覺察以人為本就越能聽見思維落實在周遭,有時雀躍、有時無奈,而令我更為嚮往。
謝謝看到這篇、也看到這裡的你!想申請 TDRI 實習的同學,或對 UX 在產業決策的角色有興趣,歡迎分享你的經驗,或與我交流更多 insight!☕
致謝(為保個人資訊、故不條列人員):
🌞產業前瞻組(2024.12-2025.2)
🍔TDRI寒假實習生群
🪆TDRI行政作業人員
💎前TDRI實習生們與歷代心得文
🪅老師與親友襄助
希冀將文字化作原點、劃破時間洪流,讓過去、現在、未來都能在此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