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佛教的輪迴思想:非斷、非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非常:


1.一切皆因緣組合: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法,非永遠不變。

2.無永恆不變的輪迴主體:因緣組合,無不變的「我」在輪迴。

3.變異性:非永遠不變,投生的生命型態會改變(包括性別、投生不同道)。

raw-image

🌸非斷:(非切斷)

1.非一死百了:有貪瞋癡在,一定繼續輪迴。

2. 相續:依業力相續

3. 相似:習性、能力跟過去有相似處,但為另一個生命體。


🌈舉例:

1.蠶→蛹→蛾的生長,蛾已不同於蠶(非常),但蛾是由蠶而來(非斷)

2.死灰復燃的火光,已非前火(非常),卻與前火有不可分關係(非斷)

raw-image

🌀記憶小幫手🌀


🍀非斷:生命不是一死百了,而是相續相似。

🍀非常:一切皆因緣組合,沒有所謂不變的輪迴主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16會員
250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月光下的許願池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心的焦點決定人生方向,執著公平只會陷入輪迴。學會觀心無常,以病苦為助道因緣,不把心力浪費在無關快樂的人事上。從自覺出發,轉動別業,也能影響共業,創造善的循環。
Thumbnail
2025/05/02
心的焦點決定人生方向,執著公平只會陷入輪迴。學會觀心無常,以病苦為助道因緣,不把心力浪費在無關快樂的人事上。從自覺出發,轉動別業,也能影響共業,創造善的循環。
Thumbnail
2025/05/01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但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同理大眾,一切無礙。
Thumbnail
2025/05/01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但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同理大眾,一切無礙。
Thumbnail
2025/05/01
向佛偉大的人格致敬, 願己能具備成佛的條件, 也願所有眾生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
Thumbnail
2025/05/01
向佛偉大的人格致敬, 願己能具備成佛的條件, 也願所有眾生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生而為人,生為畜牲,為各類眾生,都是帶業入胎,原廠設定都是有內建毒癮等等長駐程式的。 除了因隔陰之迷,入胎後由生物層次因緣驅動的,生理需求等癮頭,靈性上也會因累劫習氣,隨著生理毒癮,而擴展出心理和精神層次的各種癮頭。 這些驅力,表面上是由色身而發,實相是,都是靈識迷了,因無明而讓業種開枝散葉,形
Thumbnail
生而為人,生為畜牲,為各類眾生,都是帶業入胎,原廠設定都是有內建毒癮等等長駐程式的。 除了因隔陰之迷,入胎後由生物層次因緣驅動的,生理需求等癮頭,靈性上也會因累劫習氣,隨著生理毒癮,而擴展出心理和精神層次的各種癮頭。 這些驅力,表面上是由色身而發,實相是,都是靈識迷了,因無明而讓業種開枝散葉,形
Thumbnail
【一切有為法】:有為法者,「為」是集起造作之義,因緣造作,謂之「有為」,因緣所生之事物,舉凡色、心等法,盡是有為法,亦稱緣起法。有為法有生滅變化,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每一剎那皆在轉變及遷移。相對於有為法,非因緣造作所生,而是恆常不變,不生不滅者,稱作無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不可說法,
Thumbnail
【一切有為法】:有為法者,「為」是集起造作之義,因緣造作,謂之「有為」,因緣所生之事物,舉凡色、心等法,盡是有為法,亦稱緣起法。有為法有生滅變化,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每一剎那皆在轉變及遷移。相對於有為法,非因緣造作所生,而是恆常不變,不生不滅者,稱作無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不可說法,
Thumbnail
「無我」並不是指失去一切, 相反的,我們將由其中獲益甚多...
Thumbnail
「無我」並不是指失去一切, 相反的,我們將由其中獲益甚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